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下放行政审批权如何绕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5月16日 00:40  中国产经新闻报

  利用行政审批权遏制产能过剩曾是政府经常采用的手段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作为一名60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行政审批的权限印象深刻。“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审批的项目多得数不清,几乎什么都需要审批。比如当年报考研究生需要任职单位的批准,迁出迁入户口也需要各地相关部门的审批。”

  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个体的人正在逐渐从各种行政审批的权限内走出。据悉,近10年国务院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已超过2000多项。但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身上依然捆绑着形形色色的枷锁。

  种种迹象显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加速和深入。自4月底迄今,短短不足30天的时间内,国务院已3次强调简政放权。据权威人士透露,将于近期公布下放的133个审批项目主要是与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紧密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旨在减少中央职能部门对地方及市场主体的直接微观干预。

  审批权下放消息甫出,钢铁、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矛盾更加突出的声音就起。

  在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现突出。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在13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决完成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等硬任务。

  利用行政审批权遏制产能过剩曾是我国政府采用的一个主要策略。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以钢铁为例,早在2004年,我国就建立了严格的钢铁项目国家审批制度,钢铁项目核准权统一上收至发改委。

  但时至今日,我国钢铁产能已从当年的4亿多吨增加到目前的10亿吨。被核准的新增产能大约只占1/4,其中多数属于先斩后奏的项目,绕过审批自行开工生产的违规产能……

  据悉,仅河北省隐瞒的钢铁产能就达到5000万吨,“不该上的项目乱上,该上的项目不上,现在钢铁项目国家审批制度已形同虚设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坦言。

  水泥行业也同样如此,在国家三令五申用行政审批严控产能扩张后,2009年后产能仍然大幅提升8亿吨。截至2012年底,中国(除台湾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37条,水泥产能达29亿吨,总产能利用率不足75%。

  从现实来看,产能剧增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刘新伟分析,如果目前下放审批权,大量的地下产能走向账面,一定会导致统计上产能的剧增。还有就是在行业环境转好的情况下,取消行政门槛也会加剧新项目的上马。

  在苏剑看来,这是一个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权衡的问题。产能剧增只是短期效益。如果取消行政审批权,依赖市场的调节机制,中长期来看,有助于优胜劣汰、提高经济效率和产业升级,并最终解决产能过剩这个问题。

  “在当前的机制下,会导致一些已获得生产许可但却毫无竞争力的企业死撑,僵而不死。”苏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但刘新伟认为,像钢铁这些大型项目完全依赖市场也行不通,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以市场为主导的同时同样需要辅助于政府的宏观引导,但少见生硬的扶持手段和过多的行政干预,而是依赖于税收、信贷、环保、能耗等经济手段来加以约束与控制。

  国外经验似乎已获得上层的认可。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根据总的规划,今后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违规建设项目也将严厉整治。另一方面,通过能耗指标、环保核查标准、银行信贷、问责制等提高行业门槛,以市场化手段实现优胜劣汰,从而防止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

  据悉,发改委近期首批下放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其中将大幅下放水电、火电、风电、电网、油气管道等能源项目审批权限。

  刘新伟分析,这意味着政府首先放闸还是当前运力不足的基础建设项目,而钢铁、水泥、玻璃这些产能过剩严峻的行业还没有透露出权力下放的迹象。由于这些行业涉及到大量工人的就业等问题,政府会相对谨慎些。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