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外汇 > 正文

人民币购买力贬值货币超发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11月12日 15:38  中国经营网
人民币购买力贬值货币超发惹的祸 人民币购买力贬值货币超发惹的祸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据北京青年报称,11月11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061亿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北京青年报记者查阅今年以来的贷款数据发现,今年1-9月,每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都在6000亿元以上。最少的2月份是6200亿元,也比10月多出1039亿元。

  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061亿元,不仅大幅低于上月的7870亿元,也大大低于此前6000亿元的市场预期,同时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027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061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3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0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1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4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706亿元。1-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7亿元。

  另据新京报称,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部分年份出现过CPI增幅超过5%的情况,近两年回落之后,2012年的CPI涨幅为2.6%。

  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与通胀的关系受到投资者和学者的关注。2005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尚不到30万亿元,2013年4月这一数字就迈过100万亿元大关。今年9月末,M2余额已达到107.74万亿元,其间增幅在3倍以上。

  2010年开始,国内市场上关于货币超发带来通胀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

  “人民币真的对不起中国人啊。”在央视外语频道的一次采访中,市民这样表达对物价增速的不满。这种不满正折射出过去若干年中的货币和经济增长结构问题。

  经济学家钟伟曾指出,如果将时间拉长,货币“超发”并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存在。

  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周其仁也认为,货币“超发”的规模不小。

  央行行长周小川则在演讲和采访中认为,中国的货币发行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或者略高一些,这是中国市场化转轨时期的结果,中国M2与GDP的比值偏高,是因储蓄率高一级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原因。

  但近期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显示出政府对货币刺激的谨慎态度。

  刊登在工人日报上的李克强总理讲话提及:“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在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贬值的同时,人民币的汇率则快速攀升,过去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34%。

  “外升内贬”成为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一道独特“风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水平应同时下跌,但在中国并非如此。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和扭曲的要素价格,恰是货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秉承国际收支学说的经济学家认为,贸易不平衡和外资流入是推动汇率变化的原因。

  贸易不平衡和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央行在吸纳外汇的同时,要向国内企业和居民形成负债,央行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对冲,这导致货币规模在增大。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