新浪财经 > 券商 > 光大证券乌龙盘致A股暴动  > 正文

光大乌龙指疑点重重 监管层须严防利益输送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8月19日 04:15  证券日报

  中国资本证券网 宋继明

  2013年8月16日,因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导致股指巨幅震荡,上证指数一度涨幅超过5%。对于此次“乌龙指”事件,笔者提出以下两点疑问:

  申报买入量超全年投资预算

  多余资金从何而来?

  8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经相关部门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净买入为54.2亿元,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光大证券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的《公司2013年度自营规模的议案》,规定了2013年自营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投资规模总额不超过115亿元。而此次累计申报买入量竟高达234亿元,证明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内的资金量不小于申报买入量所需资金量,那么超过自营规模预算总量的119亿元资金从何而来?

  市价委托令人费解

  大资金在市场中操作有一个散户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分批的对标的进行交易,以此来平摊成本。而此次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的操作手法令人十分费解。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不仅涉及资金巨大,而且可以肯定其是用按市价委托的交易指令进行买入,直至将目标股买成了涨停。如果是因为交易系统的问题导致下单金额变大,那么可以想见其计划下单所需资金量与实际相比要小,以中国股市权重股的交易量该部门完全可以按限价的方式分批次买入。为什么不用可使成本变得更低的限价方式,而偏偏使用按市价委托的方式呢?有什么逻辑、数据或者交易模型可以支持该部门如此急急忙忙的不计成本的买入?如果光大证券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那是否可以认为其有蓄意拉抬股价的嫌疑呢?

  维护市场平稳

  杜绝利益输送

  光大证券先是以突击方式大量买入权重股,随后其子公司光大期货增持7130手期指空单,这种行为涉嫌操纵市场。此次“乌龙指”事件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以后相同模式或被“有心人”用来进行定向的利益输送。操作方法如下:开立证券帐户A,期指账户B,进行利益输送的期指账户C。C账户预先买入期指多单后,A账户在短时间内投入巨资拉抬权重股,权重股的上涨将带动期指上涨。此时,平仓C账户的期指多单,并在B账户中开立与A账户股票比例对等的期指空单,从整体上锁定C账户的盈利。因为期指是保证金交易,可以通过杠杆使利润放大数倍,所以用此方法操作获利将十分可观。甚至可开立多个具有A、B、C功能的账户同时操作,若如此,势必将严重的扰乱市场秩序并加大监管难度。

  希望有关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和规则,确保市场安全有效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