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券商 > 正文

IPO投行半年斩获22亿 国信证券承销数保荐收入双冠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7月02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彭洁云

  在A股IPO停摆了一年多以后,投行总算在首发承销保荐收入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虽然重新开闸后的IPO业务仍是投行一块重要的收入,但在监管层严格控制超募和发行节奏,以及各种不可控风险因素加剧的综合作用下,其“赚钱效应”已经大不如前。

  投行“IPO赚钱效应”递减

  Wind资讯数据显示,28家国内券商在IPO发行中分得一杯羹,今年上半年共募集资金353亿元,获得承销保荐费用21.9亿元。

  国信证券以8家IPO承销家数和2.9亿元的承销保荐费用夺得上半年券商IPO业务的“双料冠军”。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和华泰联合7家券商的中期IPO承销保荐收入也超过亿元。

  而在“超募”绝迹后,投行的荷包瘪了多少?

  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投行的承销费率标准为中小型项目约在4%到6%之间,大型项目则在2%到3%,一些大中型投行则设定了起步承销费用,大致在5000万元。而在曾经的“超募”浪潮,不少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要收取5%至8%的承销费。

  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首发超募总额分别为1980亿元、1219亿元和315.20亿元。若仅以5%来计算,券商因超募获取的承销费用分别为99亿元、61亿元和16亿元,超募部分的承销费用占当年的承销费用比例分别为60%、47%和29%。

  但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的IPO承销费率较前几年有略微上升的态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测算,今年上半年IPO承销费率约为6.2%,而2011年和2012年的费率分别为4.9%和5.5%。

  IPO已非“最闪耀的那颗星”

  “目前发行的大多数以中小型项目为主,所以费率会有上升的趋势,并不代表投行在收费上有涨价的趋势。”一位保荐代表人称。

  安永审计部合伙人汤哲辉表示,今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以中小型企业上市为主导,逾八成IPO在审企业已披露预计融资额,其中融资规模小于人民币5亿元的占到66%。

  根据安永最新发布的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今年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也普遍呈现融资规模偏小的特征,除了排名前一、二位的陕西煤业海天味业分别募集40亿元和38.36亿元外,其余8家均为超过15亿元。而香港IPO市场今年前三大IPO则分别为港灯电力投资(241亿港元)、中国北车(100亿港元)、哈尔滨银行(88亿港元)。

  “目前来看,与再融资和并购重组项目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相比,做一单IPO的性价比简直太低了。”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投行今年一季度,做了一单大型企业的再融资项目,公司因此进账将近2亿元,而他做的一单等待了两年还在排队,预期收入7000万元的IPO项目则相形见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行在首发、增发、配股和可转债上的承销保荐费用合计达到44.37亿元,IPO收入占比仅为一半。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分别收揽4.4亿元、3.6亿元和3.4亿元,而投行收入可观的债券承销和并购重组业务尚未计入在内。

  从证券业协会2013年的券商经营数据排名来看,在没有IPO的一年中,券商的投行收入仍然保持坚挺。业内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去年的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10.6亿元,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紧随其后,也获得7.6亿元和7.1亿元的不菲收入。上市券商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在2013年同比增长24.4%。

  在一些投行人士看来,今年IPO重启的确定性收入将为投行业务“添彩”,但毋庸置疑的是,IPO收入已经不是过去几年投行业务中唯一闪耀的那颗星,这也反映了投行业务结构趋于平衡和多元化,以往过度依赖IPO首发的不健康现象有所改善。另外,优先股的推出也将利好券商投行业务结构的改善。注册制的到来,会让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券商受益。

  6月27日,证监会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计划今年年底前推出。瑞银证券一份报告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注册制有利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尤其利于风险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较强的公司。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