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 正文

缓解融资贵光有降息是不够的 未来几月或降准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11月24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张菲菲

  近年以来,决策层频出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此次央行降息能否成为降低融资成本的灵丹妙药?

  业内人士表示,贷款下行区间有限,银行利差将有一定程度收窄,对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效果,仍要看银行风险偏好,不排除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涨的可能。

  同时,有专家呼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需多措并举,包括降准、调整存贷比考核、改进合意贷款管理等。

  银行利差收窄

  央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降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最高上浮利率为3.3%。也就是说,降息后如果商业银行将存款基准利率上浮到顶,一年期存款利率仍为3.3%。

  一直以来,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以较低利率吸储,再以较高的利率放贷,从而赚取利差。央行非对称性降息,主要为了避免存款继续大量流出银行体系,影响银行放贷能力。

  央行宣布降息后,多家银行宣布上浮存款利率,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银行负债端资金利率上升,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BP,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

  “不对称降息,理论上银行净利差将收窄,实际效果有待观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贷款利率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多以基准利率为参考利率,如果市场资金面供求不变,银行为了覆盖存款资金的上升成本,综合贷款下行的空间不大。

  降低融资成本效果待考

  对于降息的一个重要意图,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曹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分析,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创新性货币政策手段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这些资金大多挤压在银行间市场,对信贷改善有限。因为银行贷款中约有65%~70%实施基准利率,要实现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目标,需要下调基准利率。

  一名国有大行信贷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直以来,银行坐吃利差赚取高利润,央行降息是让商业银行向企业让利,将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但能否真正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短期看,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至理财,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一定下降。中长期看,43号文是否能约束地方债务扩张、国企改革能否提高国企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风险盈利特征能否改变是中长期融资成本能否下降的关键变量。”民生证券称。

  曾刚表示,央行引导利率下行能产生多大效果,取决于银行自身状况,存款资金来源和负债压力、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多重因素,使得贷款端资金成本下降幅度有限。

  “不排除小企业贷款利率上升这种可能。”上述大行信贷部人士表示,随着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BP,大企业贷款议价能力强,能获取基准利率水平的贷款;而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将通过抬高对其贷款利率,以弥补负债成本的攀升。该人士称,不同银行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以信贷业务为重点的银行,预计会加大高风险资产配置,而小企业贷款正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今年造成融资难、融资贵最重要的问题是风险预期。”曾刚认为,银行贷款考虑的主要是风险问题,再高利率的贷款一旦坏账无法收回成本,所以今年银行惜贷状况明显。他表示,央行引导利率下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市场信号,货币政策由防止经济过热、高杠杆转向稳增长、防风险,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预期。通过降息表明政策已经在托底,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风险预期大有裨益。

  降准可期?

  “光有降息是不够的,要辅之以真正改变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措施,比如降准、调整存贷比、放开合意贷款规模控制。”曾刚建议,在经济逆周期,要优化监管。

  事实上,国务院已经在11月20日“融十条”(《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对改善监管有所体现。融十条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也认为,为了缓冲非对称降息对金融机构的冲击,预计存贷比指标调整,部分同业存款、金融债纳入存款统计口径,小微贷款税前核销等专项扶持措施也将陆续推出。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均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的空间,未来存在降准的可能性。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长期看,央行可以通过降息降准来释放流动性,短期则可继续使用创新金融工具,货币政策措施呈灵活多样化特点。但他认为,年内不太可能再次降息或降准。

  “央行未来几个月降准或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较大,降准的方式很可能是继续定向宽松,原因是不想过量投放流动性。”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研究员李志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