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输血”何时休
中石油领衔十公司笑纳173亿“红包”
财信网(记者 陈刚)2013年大亏2亿多的曙光股份(3.210,0.06,1.90%)终于扭亏,10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净利润为1019.60万元。不过,扭亏背后,曙光股份去年笑纳了2.38亿元的政府补助大“红包”。事实上,曙光股份的扣非净利润瞬间现行——大亏2.71亿元。
曙光股份只是政府“红包”拿到手软的上市公司缩影。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据Wind统计发现,截至10日收盘,中石油等10家公司2014年就拿了173.00亿元,还有中国远洋(14.350,-0.18,-1.24%)等10家盈利为正的公司政府“红包”超净利润1亿元以上。
政府补助“输血”上市公司何时休?上市公司靠政府补助粉饰业绩何时休?
十公司笑纳政府“红包”173亿
政府补助“红包”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
截至10日收盘,152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统计发现,其中1457家公司共获得641.23亿元的政府补助,占比高达95.42%。
上述1457家公司获得的政府“红包”金额,较2013年的509.28亿元大增25.91%,远超它们6.33%的2014年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同时,641亿元的政府“红包”,也是255家已发2014年年报创业板公司净利润259.14亿元的2.47倍。
其中,2014年笑纳政府 “红包”金额最多的10家公司合计获得173.00亿元,绝大多数为央企国企。
中石油连续第三年荣登政府补助王,拿了39.32亿元。中石化紧随其后,获得23.68亿元。上汽集团(17.690,0.03,0.17%)以26.72亿元排第三。中国远洋、中国中冶(3.090,-0.05,-1.59%)、中国国航(6.860,0.01,0.15%)、TCL集团(4.850,0.01,0.21%)、重庆钢铁(1.370,0.00,0.00%)、华能国际(6.640,0.11,1.68%)、中国铝业(7.510,0.02,0.27%)等去年也分别获得8亿-17亿元不等的政府补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家公司2013年获得的政府“红包”为108.71亿元,也就是说2014年该营业外收入增幅高达59.14%,而净利润总额却下降两成以上。它们政府“红包”拿到手软并非戏言。
中国远洋政府补助超盈利14亿
政府“红包”拿到手软的不仅仅是上述10家公司。例如昨日发年报,政府补贴超净利润2亿元以上的曙光股份便是典型。
记者据Wind统计发现,71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正,但同期政府补助高于净利润。它们的政府“红包”对上市公司意义更非凡——如果剔除政府补助这种营业外收入,经营性盈利为亏损的概率很高,政府补助极可能帮助它们摆脱亏损实现盈利。
71家公司中,除了曙光股份,2014年政府补贴金额超过净利润1亿元以上公司还有9家,分别是中国远洋,重庆钢铁、比亚迪(362.780,4.28,1.19%)、常山股份(24.290,-0.56,-2.25%)、招商轮船(6.460,-0.08,-1.22%)、马钢股份(3.150,0.04,1.29%)、四川长虹(11.600,-0.19,-1.61%)、中海发展(11.730,-0.20,-1.68%)、中钨高新(9.560,0.04,0.42%),同样,国企央企居多。
尤其是中国远洋,17.43亿元政府补助在已发年报公司中排第四,更以超过净利润13.80亿元,在政府补助超盈利金额排名中居首。重庆钢铁情况也类似。
这10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合计16.95亿元,政府补助却拿了58.80亿元。从扣非净利润角度看,除了中海发展为盈利5500多万元,其它9家公司全部为亏损,合计亏损61.11亿元。
政府“输血”何时休
经济学家、央视财经评论员许维鸿日前向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表示,获得政府补助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业绩不佳濒临退市或者ST的上市公司,二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司,三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公司,这类主要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或新兴产业。
记者注意到,重庆钢铁、曙光股份、招商轮船、豫光金铅(6.670,-0.01,-0.15%)、博汇纸业(4.660,0.04,0.87%)、益生股份(8.490,-0.14,-1.62%)等2014年政府补助超过净利润的公司,2013年就为亏损。也就是说,如果2014年他们若继续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将被ST处理。可以看到,虽然他们2014年实现了盈利,但2014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如果政府补助用在了正确的地方,用来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那么政府补助可以理解。”许维鸿认为,如果只是为了不被戴帽、不退市,粉饰业绩,这种政府补助就是不合理,少数骗补的更为恶劣,监管层应该给予处罚,甚至纳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打击范畴。
不过,许维鸿称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政府补助,长此以往,企业都不可避免成为只会靠政府 “输血”的“懒人”。对于长期一味靠政府补助补血输血的企业,投资者应当远离,市场应当唾弃,希望这类现象能尽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