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港股 > 沪港通  > 正文

陈德霖:热钱7月末流入港股 不是为了沪港通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8月13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家岱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8月12日表示,从7月下旬开始,见到不少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部署港股投资,目标主要瞄准H股、红筹股等与内地经济关联度较高的标的,相信对中国的整体投资基调已从负面转好,但还不至于过热。他再次驳斥了有关热钱流入是为了“沪港通”的说法。

  “7月初以来,已累计有超过价值9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香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港元需求主要以派息和公司并购等商业活动为主;但7月20日以后,资金流入与股市成交轮番上升,不排除机构投资者增加港股配置。”陈德霖说。

  金管局在8月11日公布了未来5年的工作计划重点,维护香港的金融稳定是所有规划的重中之重。高达28670亿的内地贷款更是官方严密监控的风险因素。

  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陈德霖表示,除了要求银行做好内地新客户的尽职调查外,目前正重点从各银行的资金来源入手,力求改变各分行依靠隔夜或一周短期流动性的现状,解决存贷款年期错配的问题;从根源上杜绝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热钱”疑云

  从7月1日第一次注资开始,金管局已前后24次应市场需求沽售美元,向市场注入超过750亿港元。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时间段,从7月1日至7月18日,金管局注资的密度较高,曾在不到24小时内连续注资3次;而从7月26日至今,金管局再注资10次,不乏单次买入五六十亿港元的情况。

  陈德霖分析,第一阶段的资金流入由商业活动主导,H股企业派息金额约2000亿港元,而中信泰富和华侨银行2笔并购也接近1000亿港元;但进入7月下旬,资金流入同时伴随着港股成交激增,相信资本因投资而来。

  “但不存在机构为参与沪港通而提前囤积港元的说法。”陈德霖表示,机构若要透过“沪港通”购买A股,按照汇兑成本的考虑,用美元直接买人民币或囤积人民币更为合理,先买港元再换人民币只会增加二次成本。

  大量资金流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当时港股受消息刺激3个月内飙升1万点。

  “很明显,市场没有出现过热的投资气氛。”陈德霖表示,沪港通在4月公布后,在前3个月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实际影响,因为主流观点看淡内地经济复苏。进入7月,多项经济数据企稳,外围投资基调转为看好内地维持高增长,因此有不少基金经理增持H股和红筹股,带动资金流入。

  扭转年期错配

  相比市场的投资气氛,陈德霖更关注未来5年香港的金融稳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维持银行体系不受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

  截至3月底,内地相关贷款总额为28670亿港元,其中高达43%为非本地银行的香港分行所提供的贷款;与香港银行相比,无论中资还是外资行的香港分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同业拆借和母行拨款。

  陈德霖表示,香港的银行业普遍存在资金错配的现象,即1-3年的贷款由1周甚至隔夜资金的流动性支持;2008-2009年的经验证明,这种严重的年期错配在流动性收缩时就是“定时炸弹”,因此有必要根治。

  一名中资银行香港分行的高管对记者透露,金管局已经下达了相关监管指引,要求银行大幅增加长期资金在流动性中的占比,而短期资金要压缩到40%左右。具体而言,1个月以下的存款无法对流动性比率产生贡献,而由于超低息,分行几乎很难争取3个月以上的长期存款。

  他表示,金管局定于明年1月1日执行新的流动性比率计算公式,届时很可能要从总行拆借更多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势必增加成本;难以预测是否能转嫁给借款人。

  “批发层面的流动性并不稳定,银行可以多发行半年甚至1年的存款证来增加负债端存款。只要保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就可以匹配较快的信贷增速,既把握跨境商机又风险可控。”陈德霖预计,今年下半年银行的贷款增速会减慢。

  金管局披露,今年首2个月香港银行的贷款年化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0%,半年计算则放缓至19%。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