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产经 > 正文

深圳民企圈钱21亿陷债务危机 当地政府介入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5日 01:1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嘉捷相关负责人回应本报:负债金额尚待确权当地政府介入重整

杨佼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报道《嘉捷之劫:一家深圳民企的债务危机》,引起各方强烈反响。报道称,深圳嘉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嘉捷”)及其原实际控制人吴捷通过银行贷款、供应链贷款和民间高利贷欠下巨额债务,现已严重资不抵债,陷入债务危机。

  针对债权人对债务人转移资产、恶意诈骗的质疑,嘉捷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本报称:“部分债权人向警方报案后,警方经过调查,在资金用途上,尚未发现什么问题。”

  上述负责人同时称,破产重整将是嘉捷最好的出路,目前债务危机处理方案已有眉目,新的投资人已经确定,下周即将进场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整处理方案。

  据债权人王国辉说,他昨日应警方要求进行了笔录。“警方主要是问我有没有新的情况提供。我当时也问了一下调查进展,但警方说还在调查当中,究竟是诈骗还是欺诈,现在也还没定性。”他说。

  部分债权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嘉捷21亿元的巨额债务,是由嘉捷的代理律师事务所所统计,嘉捷真实负债只有吴捷等少数人掌握,可能尚不止此数。

  而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目前统计出来的债务虽然是21亿元,但真实负债可能并没有这么多。原因是民间借贷部分债权人虚报债权金额,使其负债总额存在不少水分。而最终的负债额由于尚未进行确权,真实负债他目前也不清楚。

  按照上述负责人的说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部分债权人的本金已经全部收回,利息也已滚成本金。但在统计时,仍以最初的借款本金金额来追偿。“公司最终的负债,只会低于21亿,而不会高于21亿。”他说。

  部分债权人亦承认存在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打个比方,可能有部分债权人借了1000万给吴捷,已经收回了500万,但现在报上来的仍然是1000万。”债权人刘强说。

  债权人的疑问还在于,嘉捷的巨额债务是如何产生的?这些资金最终又流向了何处?又是如何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的?

  对此,上述负责人称,目前嘉捷的债权银行共有8家,但他并未透露详情。而当前的债务危机,他称主要是因为前期资本运作的失误,大量使用短期贷款和高息贷款,加之固定资产投入太多,工程建设和项目经营回报期长所致。

  昨日,本报记者致电数家涉事银行总行相关人士了解情况,但对方均称,目前对此事还不知情,尚需进行了解。

  部分债权人称,去年6月,吴捷斥资1.34亿港元,在香港购买一套别墅。但在资产清单中,已不见别墅的身影。此外,据部分债权人调查,吴捷家人已经前往美国居住。这引发部分债权人对吴捷转移资产、恶意诈骗的质疑。

  对于上述质疑,上述负责人称,吴捷去年确实在香港购买了一套别墅,但当时只付了10%的首付,其余全部为银行贷款,因为资金未能到位,别墅已被银行收回,因此没有被计入吴捷及嘉捷的资产之中。

  而至于吴捷的家人赴美国居住,他承认,吴捷之子确实是在今年前往美国上学。但在嘉捷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就已安排,并非是为了转移资产。

  上述负责人还说,8月份债务危机爆发后,嘉捷主要管理人员一直坚守在公司,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嘉捷聘请的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9月进驻嘉捷之后,立即着手进行资产清查,截至目前,并未发现吴捷将资产转移至境外。

  出于对吴捷转移资产的担忧,部分债权人对以重整方式解决嘉捷债务危机,持反对意见。王国辉说,10月21日,吴捷曾对他说,次日派人和他协商欠款的处理,但直到目前也未见人影。

  而上述嘉捷负责人则反驳称,嘉捷公司目前的资产重整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重整已进入司法程序,战略投资人和复工资金初步落实。新的投资人将在下周一进场,并逐一与债权人就重整进行协商,不同意重整的债权人,将进行现金清偿。

  他并称,债务危机爆发后,深圳当地政府已经介入嘉捷的重整。深圳市有关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推动嘉捷债务重组,并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尽快恢复生产,力促与嘉捷债权人达成重整方案,推动嘉捷进入良性运转。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