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中行新董事长田国立被质疑面临国际化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6月05日 08:29  中国经济时报
中行新任董事长田国立。图片来源 网络中行新任董事长田国立。图片来源 网络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侯美丽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的任职资格已经获得了银监会的批复,却爆出了股东大会现场过半H股股东对其选举议案投下了反对票的消息。这个小插曲虽无碍于结果,但对田国立而言却不能说不尴尬。

  根据《证券时报》报道,在5月29日中行股东大会的现场,投票数据显示现场过半H股股东在选举田国立出任中国银行董事议案中投下了反对票。当日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投票表决权的股东股数共2261.1亿股。其中现场参会A股股东共持股1890.74亿股,H股股东370.31亿股;通过网络参与投票的A股股东则为456.21万股。

  这并不足以改变结果。根据中行今年一季度报告披露的股东信息,中行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持股数为1890.66亿股,占中行已发行股份比例为66.73%。这一持股数与当日中行股东大会现场参会A股股东持股数1890.74亿股相近。这意味着,即便只有中央汇金在田国立任中行执行董事议案中投下赞同票,最终得票结果也不会有大的出入。而根据中行《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田国立选举提案为普通议案,只要获得股东大会总投票数50%以上赞成即可通过。

  虽然田国立的任职资格已经落槌定音,但不得不深思的是,为什么在股东大会的现场会有大半H股股东会对田国立投出反对票呢?

  中行起家于国际业务。不过近几年,另外三大行在国际市场上有奋起直追之势,甚至于2012年境外资产规模增速以及盈利增速均超过了中行。数据显示,2012年年末,中行海外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8%,而工行、建行、农行分别增长30.5%、17.01%和94.3%。同年中行海外业务实现净利润增长仅为5.36%,而其他三家大行的增速均超过中行。这一现状令中行国际化危机感丛生,但仍不可否认中行海外业务的传统优势。

  而梳理田国立的履历不难发现,其在金融业浸染多年,经验丰富,但执掌过的信达等公司国际化程度却相对较低,这或许是其遭遇部分H股股东质疑的原因之一。

  田国立来自于老“建行系”。大学毕业就加入中国建设银行,从支行做起,历任建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并于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期间出任建行行长助理。和刚刚接替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行长的田惠宇一样,都曾于1999年创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受从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时被委以重任,田国立因此告别服务16年的建行,成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历经副总裁、总裁、董事长等职。掌舵信达六年期间,田国立一手推动了信达资产的商业化转型,成为首家完成股改的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7月16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同年实现利润不低于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制于有限的法律空间、市场环境、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但在将信达打造成富有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的过程中,田国立功不可没。2012年3月16日,信达正式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瑞银资本、中信资本、渣打银行四家战略投资者。这些战略投资者共计投入资金103.7亿元,持股占中国信达增资后总股本的16.54%。这也是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首次引入战略投资者。

  虽有成功运作信达资产的珠玉在前,但田国立于2010年加盟中信集团出任副董事长及总经理后,却没能救赎中信集团的大半个江山——中信银行。中信银行近几年频频落后于同业,更是在今年四月份交出了史上最差的成绩单,成为16家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利润增幅近乎为零的银行。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中信银行至今尚无品牌优势可依。

  这或许是田国立遭遇部分H股股东质疑的另一大原因,因为现阶段的中国银行相较于四大行,是同样的尴尬地位,需要的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领导者。年报数据显示,2003年,中行以287.07亿元的净利润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约为最后一名农行的15倍,而十年后,中行净利润在四大行中降至末位,落后农行56.62亿元。就连“最国际化”中资银行的称号,近年来也频频遭遇挑战,无论海外资产规模增速和盈利增速,均落后于另外三大行。

  百年中行是一本难念的经。增长缓慢、盈利疲软,不复当年风光的中行似乎已是老态显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本土化”的田国立如何平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引领中行海外业务焕发 “第二春”,是切实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而数年之后,田国立能不能让那些给他投过反对票的股东刮目相看?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