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戛纳电影节“含金量”秘诀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5月22日 00:31  华夏时报

  戛纳电影节“含金量”秘诀

  本报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戛纳电影节或许是全球电影市场最闪耀诱人的品牌。

  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戛纳”一直被认为是龙头老大。无论其严苛的艺术标准,还是其所建立的全球第一大电影交易市场,戛纳的含金量都是实打实的。正在举行的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再次印证了这个电影盛事在独立性品格上的坚持,尤其是敢于向“人性”的多面呈现敞开怀抱,而这也成为戛纳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完全的独立自主

  “除非是抽风了,否则你永远无法拒绝戛纳电影节的邀约。”这是多次在戛纳斩获大奖的土耳其导演努里·比尔·锡兰的论调。在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他执导的《冬眠》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努里的这句话几乎是全球电影人的真实想法。戛纳用70多年的时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金色门槛,能跨进这道门槛的则被认为是真正的王者。

  戛纳电影节的门槛究竟“高”在哪儿?比如,与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面向大众出售电影票不同,戛纳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活动,只有受邀请的电影人才能参加,面向的是极少数的业内人士,而且组委会对于请柬严禁私自交易。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大奖的影片不得再参与其他国际电影节的角逐;迄今为止,这一政策只有在1989年斯皮尔伯格的《性·谎言·录像带》有过松动,该片在获得金棕榈奖之后又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戛纳还必须有意地与好莱坞保持距离。面对这几年“戛纳越来越亲好莱坞”的批评,今年戛纳就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于美国电影的态度,主竞赛单元几乎是欧洲片的天下,只有两部美国片入围。

  “不基于任何外来标准的,完全独立自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这样诠释戛纳的标准。的确,戛纳的所有举措都是为了保持“独立性”,这也是外界所认定的戛纳电影节最为可贵的精神内核。

  戛纳的选片方式是对“独立性”最淋漓尽致的呈现。早些时候,戛纳电影节是像奥斯卡一样,由各国相关部门挑选佳作送到戛纳参赛。后来,戛纳电影节变成了自主选择影片,任何人都可以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电影人不再受到自己国家的限制。

  基于独立性,戛纳也成就了包容的品格。第64届戛纳电影节曾发生一个意外:戛纳的常客、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竟公开表示理解、同情希特勒,甚至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纳粹”。一时间,全球哗然。但令人钦佩的是,犹太籍的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抛开了信仰,按章办事,他召集戛纳影展管理委员会成员,集体投票将拉斯·冯·提尔驱逐出戛纳;但保留了拉斯的电影在戛纳参赛的权利,理由是电影本身并没有错。

  关注人性和社会

  要在戛纳获奖,决不是一件容易事。近些年,组委会每年都会收到近2000部的报名影片,其中会有20部上下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再加上其他单元的选片,总共有50部左右的影片能角逐奖项。但即便是入围影片,也常常要面临云集到戛纳的各路人士挑剔的评论。

  今年,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的《野蛮史》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这部由多个小故事构成的影片讲述了现代社会里种种荒蛮的行为,仇恨、兽性、报复、贪婪、妒忌一一上演。有人把这幅“黑暗面”的图景比作是阿根廷版的《天注定》。但众多媒体提出,该片娱乐性极强,而严肃程度和艺术性有所欠缺。在戛纳看来,这位擅长拍摄本土喜剧的阿根廷导演尽管是在用冷幽默表达暴力思考,但不免有“商业性”的嫌疑。

  那么,什么样的影片才是戛纳的最爱?

  多次斩获戛纳的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坦言,“玩”人性比什么都靠谱。戛纳电影节官方也承认,对于人性主题电影节明显会更加喜爱。据统计,近五年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中,以人性为主题的电影占到了85%。

  去年的第66届戛纳电影节就可谓是“人性”的试验场。《阿黛尔的生活》以史上最高场刊评分拿下了金棕榈奖,要知道,这是一部被视为尺度最大的女同性恋题材电影。当时的评委会主席是观念保守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但他依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关于深刻爱情故事的影片,赋予了人物真实的生命。有影评认为,“剧中人的身体和灵魂是空的,他们没有被填得那么满,也没有用艺术、哲学或者工作把自己填得那么满。他们空空的身体和空空的心还有空间,能够让爱进入或者生发。阿黛尔活在更简单直接的生之愉悦里。”而这无疑是对人性最直白、深刻的描绘。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中,法国片《湖畔的陌生人》同样是一部同志题材的影片,并拿下最佳导演奖。当时担任该单元评审的章子怡透露,起初评审团对于《湖畔的陌生人》意见分歧很大,但章子怡在内的三位女评审非常推崇本片;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导演用大胆前卫的拍摄手法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因而值得肯定。

  在“阿黛尔”之外,还有许多影片的内容是与社会、历史相关联的。这也是戛纳持续关注的方向。从曾斩获戛纳的中国电影名录中就可见一斑。从第46届(1993年)金棕榈奖的《霸王别姬》到第47届(1994年)评委会大奖的《活着》,以及第53届(2000年)评委会大奖的《鬼子来了》和第58届(2005年)评委会大奖的《青红》,基本都是在特定社会境遇下展现人的命运走向。去年,贾樟柯凭借《天注定》拿到了最佳编剧奖。这更可见戛纳的口味。该片讲述的是几个不同的普通人走向犯罪或自杀的经历,从中看到了当下人的各种身影。

  为人性呐喊,为社会寻找黑洞,为电影本身而存在,正是基于此,戛纳才散发着持久且无可比拟的魅力。

  成功的商业运作

  商业与艺术永远是硬币的两面。戛纳电影节也不例外。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的经济效益也堪称第一,这也成为戛纳不断壮大的另一个保障。

  据悉,今年戛纳电影节又是盛况空前,参展观众人数1.2万名,让戛纳电影节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戛纳早就被认为是全球电影界专业人士的重要聚会,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各类交易会是全球各电视台及电影公司推销或选购片子的重要渠道。

  电影节的收入相当可观。据资料显示,戛纳市场每年11000 到12000人左右的注册费大约可带来280万到400万欧元收入。今年组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光是来自中国的注册人数就增加了30%。戛纳电影节被辐射到的每个角落都可谓是寸土寸金。有报道称,从滨海的一长排国际电影村,到电影宫地下市场设立展台租借展位,再到各种海报宣传,以及市场专业网站cinando上的广告宣传页面等,全部需要付费。电影宫内有高达4500平米的展位面积,一平米的租借费用大致为423欧元;2500平米的海边平台展位212欧元每平米,这总共可为戛纳进账超过200万欧元。

  戛纳还带动了周边产业。比如,电影节期间,戛纳城内和郊区的各大旅馆都会纷纷提价,那些临时决定来参展或旅游的人只能住在邻近的尼斯或格拉斯等城市。法国商业杂志《挑战》曾报道,短短不到两周的戛纳盛会,能给当地制造3000个就业机会,总共带来2亿欧元左右的收入。

  难怪当地人有个说法,电影节是戛纳的商业窗口和经济火车头。

  其实,在70年代“戛纳电影市场”创立之前,戛纳影展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收入。雅各布担当主席后,开始强调影展要朝向电影市场。之后,在严格的影片评选之外,大量的知名艺人和赞助商开始成为戛纳的座上宾。时至今日,戛纳红毯上的争奇夺艳和品牌大战已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成为戛纳这驾豪华大车上的重要的驱动系统。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