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扶贫必扶智:碧桂园杨国强教育扶贫路

http://www.sina.com.cn  2015年10月24日 04:25  中国经营报

   文/王明

   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教育扶贫方面贡献卓著的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受邀出席并发言,同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对于荣誉,杨国强却只有一句话总结:“平常事,平常心,尽公民责任。”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社会扶贫论坛的发言中,杨国强则分享了他的扶贫之路。他说:“读中学时因家贫没有钱交学费,是国家免学费并发了2元助学金,我才上完学。我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我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有了今天的事业。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国家,也希望企业做得更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仲明助学金开启扶贫路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企业家,杨国强出生于顺德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按他的话说,18岁之前没有穿过鞋,从一个泥水工成长为中国十大房地产公司董事局主席,历尽艰辛。

   朴素的出身赋予了杨国强一颗热忱奉献的心灵。1997年4月21日,年仅42岁却已经事业有成的杨国强走进了广州羊城晚报社,向当时的羊城晚报社社长曹淳亮提出了一个请求:“我想资助贫困大学生,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觉得找羊城晚报做这件事情最合适,我的想法是,在经济许可情况下,每年以个人名义,出资100万元,这笔钱属于帮助性质,属于社会帮助,大学生应予偿还,以帮助后来者”。

   对于这件善事,杨国强只提了一个要求:“不公开公司和个人的名字”,从那一天开始,杨国强就把他的这个慈善秘密藏进了羊城晚报。随后的每一年秋天,相关的专项助学金账户都会按时收到杨国强汇过来的100万元的善款,从2006年起,这100万元的善款翻倍至200万元一直持续至今。时至今日,这个杨国强设立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已经帮扶了8065学子,一直到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才揭晓了这个保守了十年的秘密。

   这是杨国强首次慈善之举。在此之后,杨国强在教育扶贫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对我自己而言,教育扶贫就是一个努力的方向。看到党和国家如此重视教育扶贫,这是中国人民的福气,这种重视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杨国强说。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杨国强的教育扶贫很多做法全国唯一,对教育扶贫事业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在2002年,杨国强创办的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这所全免费的全日制寄宿中学面向贫困学子招生,为全国各地“最优秀,最贫困”的少年提供了最好的高中教育,并资助他们读大学(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从2002年创办至今,共招收学生2356人,同时学校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升学率。现在,杨国强个人每年投入国华纪念中学的资金超过4000万元。

   平常在与国华学生座谈时,杨国强总是强调,从国华走出去的学生,都应记得学校礼堂墙上的铭文: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

  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

   事实上,杨国强和他的扶贫团队不但出钱出力,还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扶贫模式,为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后期,杨国强有感于贫困学生无法得到良好教育,有感于中国高职教育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有感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萌发了创办职业学院的意向。2012年,在考虑成熟后,杨国强以个人名义于2012年6月26日向广东省教育厅提交了办校请示,当即被批准立项,并纳入《广东省高度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

   2013年,杨国强出资3.5亿元创办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正式落成。2014年9月正式开学后招收了300个家庭贫困并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领取日常生活补贴。

   “我出生在农村,也曾很贫困。开始工作时做了泥瓦匠,一门手艺改变了我的生活,以汗水、知识和良好的品格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感谢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佑助,让我有机会为社会建造广厦千万间,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在介绍立校缘起时,杨国强如此表示。

   杨国强认为,通过创办高职院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帮扶贫困家庭脱贫,可以为众多的高中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让更多有潜力、有智慧的学生喜欢读高职,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既立足当代、又面向未来,“对人好、对社会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树立高职教育典范,改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看法。

   除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杨国强还对地区扶贫非常关注。他一直有个梦想,希望选取一个乡镇,人数不多不少,3万人左右,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让老百姓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2年,在杨国强的指导下,碧桂园在广东清远开展碧桂园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对适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杨国强制定了三箭齐发的帮扶方式,即长期学历教育、中期技能培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两年的帮扶,直接帮扶学生1822人次,培训劳动力4077人,其中2482人拿到资格证书,1592人已找到相应工作。特别是家政育婴师的培训,使水头镇农村妇女走出佛冈,到珠三角地区工作,家庭收入得到极大提高。2014年,全民技能提升项目扩大到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英德市西牛镇、清新区三坑镇,实施一镇带五村的帮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这里选择了职业教育扶贫,帮助那些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回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我尽我所能,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在慈善的事业上,杨国强经常这样激励自己。1997年以来,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以及碧桂园集团已经累计投入21亿元用于扶贫。其中,9亿多元用于办学、助学、兴教,共有41875名贫困人口直接获益。GG

  10月16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社会扶贫论坛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集中采访.JPG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