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生涯中,挖掘成长股是最重要的投资法则之一。在其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中,该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13年间,林奇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如此庞大的股票池,少有匹敌者,但是背后的艰苦工作也可想而知。
作为共同基金大师,彼得·林奇的投资经历和理念影响了很多从业者。在建信基金基金经理助理蒋锦看来,林奇之于他有两点启发。其一,勤奋和敏锐是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其二,成长股的投资理念。
蒋锦专注于自下而上地挑选处于成长行业,具有梯队产品,可持续成长的最优秀公司,并在合理的估值条件下介入。这里的合理估值,一方面来自于和自身价值及其他公司的比较,另一方面,是最高不能超过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的50%。蒋锦的选股目标,是少而精,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具成长性和确定性的个股上。
对于成长股来说,最看重的品质当然是成长性,但是背后支撑成长性的又是什么?蒋锦认为,一家好的成长型企业,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其次是管理层对公司的掌控能力和进取心。因为,对于产品研发来说,过程通常不短,管理层不进取或者不能吃苦,企业就很难持续成长。
成长股的最佳投资时机,蒋锦认为有两个时点,一是企业推出新的产品或业务,出现成长预期时;一是在产品步入成长初期,体现在业绩时。当然,这些阶段市场可能会有很多的分歧,这不要紧,反而是市场预期完全一致时,个股可能已经没有投资的空间了,更有可能是卖出的时机了。
这就衍生出成长股投资的两个问题。一是,从预期成长到业绩兑现或市场认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有很强的耐心和毅力,坚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蒋锦说,投资时最应该避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二是,在成长股业绩成长初期投资,收益高但风险也很大,这就对研究的确定性要求很高。因此,蒋锦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是领先于市场,挖掘个股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获个股成长的第一桶金。在借鉴卖方的观点时,尤其需要独立的思考。因为当券商提出某些观点时,往往已成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上涨空间可能就比较小了。此外,也只有领先于市场,才有可能在出现风险时,第一个退出。
那么,何时卖出成长股呢?蒋锦认为有两点,一是个股进入了景气高点,如市占率出现天花板或者行业内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导致价格出现下行趋势;二是行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不论是买入时机还是卖出时点,蒋锦会坚持从基本面判断。他说,市场博弈和情绪的成分对他判断是否买入、卖出的影响很小。因为找到估值和成长匹配的成长股时,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只要成长性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市场最终还是能够体现价值。此时,市场下跌,只会提供更好的买入时机。而市场如果存在极大的泡沫时,以他的标准,可能就找不到可投资的股票,此时,自然就回避了此类估值风险。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