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雷军:小米未必赢,“小米模式”一定赢

http://www.sina.com.cn  2015年01月02日 22:28  中国经营报

  “未来不能说小米都会赢,但是小米模式的公司一定会赢。它就像工业革命之后,传统农业时代的公司对抗工业时代的公司,不管你能抵抗多久,你都会输的。”

  董军

  小米手机的规模和成长速度让雷军始料未及,它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台风口。雷军借小米手机重塑了财富未来。

  2014年12月16日,雷军的45岁生日。这一天他收到两份“大礼”:360投资结盟酷派重返手机市场,老对手华为举办盛典隆重发布荣耀6 plus。

  “手机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雷军于第二天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笑称。

  不过,雷军自认为小米已经从“手机的竞争”走向“生态的竞争”,既然小米只用三年就改变了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他希望未来十年内小米能改变中国工业。

  专利官司证明小米变“重”了

  《中国经营报》:很多企业都把IPO上市当作成功的标志,小米刚刚完成第五轮融资,捆绑了这么多的投资者,还有小米员工的股权也需要兑现,为什么不准备IPO?

  雷军:五年内小米没有IPO计划。我是四家上市公司的控制人,不是很迫切需要体会IPO的感觉,小米也不缺钱。上市公司有很多短线的投资者,上市之后每个季度的财报压力很大,企业长期目标会被扭曲。未来几年里,小米做好了不追求盈利的打算,打平就挺好的。这使得我们更具竞争力,因为用户的忠诚度和口碑是第一位的。

  《中国经营报》:手机巨头之间的战争,专利战是最常用的手段,小米在印度也遇到了困难,中国企业走出去都要过这一关吗?

  雷军:专利就是手机行业拳王争霸的一部分,苹果,三星都官司缠身,这是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也是竞争的重要砝码。我们从一开始做手机就知道会面临专利战,只是被起诉的时间比我们预计早了一年。被起诉 ,证明我们进入了重量级,如果太小,不会有人起诉你。我认为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这一关我们肯定要过的。

  小米今年申请1300项发明专利,其中300项国际发明专利。相比苹果、谷歌,我们还太年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把我们的想法都变成专利。面对这一次专利战,我们心态很从容,我们预计有关专利的纠纷会持续5~10年。

  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在专利之后更大的挑战是隐私,小米在国外市场也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承诺两点:一是发布隐私保护的白皮书,二是把用户数据本地化。

  开放的小米生态

  《中国经营报》:你跟董明珠的赌约不断发酵、升级,小米对美的的战略投资是不是与此有关?

  雷军:做企业不能这么任性,投资美的与董大姐打不打赌没有关系。手机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将依赖生态链的成长,不再是卖一部电话,必须有周边市场的可延展性,是全生态链竞争。2013年年初,我们准备开发路由器,把这个产品设计成家庭的服务器和家庭智能控制中心。同时,我们开始做智能硬件的生态链。起初想找大公司合作,与几个家电巨头沟通了八九个月,但当时小米体量还小,很难跟他们谈得拢。于是我们就决定先自己投创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与大公司谈。所以说,与美的的合作是我们智能家庭战略的延伸。第一步是自己投资智能硬件产业链,现在已见雏形;第二步是投资美的。这是我们智能家庭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切入口,重点解决互连互通的问题。

  无论自己投资,还是与巨头合作,我们的目标就是所有的设备都能与小米连接。可能几年之后,不知不觉之间,你们家里的设备都能与小米连上了。

  《中国经营报》:小米的生态有边界吗?

  雷军:市场对我们有很多误解。第一,我们的生态不排他,开放式,不站队,是结盟性质的。所有合作伙伴,甚至是我们投资的公司,都不要求他们站队。比如在内容产业链上,我们投了优酷,也投了爱奇艺,我们只追求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但他们跟谁合作不受限制,他们之间的竞争我们也不参与。小米的生态如果是封闭的,对合作伙伴也不公平,我们希望每一个伙伴都是行业里最强的。比如我们投资的华米手环,不仅支持小米的手机,也支持苹果的手机。

  第二,小米不是什么都做,只做三类共五个产品:一类是手机和平板;二类是机顶盒和电视;三类是路由器。这三个产品都是依照生态链在延展,所有设备、产品都与生态链高度相关。过去大家看到的手机企业竞争,都是你出一新款我也出一新款,打得鸡飞狗跳。今天我们导入的是全生态链竞争,就是在小米手机上应用、游戏适配得好,智能硬件可连接性好、配件比较多,这个产业链是完全不一样的。

  生态链竞争,短期看不到多大效果,但是3~5年内能看到。现在生态链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智能家居这一波浪潮是在2014年1月Google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时带动起来的,这起收购逼得我们所有人都要提速。

  我们做生态的几个原则:一是克制贪婪,尽量少做事件,把自己核心的东西做好;二在策略上把朋友弄得多多的,尽可能广泛结盟;三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小米模式”是什么

   

  《中国经营报》:小米刚做手机时,很多人“看不懂”。现在小米又高调做生态,除了智能硬件,小米还投了内容和云服务。现在更多的人不懂小米到底是什么了。

  雷军:现在小米有三条线:一是智能硬件生态;二是内容产业生态,内容是为了支持我们的设备;三是云服务,这将是我们下一个致高点。

  换一个角度看,小米走到今天,已经拥有三个平台:一是移动互联网平台,比如2014年11月份小米的游戏业务流水有1.73亿元人民币,非常可观;第二是电子商务平台,无论是营业额还是规模,尤其是智能硬件方面,都可以排到全国前三;第三是云服务平台,设备都连接上小米之后,云服务平台上有非常多可利用、可挖掘的数据。我认为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将来还有哪些变化,现在谈还为时过早,过两年再看吧。就好像三四年前我们说现在的事,大家也不信。

  小米的模式非常复杂,也很有弹性,不是寸土必争,根据战略可以进一步、退一步,变现的地方到处都是。我们要做的是克制、聚焦、稳步推进。十多年前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大家都问互联网怎么盈利?那一定是“最大通吃”逻辑,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去变现,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连接硬件。正因为小米模式太复杂,反过来也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有节奏感。外界说我们做金融,还在论证阶段,至于汽车和地产,三到五年内我们是不碰的。

  小米形成今天的路径,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竞争格局相关,我们绝对不能走寻常路,“跟随”战术将一事无成。

  《中国经营报》:“小米模式”的真正秘诀何在?

  雷军:我看了很多案例,商业竞争的核心还是效率。小米改变传统工业的做法就是优质平价、接近成本价直销。中国不缺便宜的产品,核心是把东西做好,然后定价接近成本价。

  小米所谓的秘诀也就三点,第一,向同仁堂学习,强调真材实料做好产品;第二,向海底捞学习,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互动;第三,向沃尔玛学习,高效率运作,控制好成本,缩短中间环节,以接近成本价直销还能挣钱。我相信这三点跟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这就是互联网最最重要的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核心就是高效。

  美国出了一个好市多(Costco,全美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店),每个商品的毛利只有1%到14%,远远低于同行,沃尔玛平均是22%,亚马逊也是20%多。好市多为客户选择最佳性价比的商品,客户只要看这个东西你需要不需要,不必看价钱,一定是最便宜的。它的商业策略是什么呢?向每个客户收100美元年费,大概这一项收入一年就有20亿美元。电子商务模式,再厉害能打得过这样高效率的公司吗?所以,商业竞争的核心还是高效率。

  未来不能说小米都会赢,但是小米模式的公司一定会赢。它就像工业革命之后,传统农业时代的公司对抗工业时代的公司,不管你能抵抗多久,你都会输的。

  《中国经营报》:据说你准备投资100家智能硬件企业,以复制小米模式?

  雷军:小米的定位是一家国民企业,我们要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改变工业社会的标志,首先就是让所有产品都质优价廉。我们用三年时间改变了智能手机行业,所有产品都变好变便宜了。十年后,你将看到小米改变了中国,至少是工业。我们还想成为世界第一,让全球享受中国科技创新的乐趣。

  我希望国内企业联合在一起,枪口抬高一尺,对准国外企业,不要总是对准小米攻击。

  手记 从“中关村劳模”到“风口理论”

  多年来,雷军念念不忘的是上大学期间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那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人创造苹果电脑并改变世界的故事。雷军的梦想也始于这本书。

  第一段寻梦之旅是在金山软件。那是中国最早的软件企业之一,主要产品WPS曾是中国软件的一面旗帜,金山一度立志要成为“中国微软”。雷军也曾重返母校武汉大学,跟学生们齐喊口号:“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他没想到,这一赌,赌进了自己的青春。

  1992年初,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邀请雷军加盟,到了1998年,既聪明又勤奋的雷军全面执掌金山,求伯君本人则逐渐退居幕后。

  在金山期间,雷军肩负责任,在光荣的荆棘路艰难前行。这里面既有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英雄梦,有中国软件的产业梦,也有金山众多员工的业绩梦。

  2000年前后,金山启动IPO计划,但历时8年5次尝试,从香港创业板、内地创业板、内地主板、美国纳斯达克最后到香港主板,雷军总算完成了这个阶段性使命。上市当天,雷军无限感慨:“女人最难的是生孩子,男人最难的是上市。”他因此被称为“中关村劳模”,每次提起这个称号,他会自嘲地笑笑。

  雷军在金山一待就是16年。后期他看好互联网前景,投资了卓越。随着卓越卖给亚马逊,金山完成IPO,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一直对互联网非常“有感觉”的他,终于可以不顾一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金山完成IPO后两个月,雷军从金山闪电辞职。

  对雷军来说,金山16年很难界定是不是事业成功的一个节点,但无疑是一场艰苦的心志磨炼。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并没有急着再次创业。因为他在圈子里人缘好、朋友多,很多人都来找他帮忙,有意无意中他慢慢帮成了“天使”。短短三年,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天使会”发起人之一兼理事,极大地推进了天使投资在中国成长。

  拉卡拉、凡客诚品、UCweb、多玩等诸多创业公司,背后都有雷军的影子。时至今日,雷军手下有4家上市公司:金山软件、欢聚时代、猎豹移动和迅雷。雷军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趋势,二看人。他眼光极好,对趋势的把握非常准确,尽管他自己笑称这如同买“六合彩”一般讲运气,但他中奖概率很高,也被业界认为是中国最懂互联网的人之一。

  “雷军讲究平衡,懂得照顾很多人的感受,一件事情做得不对,他会立刻补救。他勤于反思,不停修正,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回顾、检查、修正再回顾。”猎豹CEO傅盛这样评价雷军。

  三年间,雷军除了做投资,还在不断思考。他懂得了如何在大趋势下获取成功,学会了如何做一款完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当然还有,再创业他不会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业,而是要重拾“改变世界”的梦想。

  “我40岁的时候,把这个道理全部想通了,最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把握时代的机遇,一切顺势而为。”这也是后来业界广为传播的雷军的“风口理论”。在金山和天使之后,雷军豁然开朗,发现离《硅谷之火》中改变世界的梦又近了一步。

  “2010年我正好40岁。我的经验、能力、资源和这个时代正好合拍。”雷军说。小米就在那一年应运而生。

  雷军的再次起步极其低调,以第三方名义开发MIUI(米柚)系统。一年之后“雷军做手机”的消息爆出,他才不得不出来面对媒体,坦言“我有点害怕失败”。有人说,雷军有英雄情结,辛苦和挫败都可以忍,最难受的是做不好带来的羞愧。

  雷军解释说,自己要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小米是“铁人三项”,即“硬件+软件+服务”。他还总结出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和快。但那时候他并没有夸下海口,说小米一定能成功,也很少有人能听懂雷军到底要干什么,几乎所有人不相信小米手机能成功。

  一个月后,小米1举行产品发布会,雷军一身T恤加牛仔裤,一个人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场面颇像苹果乔布斯的发布会。自此,他被称为“雷布斯”。

  “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这是业界对小米四年间快速成长的感叹。后来有初期即加入小米的员工“穿越”了一把,说当初雷军描绘的未来,他们很多人也听不懂,但跟着雷军这个人觉得踏实,结果一路走来都是惊喜。一位投资人说,小米思维领先两年,技术领先一年,站在了绝对的领跑位置。

  这次对雷军三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他对美国Costco零售模式的细致分析,二是他将云服务、大数据称为“下一个制高点”。

  雷军又在酝酿什么新计划?采访结束前,他不无神秘地说,最近有一位高人指点他:“要坚持最初的路。”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董军采写

  见证篇 雷军大冒险和小米的“快字诀”

   雷军在谈到互联网竞争时常说到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竞争的利器就是快。最高的配置、最低的价格,雷军就是要靠这个巨大反差来快速打动消费者,快速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用他坚信的一句话“产品一出就要能秒杀对手,才有意义”。只有在获得一定的用户数之后,雷军设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开始运转,速度是雷军成败的关键。

  最高的配置、最低的价格,雷军就是要靠这个巨大反差来快速打动消费者,快速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用他坚信的一句话“产品一出就要能秒杀对手,才有意义”。

  ——本报2011年8月22日报道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