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老牌“玩家”,戴志康在2015年年初通过清空上海证大股权,选择离去。放弃房地产,回归金融主业,一直希望通过房地产打造自己心中“理想城”的戴志康,留下的是毅然的背影。
新金融记者 刘君
决然离去
停牌多日之后,戴志康离开房地产行业的传言得到证实。1月27日,上海证大称,接获公司控股股东、主席兼执行董事戴志康先生知会,控股股东戴志康、Giant Glory Assets Limited、Jointex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Shanghai Zendai Investment Development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Zendai Kai Investment Limited以及戴志康女儿戴陌草,与一名买方在1月26日订立有条件购股协议。卖方有条件同意出售及控股股东同意促致买方有条件购买合共62.5亿股股份,相当于上海证大购股协议日期全部已发行股本的约42.03%,总代价为12.51亿港元。
据了解,上述42.03%股份的控制人均为戴志康,买家在收购上述股份后,按照港交所规定,已经达到全面收购要约条件,预计买家将启动全面收购。戴志康曾经公开表示,房地产快速增长期已经基本终结,未来证大集团的重心将回归金融,专注互联网金融领域,在小微金融领域进行探索。
自借壳上市后,多年来上海证大的股价始终在低位徘徊。根据公告,戴志康出售上海证大股份的价格为每股0.2港元,总代价仅为12.51亿港元。然而从账面来看,证大的资产质量并不差。在地产方面的物业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领域,旗下拥有上海大拇指广场、喜马拉雅中心,青岛大拇指广场,南京大拇指广场,扬州商业项目等12个商业地产项目。2014年中报显示,证大房产资产总值199亿港元,现金流13.5亿港元,戴志康以12.51亿元价格就交出证大控股权,体现了其离开房地产行业的决心。
外滩“滑铁卢”
在业界看来,戴志康离开房地产行业,既有行业大势下行的压力,也与外滩案纠葛有关联。2010年2月1日,上海外滩8-1地块以92.2亿元的价格成交,拿下这块当年上海地王的证大,因为资金不足,先后引入绿城、复星、SOHO中国在内的一众房企大佬开发该地块。不过随后各方因为利益纠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股权纷争之中。
在外滩地王纷争之后,面对上海日渐高涨的地价力不从心的上海证大,逐渐将企业重心迁至南京。2013年,证大的房产项目执行团队全部搬到南京办公,在南京已经开发了证大九间堂、证大喜马拉雅、南京证大大拇指广场3个项目。不过在多轮调控后,领军房企纷纷跨入千亿元销售门槛的房地产行业,上海证大这样的区域性房企面临的是日渐被边缘化的局面,年销售额始终未能跨过百亿元门槛,在房地产行业中很难展现竞争力。
由于一度坚持在各大城市核心区域拿地的战略,屡屡传出上海证大被此前拿到的地王项目所拖累的消息,在企业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却将项目定位在高举高打的戴志康,在房地产行业显得颇为不易。
房地产白银时代,戴志康选择毅然放手,另一层考量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金融领域。在余额宝引发大众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热情之前,戴志康已经在该领域悄然布局。2010年,证大开始做小微金融。经过几年开拓,证大系的微金融公司贷款规模150亿元,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客户数量达到百万级。在戴志康看来,相对于房地产,显然金融行业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证大集团的经营业务此前涉及房地产开发、金融、原创艺术品经营三大领域。随着退出房地产,戴志康的重心无疑将进一步聚焦在金融行业。
小房企困局
2015年,对于中小房企来说,现状更为严峻。据中房信的监测,2015年1月,全国54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建筑面积1870万平方米,同环比双双下跌,跌幅分别为31%和1%。其中,一线城市成交350万平方米,二线城市成交498万平方米,三四线城市成交498万平方米,各线城市环比均出现下跌,其中二线城市跌幅最大。
相对表现更为坚挺的一线城市,虽然市场需求更大,但拿地门槛也更高,显然已经不适于区域性中小房企的发展,而作为这些房企主战场的二三线城市,当下受到的市场冲击最大。
一方面,优质地块难拿,各地库存高企;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下滑,两方面的压力共同挤压向中小房企。对于那些陷入经营和发展困境的中小房企来说,寻找一家优质的并购买家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房企手中的优质地块和资源也是进一步扩张的不错目标。“可以预计,2015年类似上海证大这样的中小房企股权出售案不会是第一起,更不会是最后一起。”一位区域性房企中层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