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正文

混合基金仓位限制取消 基金经理面临双重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14日 02:3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娜

  时隔六年,安信基金申报的安信平稳增长基金获批,标志着“全攻全守”型的混合型股票基金重现江湖。

  “管理层放松仓位下限的意图很明显,年初的时候就在讨论这个事情,没有想到这么快。”沪上某基金公司的资深营销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同时,不少基金持有人产生疑问,混合型基金执行的30%仓位底限惯例取消,是否意味着不久传统股基60%的仓位底限也会放开,老股基是否会修改契约同样变成 “全攻全守”型?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老股基修改契约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在以后申报的新基金中体现仓位的新趋势。

  不少基金经理也对记者表示,如果股票型基金60%的仓位下限放开,感觉压力会更大,不但需要加强选股能力,还需要加强择时能力。而对于基民来说,在0~100%的仓位放开后,基金业绩最好的参照物就是目前基金公司的专户业绩。

  老股基修改契约成本高

  随着近日安信平稳增长基金的获批,基金业内人士悄然发现,偏股型基金仓位可以降为零。

  不少基民也由此产生疑问,既然混合型基金仓位放开,是否意味着未来股票型基金60%的仓位底线也会被取消?众所周知,基金被视为市场稳定器的效用,随着市值规模占比的降低,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在以后申报的新基金中会有所体现,老股基修改契约的可能性不大。”沪上一位基金公司的产品部人士表示。

  “老股基修改契约成本高,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通过还好,若不成,就很麻烦。现在一只基金持有人很多,而且很分散,仅电话沟通就很繁琐。如果采取现场开会的方式,提前信息披露等程序更为复杂,而且费用更昂贵。”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士坦言。

  某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则表示:“估计我们公司不会为此修改老股基的相关条款,未来推出这种产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选股择时压力大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均表示,如果60%的仓位下限放开,压力将更大。

  “这也意味着,你不仅要择股还要择时。要知道,仅做好其中的一样就不容易了。”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如此告诉记者。

  “现在基金经理很多都有擅长的方面,有的投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选股为主,有的是自上而下的择时为主,能两者兼具的没几个。客户会选择最优品种进行比较,对自己选择的产品进行调整,所以基金经理的压力增加了很多。”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华南一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这就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需要加大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投委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基金配置的方向是该加仓还是减仓。不过,这就容易出现有基金公司集体踏空,有基金公司被套在高位的现象。”

  流动性问题待解决

  择时,还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流动性也是基金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觉得,如果仓位下限放开,对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基金没有什么用,10亿元规模以下的效果会比较好。”某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这里面会涉及一个流动性问题。市场下跌时,大家都想卖,到时就是想卖也卖不掉。而且随着经济转型,过往的大盘股诸如钢铁股、机械股等都不再是基金的重点持仓品种。代表经济转型的信息技术类个股、节能环保股等新兴产业股,往往流通盘都要小很多,有一些个股的流通市值还不到1亿元。”该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上述华南投研人士也表达相同观点:“我也同意这种观点,这种仓位很适合采用发起式的小规模基金。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如果利用好业绩突出,有望缓解甚至是帮助基金公司走出发行困境。”

  专户业绩或成参考样本

  事实上,在提到仓位放开时,不少基金公司都对记者提到目前正在积极拓展的非公募业务——专户业务。

  “其实,如果老股基也改成‘全天候’的仓位,产品设计上就和现有传统灵活配置型专户‘一对多’格外相似。这对传统‘一对多’产品是很大的挑战。普通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如果都能取消仓位限制,那‘一对多’持有人没有必要再花很多钱去购买这种类型的‘一对多’产品。”

  在采访中,不少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觉得公募的股票型基金放松仓位限制后,它们的业绩并不一定能做得好。专户‘一对多’目前交出的成绩,就有一定的参考性。”一位接受采访的基金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从专户“一对多”运行的三年来看,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交出的业绩并不理想。由于市场持续走熊,专户“一对多”亏损超过20%的产品并不在少数。在不少百万富翁眼中,专户“一对多”能赚钱的就不多,能够超越银行同期存款收益水平更少,就更别指望“一对多”能有多高的收益。过往优质的“一对多”想延续以往的优质业绩同样是难上加难。

  最为重要的是,专户“一对多”很好地检验出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基金经理择时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踏空、追高等现象并不少见,“公转私”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令众多基金公司头疼。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公募基金更多是战胜同期大盘指数,创造相对收益,专户产品则要求绝对收益,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备一定的可比性。设计合理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专户产品,仍有其市场。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