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型城镇化是让各类人群过上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3月02日 01:42  中国经营报微博

  访河北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

  周丽敏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既代表国家意志也代表党的意志,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过,在尚未出台顶层指导方案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均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实施城镇化。在一些城市,盲目“造城”现象十分普遍,新型城镇化该如何有质量地推进,“新”在哪里?为此我们特邀一直比较注重产城融合建设的河北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从一个地方官员的角度诠释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之“新”

  《中国经营报》:近30年来,我们对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等词语一直都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大地上甚至刮过小城镇热,近几年也出现过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但为什么此次推进城镇化建设被称为新型城镇化呢?作为地方官员,你如何理解?

  赵世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二阶段是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第三阶段是1992年之后,城市化全面推进,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

  其二,传统的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推进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自上而下,外地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城市像摊大饼一样向外快速扩张;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就地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慢慢形成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弊端,比如造成城乡分隔,城市与农村有着天壤之别;大城市有许多“城市病”。

  其三,新型城镇化将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核心是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等。

  《中国经营报》:新型城镇化的“新”字怎么理解?

  赵世洪:新型城镇化中的“新”,我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阶段的“新”。不同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有不同的目标。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新型工业化阶段,如果说前些年推进城镇化是为了实现人民脱贫致富,现在则是要通过城镇化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更高的目标决定了城镇化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必须着眼高端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年来,廊坊明确提出“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始终把推进城镇高端发展作为不懈追求。所谓高端,就是基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赋予我们的所有可能性中,努力做出机会成本最小的选择。对于廊坊这样一个年轻的后发城市来说,如果不从信息化、全球化角度去推进城镇化,必然眼界不宽、水平不高。所以,我们努力在大北京地区城市分工竞争中确立廊坊城市建设的领先地位。

  二是指导理念的“新”。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城镇化,核心应该突出以人为本,是人的城镇化,关键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通过新型城镇化让各类人群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廊坊从城乡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力打造“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新型城市。

  三是推进途径的“新”。新型城镇化更加突出统筹的概念,着力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最终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廊坊始终高度注重“四化”同步推进。比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不是就城市建城市、就农村建农村,而是致力于推进城乡间有益要素的双向流动,切实把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管理体制统一起来,协调推进。

  先下“笨功”改老城

  《中国经营报》:我国城镇化率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这对城市管理带来的挑战有哪些?

  赵世洪:快速城镇化给城市带来的挑战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的治安、环境、城市配套等。结合廊坊实际,我认为比较核心的挑战是对城市配套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的挑战。

  对城市配套水平的挑战。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导致城市资源不足,既对城市硬件设施提出挑战,也对民生保障水平提出挑战,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城市的交通压力、入学难、就医难等等。

  廊坊为适应快速城镇化的需要,加强对公共性、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几年时间里,先后建设了万达广场、龙河中心区、银河新区等大型设施,提高了城市承载力。把修缮下水道作为政府良心工程,过去5年投资100多亿元用于地下设施建设。同时,我们每年集中财力解决一批百姓急需、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市场机制又无法有效解决的民生难题,提高城市民生保障水平。仅去年市级财政就投入26.3亿元,实施了就业、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十大民生工程。市区新改扩建10所中小学,班容量在全省率先达标。新上100辆智能公交,实现城区智能公交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大病医疗救助基金。

  另外是对城市管理能力的挑战。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的问题,存在社会治安乱、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等情况。

  廊坊把精良管理体现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用高科技手段将管理延伸到城市发展的神经末梢。廊坊是河北第一个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城市。我们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把整个市区划分为228个万米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都有自己的数字信息和相关负责单位。系统建成后,城管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到12小时以内,每周的问题处理量相当于原来半年的处理量。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城镇化都比较简单粗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建设新城,但这些新城很容易变成鬼城,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产业支撑,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赵世洪:有个顶层设计十分必要。有些困难又是中下层无法解决的,需要顶层推动。廊坊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第一是制定覆盖全市域的高端城市发展规划。廊坊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规划的指引作用,无论是在城市建设、产业定位、空间布局等宏观举措中,还是水系、园林等微观工作上,都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一旦形成,则具备法律效力,任何单位、任何人都必须遵照执行。我们聘请美国HOK公司制定的城市总规划提升方案,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奖,在世博会上被誉为“廊坊案例”。

  第二是抓好老城建设使最广大的原住民受益。与改造老城相比,建设新城涉及的拆迁等问题更少,更容易操作,也更能看到成果和变化。这是有些城市选择建新城而不改老城的原因。廊坊市委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缓在新区摊大饼,先下笨功改老城”,让最广大的原住民受益。从2008年起,我们实施了老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相当于市区建成区面积的24%。为了给发展腾出空间,对市委市政府原办公地进行了拆迁,廊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同时,苏宁广场、火车站南北广场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在主城区拔地而起,廊坊日益彰显出现代城市气息。

  第三是积极推进产城共建防止城市空心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决避免把城镇化变成盖房子、搞房地产,应做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我们瞄准“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城市定位,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引进了万达广场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了龙抬头、凤回首”的环城水系,瑞龙园、丹凤园、自然公园西扩等城市园林,城市更具吸引力、更具承载力。华为、富士康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