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银行 > 正文

陆家嘴论坛: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不留监管死角

http://www.sina.com.cn  2016年06月13日 07:59  第一财经日报

票选中国好银行: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定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参会报名]。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参与投票!

  警惕金融风险 “不留死角”式监管 酝酿中

  夏心愉 王莹 李德尚玉

  一年来市场阴晴不定,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好几个板块充满颠簸和震荡:互联网金融,从资产总量、用户数都位于全球首位、如火如荼,走到了网贷平台、线下理财接连倒台的“一地鸡毛”;股市,从“改革牛”走到疯狂的“杠杆牛”,最终不支“倒地”;债市,度过了去年最后的红火后,终于走到了违约事件接连爆发的当口。

  金融生态现阶段,市场对“系统性风险”是否过度担忧?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可能性之下,监管如何既不缺席又不过度,在稳住市场的同时保住好的创新,不至于因噎废食?

  在6月12日的“2016陆家嘴论坛”上,来自监管机构、学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多个会场均有对此话题的探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全程采访,探索后市风向。

  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对于“系统性风险”,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认为,其成因从宏观上看,根源在于经济结构失衡和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失调;从微观上看,是市场主体、企业、金融产品的信用杠杆加大和信用链条延长所致。

  吴晓灵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不存在,但微观上如果把握得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也正是源于宏观审慎的考量,央行副行长张涛在论坛上表示,对于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将其“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

  正如张涛表示要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在陆家嘴论坛上,构建适合金融市场新格局的金融监管框架也被热议,事实上这已是市场形势下的当务之急。

  “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中国应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制度设计,张涛还强调了市场退出的配套体系建设问题,“要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

  张涛表示,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约束,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计,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征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市场处置与退出机制等等。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充分竞争提供一个完整的制度环境。”张涛称。

  “穿透式监管”

  在具体的监管操作中,不少论坛演讲嘉宾建议“穿透式监管”。

  对于国内资产证券化之风正兴、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的态势,吴晓灵的观点是“金融产品创新应以满足社会投融资和风险控制的基本需求为主”。具体而言,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缩短信用链,减低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在论坛上,吴晓灵对一些设计繁复的金融产品敲了一记警钟:“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金融产品非常复杂,金融专业人士都弄不明白,怎么能够让投资者、市场大众控制风险呢?”因而,吴晓灵认为,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

  对于金融监管,吴晓灵指出:“在监管上就应该实行穿透式的监管,要看到最终投资人和融资人,只有这样才可以分清楚投资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够真正地落实投资人适当性原则,缩短风险链,减少系统性风险。”

  在陆家嘴论坛的“浦江夜话”分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也提及监管的“穿透性原则”,他指出,一方面要明确分类精准发力,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对各类传统风险和新生风险予以准确定性,另一方面,要综合施策,全面覆盖,推出将资金流和现金流全面纳入的风险监测体系,防止资金和信息实现体外循环,针对跨界业务实施穿透核查和全流程监管。

  盯紧“忽悠式重组”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谈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话题时表示,要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把风险防控贯穿于产品实际;要建立健全风险跟踪、监测和处置机制,提升提前研判风险的能力;要防止单一品种、单一机构的风险外延问题;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填补监管空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要引导机构主动加强风险控制,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且盲目扩张规模的倾向,在稳健经营上下功夫,合理有序开展业务活动。

  他还称,当前要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规范互联网股权融资活动,防范私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领域的风险。

  姜洋还提及了“处理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的关系”的要点。他表示,首先要做到规则前移,把法律的规定、监管的要求细化到一线监管的制度当中,把规矩立起来,把制度严起来,让每个市场主体知道红线和雷区;其次要做到哨兵前移,推进监管技术创新,更多依靠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对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

  “资本市场植根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不能自娱自乐,否则资本市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姜洋说。

  事实上,资本市场走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夯实市场发展基础,而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市场活力。

  对此,姜洋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规范大股东行为,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老老实实做好主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报投资者的力度,促进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