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事件拷问艺术品鉴定估值体系
⊙见习记者 李虎
近日,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以70幅字画作价35亿元注入广汇集团充当资产引发关注。不少人对于孙广信这种以艺术品估值注入资产的做法提出疑问,批评这种做法会对其他股东造成伤害。业内专家认为,事件引发争议的关键其实仍在于我国艺术品监管体系的缺失。
艺术品注资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在广汇集团近期发行的一份短期融资的募集说明书中,记者发现,广汇集团所有者权益为290亿元,包括了董事局主席孙广信个人收藏的70幅字画,其评估价值为35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和资本公积。但是,该募集说明书明确显示,广汇集团2012年增资0.6亿元,其中实际控制人孙广信个人现金出资0.18亿元,实物出资35.03亿元,实物出资计入到注册资本的份额为0.42亿元。广汇集团在募集书上称,鉴于艺术品资产的未来价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保障投资人权益,公司承诺本次及未来剔除上述35.03亿元艺术品资产价值后的净资产额度测算可注册额度。这表明,这类资产在“本次及未来”的主要债务融资中都不承担担保抵押的重任。
记者为此采访了某银行债券部门的负责人,他表示,广汇集团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其个人股东实物出资35亿元,但计入注册资本的份额仅为0.42亿元,只要其他股东同意,在财务上并无不妥,因为注册资本的记入份额并不大,显示相对公允。此外,注册资本本身并没有特别的财务意义,对企业、社会的影响也不大。
孙广信的这种做法是否会引起其他公司大股东仿效?对此中原证券分析师王鹏告诉记者,在得到所有股东认同的条件下,如果某位股东愿意以这些字画做实物入股也是可以的,不过会根据这些字画历史交易的活跃程度,即变现的可能性给予相当大的折扣。毕竟这么昂贵的艺术品面对的是一个小众市场。而机构投资者也会严格地审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他认为,由于艺术品较难变现、估值波动较大、绝对金额也很大,通常没有其他公司实体愿意将此类资产计入公司资产。
由此看来,如果一开始公布的数字为实际作价的0.42亿元,应该会减少很多争论。
35亿艺术品估值是否虚高
对于35亿元的估值,广汇集团解释称,“此次字画由新疆华盛资产评估与不动产估价有限公司评估,华盛走访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综合两家拍卖公司的鉴定价后,华盛按照市场价给出了35亿元的估值”。
据了解,孙广信收藏的这70幅作品包括4幅潘天寿作品、7幅吴冠中作品、8幅张大千作品、6幅傅抱石作品、10幅李可染作品、5幅徐悲鸿作品、10幅齐白石作品。最低一幅画鉴定价也达1000万元。对此,中国嘉德给出38.77亿元,而北京保利则给出37.65亿元的总鉴定价。
记者分别联系了上述两家拍卖公司。嘉德方面表示,字画估值以公司出具的盖章评估报告为准。而北京保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字画均是公司聘请专家进行评估后给出的估值。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按目前的市价估算,如此多的大师作品,如果都属于精品和真迹,估价35亿元则不算过分夸张。但中国任何一个藏家,都不太可能手握这么多处于金字塔尖的藏品。”
艺术品鉴定、估价体系受质疑
此次孙广信书画收藏入股公司资产事件表面看是争论这些书画作品是否价值数十亿元,而实质则是公众对于艺术作品从创作到流入市场方式再到鉴定、估价等一系列体系的质疑。这些质疑也源于艺术品市场诚信指数过低。
民生银行艺术银行的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很多银行都开发了艺术银行或基金项目,但推广起来仍有难度。大客户普遍对于进入艺术市场持观望态度,原因是艺术品没有权威的鉴定和评估机构,只能参照国内外较大拍卖行的成交价格进行估值。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令人信服。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尽快针对艺术品市场专门立法,从法律上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诚信评价体系进行保障。这样才能使得更多人将资产投资在艺术品市场。
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艺术评论家季涛认为,艺术品作价入股资产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权威的艺术作品鉴定专家群,他认为无论哪个专家,都只可能精通某一领域的作品,不可能对远古近代都能进行鉴定。目前还没有更高的权威人士或机构来认定每位艺术家作品的鉴定专家,并量化他们的鉴定能力。
孙广信将书画作价入股公司资产一事所受到的关注和讨论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在引发经济界和文化界人士普遍关注的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于艺术作品价值量化的期待和重视。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