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券商 > 正文

合资券商受困IPO暂停人员频变 主动延揽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8月06日 0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巧

  不是亏损,就是在亏损边缘徘徊,合资券商的道路愈发艰难。

  “一些小的项目合资券商看不上,大项目资源又日渐趋少,何况IPO市场暂缓近一年了,国内券商都快扛不住,还能指望合资券商出业绩?”广东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

  在当前,整个券商行业都业务转型之际,如何谋求业务多元化发展成为合资券商的新课题。

  “合资券商近年来在投行业务的表现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东莞证券投行业务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合资券商的业务受到限制,只能从事证券承销及保荐、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但是随着国内首发(IPO)节奏放缓,让专注于投行承销业务的合资券商的业务更是难有起色。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7月31日至今,仅海际大和证券、瑞信方正证券、中银国际证券3家合资券商在首发(IPO)承销市场上有一单业务,其余合资券商均无所获。

  IPO市场落寞,不少保荐机构都转战再融资和债券市场。然而,12家合资券商在这两方面都没能突围,去年7月31日至今,前者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10.8%,后者占比为14.6%。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市场因素外,合资券商近年来开展投行业务的发展和盈利能力越来越多的受到资本实力的影响,资本实力强的券商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上风。

  “而且条件差不多的保荐机构,和谁关系好就选择谁,项目跟投行团队走的现象非常普遍。”深圳一家中型券商资本市场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关系”与“资源”是国内保荐机构都相当看重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与否,还关系到后期的再融资等持续营销业务。

  “合资券商在这方面可能需要补补课。”上述相关业务人士称。

  另一个问题是人员。这些年,“意见不合,换人”的戏码不断在合资券商中上演。从中德证券CEO王仲何的离职,到瑞银证券管理层大换血,再到一创摩根CEO下课,业内人士分析,业绩表现使得风光联姻的合资券商备受压力。联手经营过程中,双方股东在经营理念、业绩预期、企业文化等方式都会导致矛盾升级,甚至最后分道扬镳。

  据业内人士透露,合资券商人事频变的背后,除了业绩压力,还有控制权的争夺、做事风格等等诸多因素。

  “老外一上来就谈文化、谈理念,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与业绩考核。”沪上一家合资券商内部人士表示,外资股东希望快速引进成熟市场的业务标准和制度安排,但是国内券商在业务开展模式、监管方式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存在明显差异,这都是合资券商在磨合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合作初期,国内券商还希望能借助外资股东的国际平台拓展海外业务,实际上,国内券商在创新型产品能力、中后台技术平台等方面相比海外老牌投行存在不小差距,使得境外业务开展面临较大挑战。更重要的是,外资股东未必有这个成人之美的打算。”上述内部人士称。

  证券行业一般讲究派系,一旦核心人物离开,或许还将引发业务条线和团队的集体跳槽。据财富里昂证券内部人士透露,由于业务发展的窘况,当初与张永衡一起加盟财富证券的原大鹏证券管理层也在各寻出路。

  静待政策放开?积极业务转型?合资券商未来的路在何方?对于目前深陷迷途的合资券商而言,答案或许并不轻松。不过,部分市场敏锐的合资券商已经纷纷整合资源,通过改变单一的业务模式“自救”。

  “尽管大部分合资券商成立的初衷是为抢滩中国的资本市场而来的,但在国内市场出现调整之际,应当适时将视线转向国际市场,挖掘外资股东的资源。”内地一家合资券商人士表示,中金公司承销的新加坡公司项目,就是一个整合中外股东资源的很好的案例。

  “瑞信方正证券频频在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有所收获,其股东方方正集团、瑞士信贷等相关方面的经验都对其帮助不小。”上述券商人士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合资券商纷纷放下身段,主动出击延揽项目。据业务人士介绍,近期的一些行业洽谈会、企业的论坛上,都不乏中金公司、华英证券等券商的身影。上述券商通过为参会的中小企业宣讲融资、上市等知识,快速建立了品牌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整个券商行业都在做业务转型之际,合资券商也要积极谋求业务多元化才能进一步发展。尽管合资券商目前受牌照局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业务创新,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全牌照经营可期。“若长期无法给股东带来收益,将来只能等着被出售或者并购。”沪上一家证券公司券商行业研究员称。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