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 正文

中国企业出“海”携手以色列“智造”

http://www.sina.com.cn  2016年01月15日 16:16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陈舒 陆芸)“我记得在一趟去以色列的航班上,身边很大一部分的乘客都是中国人,这一情况在未来肯定会变得更加普遍。”马飞聂说。

  作为《中国和以色列:从丝绸之路到创新高速路》一书的作者,以色列人马飞聂还有另一重身份——Alfasec金融服务咨询公司(香港)的总经理。

  “中国的投资者会来找我咨询,把他们的投资意向告诉我,我再为他们对接适合的以色列企业。”马飞聂这样定义他的工作,一名“中间联络人”。

  在以色列、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其它地方,还有很多像马飞聂一样承担着中以交流桥梁的人。在这些“马飞聂们”的背后,是中以两国双边贸易和企业间交流合作的迅猛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015年对以色列的风投中,约40%的资本来自中国。

  以色列,这个人口仅有800万,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拥有着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奖总数的20%;科技对GDP的贡献率更是高达90%以上。

  “我们是一个小国,但我们却是世界上研发和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以色列基础建设与能源水资源部部长俞瓦尔·斯坦尼茨说。

  在当下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开展的如火如荼,“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重点实施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而“创新”与“智造”正是以色列的优势所在,这两个共同的关键词,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和开发潜质。”以色列国际投资产业合作处主任兹娃·艾格说,中国正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而转变所需要的就是创新与合作。

  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中以科技创新论坛上,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高哲铭认为,以色列在大规模生产和供应链建设上并不具备优势,同时由于以色列国内市场狭小,与邻国关系紧张,迫切需要跟中国这样有资金、有需求的市场深化合作关系。这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携手以色列“智造”提供了无限空间。

  如今,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高端轻轨车已经驶入以色列特拉维夫都会区;中国互联网领军者阿里巴巴斥资约10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科技二维码技术企业视觉码,而另一互联网巨头百度,则投资了拥有无人“全景”拍摄系统的一家以色列视频公司;中国乳业巨头光明乳业更是定增百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特鲁瓦。一时之间,中以合作遍地开花。

  以色列使馆商务处经济参赞高飞表示,中国企业的投资已经不像五年前刚起步时那样,仅局限于几个特定的领域,现在它们已经涉及到各个方面。

  “光明食品集团是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的角色进入以色列的,另外,光明可以为特鲁瓦提供国际平台,使其优质的产品出现在全世界的货架上。”光明食品集团驻以色列代表沙哈尔说。

  中国企业携手以色列“智造”不仅是为了获得技术,而且想得更多更远。如今,多家中国企业纷纷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在这里学习经验,移植技术,了解理念。

  “中国的企业家还对以色列企业的商业运营方式,对为何会在这里诞生如此多的创新成果感兴趣。”马飞聂说。

  他说,作为在以投资最多的企业家之一的中国香港商人李嘉诚,他旗下的公司在以色列打造了水资源孵化器,致力于对各种类型的水资源及其开发方式进行研究。

  “中以创新合作已进入全面发展、快速升华的黄金时期。”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说。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马飞聂透露,当天下午他还将与多名中国客户接触,他们都对投资以色列很有兴趣。

  “我相信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和以色列是最佳拍档。”他说。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