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港股 > 正文

遭资本看空的杨国强 也要打响股价保卫战

http://www.sina.com.cn  2016年01月19日 11:48  界面

  以销售额计,碧桂园是全球第七大住宅开发商。他们在过去的2015年卖出了1402亿元的房子。但目前公司股价徘徊在每股3港元左右,离成就中国内地女首富的辉煌期相比,目前公司估值仅为当时1/3。

  碧桂园刚刚公布了一项以提振公司疲软股价为目的回购计划。由于认为公司股价被显著低估,碧桂园董事会在日前宣布决定回购最多10%的已发行股份,按照当时的收盘股价计算,这将是一笔涉资约58亿元的回购计划,同时也是碧桂园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股份回购。

  2015年底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争议的“万宝之争”提示了各大房企关于股价以及公司控制权的重大议题,同时恒大地产(0333.HK)在2015年大规模回购股份,也为杨国强提供了不错的借鉴经验。许家印去年花在回购股份上的金额达到78亿元,将恒大股价拉升了一倍有余。

  自宣布股份回购计划后,碧桂园从1月8日开始连续七个工作日回购自家股份了。截至1月15日,碧桂园已总计回购股份约3331.2万股,耗资约1亿港元(约合8438万元人民币)。在最直观的股价表现上,碧桂园在1月18日以2.93港元每股收盘,尽管较回购之初仍有4%的跌幅,但相比港股2016年以来超过11%的整体跌幅,已属效果明显。

  碧桂园的回购策略将与恒大去年的做法相似,那就是用连续几个月的托底,给予投资者足够的信心,让他们认为公司设了价格下限,从而跟投,在逐步稳定股价之际,寻求股价今后的合理回升。

  选择从年初开始即执行这项持续的股份回购计划,碧桂园除注意到股票价值被显著低估外,还相信以目前公司的财务资源进行回购后,仍然能维持稳健的财政状况来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过去一年,这家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同时销售楼款现金回笼约1170亿元,这是继2014年之后,再次实现现金回款过千亿。同时截至2015年6月末,碧桂园现金储备为272亿元,加上去年下半年宣布的200亿境内公司债发行,较为充裕的现金足以支撑这次回购计划。

  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碧桂园的股权结构一直高度集中。截至去年年中,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53.6%,去年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国平安持股比例9.9%,为第二大股东。如果此次股份回购计划全部执行,碧桂园的剩余流通股占比将下降至26.5%。

  以碧桂园的千亿销售规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较为充足的现金流而言,如今的股价确实没有得到香港资本市场应有的认可。最近两年多来,碧桂园股价一直徘徊在3港元每股左右,这与2007年IPO时的发行价5.38港元每股相比,已经有超过四成的跌幅。

  长期挣扎在发行价下方的股价,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碧桂园已经脱离了当前资本市场所认可的主流模式,尽管它们的规模、利率水平仍处于上升通道。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仍然以三四线城市为主战场的碧桂园,在现今房地产行业以去库存为主命题的背景下,如何盘活这类城市庞大的存量,成为投资者的忧虑重点。

  于2007年登陆港交所的碧桂园,曾经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其IPO的认购人数当时仅次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高达3335亿港元的冻结额创当时历史第二大纪录,市值在当年也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一举将第一大股东杨惠妍推上了内地女首富的宝座。

  当时资本市场对内地房企估值最看重的是庞大的土地储备,恒大地产也通过类似方式在2009年上市时受到热捧,但随着这一评估模式日渐势微,碧桂园股价也开始震荡下行,截至1月18日的收盘价计算,碧桂园的市值仅为661.83亿港元(约合558.25亿元人民币),动态市盈率也明显远低于万科、绿地控股、中海地产等其余千亿房企的估值水平。

  如今,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高度,碧桂园这类在三四线城市坐拥庞大存货的开发商如何解决这个共性难题,执行效果怎样也将影响到资本市场对它们的重新认定。如果去库存顺利,盈利仍然有保证,在大股东持续回购的带动下,市场预期也许会有所改变,相应的股价也会恢复到合理的区间。

  对碧桂园而言,这场股价保卫战,回购计划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大的难题还在于去库存,以及今后战略的重新调整,好在从去年开始,它们已经开始注重回归核心的一线城市。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