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编 者 按
2001年7月才登陆A股的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85,SH;以下简称ST金泰),于2003就被戴上了“ST”的帽子。在A股市场十余年间,ST金泰就像“不死鸟”一般,虽数次因亏损濒临退市,但却又都死里逃生。
北京新恒基集团创始人黄俊钦,自2002年开始掌控ST金泰。在已完成的12个财年里,ST金泰给出了8年亏损、3次披星的成绩。即便如此,在黄俊钦的资本棋局中,却难舍ST金泰这枚旗子,为此甚至不惜多次自掏腰包。
引人注意的是,在去年底引入黄金珠宝贸易业务不足两个月的ST金泰,最终在珠宝贸易的倒手中,实现公司2013年业绩的逆袭,并得以成功保壳。作为医药生物板块股票,ST金泰引入黄金珠宝贸易的举动,让市场怀疑其动机的同时,也对黄俊钦的这步棋有了新的猜测。
8月26日,ST金泰再签1.26亿美元黄金首饰购销合同,似乎在对外宣誓,补血续命不是黄俊钦的最终目的,他想让ST金泰恢复造血功能。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笔大单背后,几乎可能是ST金泰唯一黄金珠宝贸易客户的新加坡卓越公司,却疑云重重。
在重返A股市场后,本属于生物医药板块的ST金泰,却大举扩展黄金珠宝生意。
8月19日,ST金泰发布特别重大合同公告,披露与深圳市国君珠宝金饰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深圳国君)签署价值1.22亿美元的黄金首饰购销合同。
这不是ST金泰与深圳国君首次合作。ST金泰的黄金珠宝贸易,还包含两个重要角色——金泰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国际),新加坡SUPERIORGOLDSILVERANDJEWELLERYPTELTD(中文名为卓越金银珠宝有限私人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新加坡卓越)。
8月26日晚间,ST金泰发布又一份重大合同公告,披露金泰国际2014年8月26日与新加坡卓越签署 《黄金首饰买卖合同》,金泰国际拟向买方新加坡卓越销售货物金额总值为1.26亿美元黄金首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金泰国际为ST金泰为拓展国际业务,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提出设立是在2013年8月5日。
金泰国际于2014年3月与深圳国君和新加坡卓越达成长期合作意向,签订了长期合作的框架协议。而在恢复上市过程中,之前从未涉足黄金珠宝生意的ST金泰,因主营业务黄金珠宝贸易只有一家供应商和一家销售客户,引发上证所提出问题。
在一位熟悉ST金泰的人士看来,外界关于ST金泰的黄金珠宝业务,一直存在疑问,ST金泰则解释系因公司涉足该领域业务时间较短所致。
在一位不具名券商人士看来,作为ST金泰当前的绝对主营业务,黄金珠宝贸易仅有一家供应商和一家客户,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会更高。
金饰业务“救驾保壳”/
8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ST金泰总部后注意到,三层办公楼的底层已经出租,剩余的两层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仍是10年前的老旧款式。
公司虽位于济南繁华的洪家楼商圈,但从外部看去,唯一能证明它是一家企业的,仅剩下门口悬挂的 “山东金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牌匾。
8月19日,ST金泰发布特别重大合同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泰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与深圳国君于8月18日签署了《购销合同》。
根据合同,ST金泰向深圳国君采购黄金首饰,规格型号:含金99.99%;合同总价值为1.22亿美元。按最新汇率计算,合同总值约7.5亿元人民币。
这已不是ST金泰与深圳国君第一次合作。去年11月,ST金泰与深圳国君签署逾4000万美元合同,正式进入黄金珠宝领域。
ST金泰认为,金镶玉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看好,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于是在2013年8月成立金泰国际,开展黄金首饰贸易业务。
ST金泰称,公司拟出资2000万港元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与国际市场的联络窗口,香港子公司的设立有利于拓展公司的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此之前,ST金泰因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亏损,于2013年5月14日被暂停上市。 此后,游走于保壳地带的ST金泰,自去年11月30日起,在不到一月内,先后公布了四则重大合同。
去年11月29日,ST金泰突然宣布撤回谋划已久的定增方案,与此同时,高调宣布着手参与黄金珠宝贸易,并以约4031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了一批金饰。
不过,这个被认为是“救驾保壳”的生意,一经推出就饱受质疑。而随着公司原董事郭大鸿2013年8月正式掌舵金泰国际,即与深圳国君签订4000余万美元的购销合同。
为此,ST金泰一度发布澄清公告,诉说自己对金饰生意的执行力。从其发布公告来看,ST金泰采取了快进快出的模式。
如公司去年11月29日宣布购买价值约4031万美元的金饰,12月13日宣布售出价值为4233万美元的金饰;12月13日宣布购入约9598万美元的金饰,12月20日宣布售出价值约为4531万美元的金饰。
据ST金泰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上述四则合同均已履行完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上述合同之外,ST金泰当年并未再公示其他重大合同。
最终,受益于去年底的四则合同,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方面扭亏,ST金泰2013年完成的数字为2682.8万元,借此得以摘星保壳。
ST金泰承认有经营风险/
如果论功行赏,在ST金泰的保壳战中,头功无疑属于去年8月才成立的金泰国际。作为金泰国际掌舵人,郭大鸿更是不容小觑。
作为金泰国际的法人代表,郭大鸿曾担任ST金泰董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亦多次拨打ST金泰董秘杨继座的电话,以询问郭大鸿履历,但电话均未能接通。
8月20日上午,ST金泰济南总部一名工作人员得知要找杨继座后说:“在楼上,直接上去就行。”不过,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对方随即表示,“还是回去吧,他不会见你,见了也不会说什么,现在还是北京说了算。”
该工作人员口中的“北京”,即ST金泰的实际控制人黄俊钦,而郭大鸿可以说是黄俊钦的老部下。
今年7月底,国泰君安证券在为ST金泰出具恢复上市核查公告中提及,郭大鸿先生在珠宝贸易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ST金泰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郭大鸿其时的身份包括“深圳市绿科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通利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田富世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然而,记者查阅包括深圳工商局在内的多方资料获悉,郭大鸿担任职务的上述公司,并不涉及珠宝首饰贸易,且有的企业已经注销。
不过,随着郭大鸿掌舵金泰国际,该公司即签订数亿元的珠宝购销合同,合作乙方亦是深圳当地的一家企业——深圳市国君珠宝金饰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国君的经营范围包括铂金、钯金、黄金、K金制品、银制品以及珠宝首饰的批发及其他国内贸易(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明令禁止及特种许可的除外)。铂金、钯金、黄金、K金制品、银制品以及珠宝首饰的生产加工。
8月24日,记者以客户身份与深圳国君一位马姓人士取得联系,该人士确认其与ST金泰的合作关系,并表示有能力按金泰国际订单进行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2013年11月29日至2014年8月18日不足9个月期间,金泰国际与深圳国君签订的4次采购合同,数额达到3.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46亿元。
对于公司珠宝贸易业务的盈利模式,ST金泰解释称:和珠宝销售商签订合同,根据东南亚珠宝市场流行趋势及订单的规格要求,与中国珠宝加工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中国珠宝加工企业按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泰国际指定的规格式样进行加工,以销定采。
在2013年年报中,ST金泰承认,目前有深圳国君一家供应商,和新加坡卓越一家销售客户,存在采购和销售渠道单一、对销售客户和供应商有一定程度依赖的经营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在ST金泰恢复上市期间,上证所曾就此于5月12日提出问题,并让其在年报中做出解释。对此,ST金泰在回复函中提到,原因在于“公司涉足该领域业务时间较短”。此外,两家公司分别与金泰国际签订了长期合作的框架协议。
不过,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对深圳国君在生产能力方面的解释,在接连发布的公告中,对其唯一销售客户新加坡卓越,ST金泰却是惜字如金。
“唯一”客户与金泰国际前后脚成立/
事实上,在ST金泰的珠宝贸易中,除了金泰国际及深圳国君外,作为其唯一销售商,在新加坡注册的新加坡卓越,始终披着神秘面纱。
ST金泰披露的信息显示,新加坡卓越注册资本10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9万元),与金泰国际同为2013年成立。
不过,在新加坡卓越的成立时间上,ST金泰恢复上市的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与提供法律意见书的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在今年6月18日各自出具的文件中出现分歧。
国泰君安证券出具的保荐书中标明,新加坡卓越的成立时间为2013年6月13日,而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的标注时间则为2013年8月12日。对此,记者致电国泰君安证券保荐代表人之一的孙智伟,他以不方便解释为由挂断电话。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经办律师季猛,他称时间应为去年6月,文书中之所以为8月12日,主要是企业涉及一次更名所致。但对于具体细节,他以出差为由,挂断了电话。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文件于6月21日发布后,直至公司于8月6日恢复上市,ST金泰并未发布相关公告进行更正。
而这家神秘企业,却在短时间内与金泰国际连签大单。
2013年12月13日,金泰国际与新加坡客户签订黄金首饰买卖合同,约定金泰国际向新加坡客户销售黄金镶嵌软玉首饰,价值4232.86万美元。2013年12月20日,双方再签买卖合同,价值4531.45万美元。
2014年1月24日,金泰国际与新加坡客户签署了货物金额总值为4471.68万美元的《黄金首饰买卖合同》,后于3月11日签订《补充协议》,最终确定货物金额总值为5206.82万美元。
2014年4月17日,金泰国际与新加坡客户签署了货物金额总值为9320.97万美元的《黄金首饰买卖合同》,该合同正在履行中。
2014年8月26日,金泰国际与新加坡卓越签署《黄金首饰买卖合同》,金泰国际拟向买方新加坡卓越销售货物金额总值为1.26亿美元黄金首饰。
以上述合同数据合计,金泰国际与新加坡卓越在9个月时间内签署的合同,金额总值达到3.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
据ST金泰2014年半年报披露,金泰国际黄金珠宝贸易业务发展稳定,2014年1~6月金泰国际已实现珠宝销售10795.35万美元。
此外,继2013年营收大幅增长及扭亏后,ST金泰6月份曾预计,201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约为25亿元,营业利润达到约8000万元。。
ST金泰曾引用中介机构核查披露,新加坡卓越是一家设在新加坡的从事国际黄金珠宝销售的公司,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马来西亚人TanSriDatoLimTong@LimTongYaim,与金泰集团不存在关联关系。
一位ST金泰济南总部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直是北京方面在进行操作,别说关于这家公司,就连金饰珠宝生意,我们也不清楚。”
8月20日,当记者在ST金泰济南总部探访时,关于涉足黄金珠宝业务并盈利的信息,绝大多数员工的反应颇为冷淡。
此前,因未履行济南当地法院今年4月17日确定返还职工垫付的社会保险费等义务,ST金泰已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新闻背景
黄俊钦的保壳路径:ST金泰主业羸弱12年8度亏损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自2003年被“ST”以来,这顶帽子,在ST金泰头顶已有12个年头,期间8度亏损,甚至曾3度戴星。去年5月14日,在首度遭遇3连亏后,上证所暂停了ST金泰的上市资格。
此后,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新恒基集团创始人黄俊钦不惜多方腾挪,尝试围绕医药业务寻求突破,但均未成功。
直至2013年底,公司主业转向黄金珠宝交易,并在珠宝贸易中的快进快出,实现净利润580.09万元,满足恢复上市的条件,并成功避免退市。
不过,因和过往的业务相去甚远,这个被认为是“救驾保壳”的金饰生意,一经推出就饱受质疑。此外,因购销客户单一,还被上证所要求作出解释。
而在8月6日恢复上市前夜,ST金泰抛出一份16亿元的定增方案。由此,黄俊钦子女开始走上前台,黄氏家族并将由此掌握ST金泰61.94%股权。
一位熟悉ST金泰的财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经营上来看,ST金泰就那样了,黄俊钦之所以依然执着,可能还是看中了上市公司的壳。
ST金泰“重见光明”
“作为大股东,其实黄俊钦也挺不容易的。”8月24日,在谈到ST金泰时,刘远(化名)不禁为黄俊钦叫屈。
作为山东一家媒体的从业人员,刘远自2010年入行以来,长期关注ST金泰的发展。在他看来,黄俊钦之所以不容易,在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自掏腰包为ST金泰输血。
最近的一次,是在8月6日。在引入黄金珠宝业务后,2013年ST金泰实现盈利得以保壳,在暂停上市1年多之后,在8月6日“重见光明”。
在复牌当日早盘,ST金泰集合竞价大涨61.76%,截至终盘,ST金泰报收16.53元,全天大涨94.47%。
此前,国泰君安证券在《恢复上市保荐书》中认为,ST金泰通过债务重组和豁免、转型黄金珠宝贸易业务等工作,改善了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而这个曾在2007年创造了42个连续涨停的“妖股”,在A股恢复上市的当天,还抛出了一份重磅定增预案。
ST金泰当日公告称,公司拟以7元/股的价格发行2.29亿股,募资不超过1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公司债务。
ST金泰在公告解释称,2013年8月,ST金泰在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金泰国际,开展黄金珠宝贸易业务。但受制于公司自有资金短缺,无法承接大额订单,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02年成为ST金泰实际控制人以来,公司仅有的4次盈利,其中2007年、2009年两次,黄俊钦通过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及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为ST金泰提供资金支持。
事实上,与前几次ST金泰所经历的重组一样,这次认购资金的大部分,还是源自黄俊钦自己的腰包。
根据公告,公司此次拟定增2.29亿股,将由五位对象认购,分别为北京古茂投资管理中心认购1.06亿股,黄宇、黄舒敏分别认购5000万股,高壹名认购1800万股,陶雷认购500万股。
ST金泰在公告中披露,黄宇和黄舒敏为黄俊钦子女,北京古茂投资管理中心的合伙人为黄宇和黄舒敏。
此外,自2002年以来,黄俊钦通过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控制ST金泰26.99%股权。
在增发完成后,黄俊钦、黄宇和黄舒敏将合计持有公司股份达到61.94%,按照8月25日14.42元/股停盘价计,黄俊钦家人认购股票的账面资产或达到29.7亿元,远高出14.42亿元认购价。
对于上述定增,有私募人士认为,如果公司股票开盘后,股价炒高后再进行再融资,黄俊钦家族就没法低价取得控股权了。
黄俊钦放手一搏?
在一位熟悉ST金泰的财务人士看来,黄俊钦2002年入主ST金泰,其初衷就是为了寻求一个融资的平台。
不过,主业羸弱的ST金泰,就像扶不起的阿斗,让黄俊钦梦想落空。而ST金泰近年来也可谓命运多舛。
2009年5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内幕交易罪、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将ST金泰实际控制人黄俊钦逮捕。随后,北京市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内幕交易罪、偷越边境罪及单位行贿罪4项罪名,对黄俊钦提起公诉。
2012年2月,法院对黄俊钦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犯内幕交易罪、偷越边境罪、单位行贿罪,3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因关押期抵刑期,黄俊钦2012年5月25日刑满获释。
而记者了解到,在黄俊钦被指控的4项罪名中,内幕交易罪与ST金泰的重组直接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9月,黄俊钦接受上市公司建议,同意注入优质地产项目资产,此后黄俊钦分别于2007年2月9日至3月5日指令公司人员购入ST金泰股票。不过,直到至2007年7月,ST金泰才披露相关事宜,称将以定增方式置入资产。受此利好,公司股价一飞冲天。
2007年7月9日起,ST金泰因重组事宜连续出现42个涨停板,股价从3.96元涨至26.58元,成为A股市场一大奇观。在此期间,黄俊钦将购入的股票全部高位卖出。事后证实,黄俊钦非法获利逾1720万元。
对于黄俊钦与ST金泰,在刘远看来,“他也挺不容易的,公司连年亏损,大股东不得不想尽办法输血保壳”。
2013年,黄俊钦不惜动用自有资产宝润丽杰通过定向认购的方式,为ST金泰提供15亿元资金援助,但这个保壳计划却在最后关头中止。
上述财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如此看来,复牌首日的定向增发,可能是黄俊钦力挽狂澜的放手一搏。
如今,随着16亿元巨资注入上市公司,ST金泰拥有的业务,涉及黄金珠宝、大数据、医药三大板块,黄俊钦也将ST金泰的命运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不过,在一位不具名券商人士看来,对ST金泰而言,即便这一切都很顺利,其超过八成的资产负债率,以及自身造血能力,仍亟待优化。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