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新股 > 正文

普路通赚钱靠炒汇IPO 曾因老毛病被发审委否决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6月09日 12:06  周末金证券

  金证券记者 李砾

  怡亚通以“中国供应链第一股”高调上市后不久,对其复制模式、挖走高管的飞马国际也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如今,供应链又一股、深圳普路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850万股,募集资金4.59亿元用于“医疗器械类供应链管理项目”和“电子信息类供应链管理项目”。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普路通为客户提供包括供应链方案设计、采购、分销、库存管理、资金结算、通关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主要服务于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行业。公司此前曾于2010年12月闯关中小板IPO,但遭发审委否决,理由是主营业务不突出,过半利润依赖“炒汇”所得。

  然而四年过后普路通的盈利来源“涛声依旧”,此次公司IPO能否过关?

  5个老板出身怡亚通 

  普路通和“中国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之间颇有渊源,其创始人团队均出身怡亚通。

  2005年12月19日,陈书智、张云、赵野、何帆、林湘宇、邹勇、张程斌7人出资成立了普路通的前身——深圳市普路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有意思的是,作为现任普路通董事长的陈书智,曾任怡亚通副总裁;董事、总经理张云,曾先后任怡亚通的客户服务部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销售中心总经理;两位董事、副总赵野、邹勇,曾分别在怡亚通任销售中心事业三部总经理、怡亚通全国物流运作经理和销售中心总经理助理。此外,董事何帆曾先后任怡亚通客户服务部经理、销售部副总经理。

  2008年8月,浙商创投向普路通有限公司注资2800万元,成为介入公司的第一家创投机构。决定投资时,浙商创投认为普路通与中小板上市公司怡亚通属同一行业,经营模式亦极为相近;管理团队主要成员曾参与过怡亚通的运营过程,不仅学识丰富,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营模式成熟。此外,普路通起点高、增长速度快,具备良好的扩张条件和成长性。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创投入股之前,两只“供应链概念股”怡亚通和飞马国际先后上市,发行市盈率都在30倍左右。

  团队身家有望超6亿

  普路通和怡亚通在业务上,确实十分相近。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普路通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而这两个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有怡亚通。

  普路通在招股书中承认,公司在电子信息行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包括怡亚通、深圳市东方嘉盛;而在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对手,包括通用美康医药有限公司和怡亚通。需要补充的是,另一家供应链管理上市公司飞马国际,其业务领域覆盖能源石化,与普路通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

  有意思的是,业内模仿怡亚通的不止普路通一家,飞马国际也曾挖过怡亚通的墙脚。飞马国际现任董事、副总经理曹杰就来自怡亚通,他曾在2003年4月-2007年4月担任怡亚通营运总监一职。

  《金证券》记者梳理后发现,除了中途退出的张程斌和林湘宇两人外,普路通5名创始人均担任经营要职并掌控着公司66.43%的股份。目前,陈书智、张云、赵野、邹勇、何帆5人分别持有34.41%、10.08%、8.89%、5.34%和7.71%的普路通股份。

  若按普路通2013年每股收益0.92元(摊薄后合0.69元),参照怡亚通、飞马国际目前二级市场上25倍的市盈率测算,其发行价有望达到17.25元/股。若真如此,陈书智、张云等5位出身怡亚通的高管,持股市值将超过6亿元。

  炒汇老毛病改不了

  贴上“供应链概念股”标签的普路通,能否顺利上市?没那么简单。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浙商创投入股后,普路通很快将上市提上日程。2009年10月,普路通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聘请中介机构进场辅导。次年12月,普路通闯关中小板IPO,但遭发审委否决。理由是,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过半利润依赖“炒汇”所得。

  财务数据显示,2007-2009年,普路通从事组合售汇业务实现的收益分别为915.99万元、356.41万元、1608.1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40.57%、15.40%、51.63%。

  对于这样的业务模式,普路通解释称,在为客户提供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客户通常以人民币支付货款或委托公司代付货款,公司以外币对外支付或代付,收付币种存在差异而导致公司可以利用银行组合售汇产品锁定无风险收益。

  四年过后情况如何?普路通对“炒汇”的依赖依然严重。从2011年到2013年,公司的组合售汇产品实现的收益分别为2270.09万元、2237.12万元和2508.83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8.84%、40.69%和41%。

  京城资深投行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普路通的“老毛病”并没有改观,如果按照主营业务贡献率来考量,公司过会难度仍然不小。“依赖炒汇收入在供应链企业很常见,之前怡亚通、飞马国际上市时也受到过这种争议。但现在时过境迁,人民币汇率已经过了单边升值时期,供应链企业‘炒汇’风险加大。”前述投行人士直言,供应链企业过去之所以能获取巨额炒汇收益,主要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整体呈下跌趋势。本周二(6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710,创2013年9月以来的8个月新低。

  《金证券》记者随后致电普路通,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对于组合售汇业务的盈利情况,市场各方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