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正文

李铁:现行城市发展模式成服务业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10日 01:32  中国经营报微博

  李正豪

  我国城市化率在2011年达到51.27%,首次超过50%,其中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不过,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却没有随之提高,这种情况与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并不相符。

  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由以工业为主导的模式,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模式?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城市发展模式应该转型

  我国的城市化一直是工业主导的模式,现在到了应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候了。

  《中国经营报》: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率突破50%,是否意味着城市化模式也应该发生转变?

  李铁:这是肯定的。

  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误区之一就是盲目学习东部经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的发展都是工业带动,通过招商引资逐渐发展起来,地方政府出于追求财政收入的目的,往往也是倾向于发展工业。实践证明,以工业为主导的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给长三角、珠三角带来麻烦,引进工业的时候带来大量外来人口,这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释放这些压力要花费大量财政支出,这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另外,过去我国工业发展较快,是因为劳动力价格便宜,土地价格便宜,环境成本便宜,可以用这些优势很快地发展工业,但现在劳动力成本正在增加,土地供应也越来越难,价格也越来越高,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近发生的城市群体性事件,都与环境有关,因此,我们应该考虑还能不能继续推行这种工业为主导的模式。

  现在到欧洲的城市去看看,工业都不在城里,都是在城外,而且很分散,只要把基础设施的管线铺过去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良好的交通来弥补。

  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呈现“缓慢发展——加速上升——缓慢发展”的趋势;其中,城市化率超过57%以后,服务业的上升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45美元,按照世界通行的研究模型,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应该在58.8%左右,服务业水平应该在52.8%,但是2011年我国服务业比重仅为43.1%,滞后9.7个百分点。此前我国的城市化一直是工业主导的模式,现在到了应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候了。

  关键是提高城市人口密度

  现在很多地方搞城市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密度不够,造成了大量公共设施的浪费。

  《中国经营报》:最近几年,我国也在提倡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你认为哪些因素阻碍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李铁:我国的城市,现在都变成了一个个房地产小区,一个个商业地产项目,出门都得开车。在北京,到处都是大院,过去是机关大院、部队大院,现在变成房地产大院了,出门的时候肯定不方便。这种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将城市切割成一块一块,把很多服务业都切断了。譬如人们出门买东西,在半个小时的行程范围之内,能够找到的商店越多,人们的购物欲望就越强烈,反之就会越淡漠;现在人们出门买东西,要走过街天桥,要过地下通道,要到马路的对面去,购物的欲望当然就降低了。这种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实际上是把我们的城市功能切断了,不利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现在,我国的城市,除了北京的服务业达到75%以上以外,上海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但服务业的比重只有55%。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的地方,服务业的比重都在70%~80%,也就是说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的2到3倍,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来自服务业,但我们的这种城市发展模式,服务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经营报》: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就是顶层设计,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来说,你认为顶层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李铁:我认为关键在于构建公共服务的理念,不是从个人利益和政绩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用什么设计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自上而下全部设计出来,那不又是一套计划经济的思路?

  国际上有那么多好的经验,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们应该给予地方政府发挥空间,而不是需要集权,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权力集中搞坏的。我们现在老是想着上面要求怎么做,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一个市也好,还是一个镇也好,地方的需求地方政府最为清楚,差别就在于政府想不想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只要有了公共服务的理念,不用顶层设计,大家只要调整一下,很多事情都能做好。

  《中国经营报》: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我国存在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

  李铁:确实存在这种讨论,但是我觉得很奇怪。我认为,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是市场问题,不是政府想要优先发展哪一种就能发展哪一种。关键在于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降低服务业的发展成本。一个好的服务业,一个好的市场,都是在低成本状态下才能发展起来的。譬如说服务业的成本本来已经很高了,现在政府又把地交给开发商去改造、去开发,实际上这是增加了二次成本,第一个是土地成本,第二个就是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这等于是把服务业的成本价格又抬高了。

  国际上为什么服务业发展得比我们好?因为人家没有二次成本,没有开发商的开发,开发商开发的都是住宅,其他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发展服务业。

  《中国经营报》: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词有哪些?

  李铁:我想绿色和生态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不过,大家对于这个方向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我认为绿色和生态其实就是高密度的人口,因为高密度的人口才能降低能耗。现在很多地方搞城市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密度不够,造成了大量公共设施的浪费。

  我们还应该改变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城市容积率,合理控制城镇土地扩张速度,保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通过人口聚集为服务业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房地产问题在于结构

  我们要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但还是要遵守市场化规则。

  《中国经营报》: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房地产价格的问题,你怎么看待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价格越调越高的倾向?

  李铁:房地产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是市场结构的问题。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不高是不对的,因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差距是很大的,一线城市的公共服务要好得多,房地产价格当然要高得多。

  房地产调控不能用限购的方式解决。现在调控重点是限制投机性住房。其实,我认为投机性住房可以发展,如果房地产市场没有投机性,没有投资,房地产市场就发展不起来。很多人说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其实社会上存在大量闲钱,所以一定要寻找出口,没有别的更好的出口的话,只能集中到住房这一块。人们购买住房以后,不会让房子闲着的。打个比方说,富人们购买了住房,没有人住都会租出去的,现在租金要比房价低得多,这些问题都会通过市场的方式解决出路。现在,我们只是假定企业家做不好,其实不是,市场会自动、自发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的。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个供求的问题,我认为至少在未来一二十年之内,房地产的需求是不会衰减的。不过,我们要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但还是要遵守市场化规则,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的空间布局,解决房地产的结构配置。

  《中国经营报》: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新城,你有什么建议?

  李铁:目前的新城都是房地产,为什么不能先搞学校、医院呢?大家都是来了项目就投入,这种现状不好。我们需要一种反向思维,调整过来,应该把公共利益放到第一位,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我相信很多地方政府在运作新城项目的时候,也会考虑在获得土地出让金之后,拿出一部分做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但当地方政府真正拿到土地出让金,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政府的计划需要与房地产开发商保持一致,这就演变成了一种短期行为。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