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银行 > 金融万花筒12期:华夏银行员工私卖产品  > 正文

华夏银行私售事件暴露银行理财争夺战潜在隐患

  近日,随着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私售”事件不断发酵升级,这一案例暴露出了中国银行业激烈的理财产品争夺战下蕴藏的潜在风险隐患。惠誉称,第三季度已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面值已扩大至12万亿。如果觉得华夏银行私售事件还发生在千里之外,那在我们身边,一些名为XX财富集团、XX投资公司的机构打着“第三方理财”的旗号,通过电话营销、网站推广等方式向市民推荐高息理财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的承诺,让一些投资无门的市民听得心里痒痒。不过,投资者显然应该对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存有疑虑,“几万几十万的资金投到那里安全吗?”

  “只赚不赔”的高息理财

  “我是昌运财富的,有高息理财产品向您推荐……”近日,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济南市民接到这样的推销电话。

  4日,记者来到济南历山路一写字楼,这家财富集团占据了整一层的办公面积。听说记者来咨询投资理财,一位李姓客户经理出来负责接待。

  在被带往会议室的路上,记者透过一间房的门缝看到,几名年轻的客户经理正围着一位银发苍苍的老人推销产品。

  来到会议室后,李姓客户经理拿出一沓产品材料,向记者介绍“我们是做实体项目投资,把资金投给襄阳一家企业,这是政府包销的项目”。

  不过,记者看到的这份产品介绍有些“奇怪”,所谓理财产品名为“指纹锁产品供销合同”,所投资金被称作预定金,投资回报名为“交通补助金”。根据投资金额回报不同,投资金额5万到10万,年收益率9%;10万到100万,年收益率13%。

  “这款产品是产业基金,投资资金用于生产高科技的指纹锁,这些产品济南小区也有安装”,李某还强调,“这款产品收益是固定的,保本保息,此前已经做过一期了,收益很好,客户遍及济南各行各业”。

  记者表示对投资安全性存有疑虑,李某称“产品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我们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并拥有襄阳这家公司100%的股权质押”。“募集资金只有1000万,是个小项目,所以风险很小”,她还说,“公司在襄阳设有办事处,负责监督项目的运作”。

  同样电话推销高息理财产品的,还有位于经四路某高档写字楼内一家名为“鑫普瑞”的投资机构。

  “你的资金量有多少?”当记者联系上这家投资机构的客户经理后,听说记者对投资理财感兴趣,他上来就问。

  他推荐说,根据资金量不同,有不同的投资理财产品。资金10万以上,期限1个月投资产品,年化收益率5.5%;期限3个月的,年收益率6.5%。这两个产品都是投资于银行资金拆借,而半年期的产品投资于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收益率8%-8.5%。

  如果资金量在60万元以上,就可以投资收益率更高的产品,该产品是江苏杨云科技的贷款项目,用于企业收购和增加生产线,生产葛粉饮料。

  客户经理说,该产品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上,并且有多重风险防范手段,公司100%的股权质押、委托银行对企业授信、企业资产抵押,以确保客户的投资安全。

  “周末有投资理财沙龙,可以来听听。”这位理财经理还对记者说。

  借贷“化身”债权投资

  除了投资于企业的高息理财产品,记者调查还发现,有的从事民间借贷中介服务的机构,把借贷行为包装成一种所谓的“债权投资”,以投资理财的名义对外营销。

  比如,济南一家名为“融美”的投资机构,其网站介绍称提供借贷和理财规划两大项服务。根据客户个人及家庭的综合状况,制定最适合的理财规划方案,并强调“投资规划广受关注,推荐的债权投资,本金安全、收益固定、期限灵活”。

  5日,省城解放路一商务楼内,在旁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这家投资公司——破旧的办公室门上没有公司的标识,室内无人。随后,记者电话与这家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联系上了。

  在简单了解了记者的投资经历后,李某说,该机构投资形式主要是办理各种形式的抵押贷款,根据资金量和期限,为客户介绍贷款项目,并带客户实地考察借款企业情况,到房管局办理房产抵押手续等,客户按月收利息,保本保息,月息固定为2%。

  “如果嫌麻烦,可以把资金委托给我们,这种也叫做债权投资。”李某接着推荐。这种投资方式就与借款人没有直接关系,风险比较小,收益相对低一些,月息为1%。

  对于该机构网站上介绍“债权投资的期限1-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15%-20%”,李某解释,“网站上的信息只是参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每个月放款利息是不断变动的,现在直接放款,月息2%,年息24%,有时候放款月息达到2.5%,年息就是30%。”

  此外,该机构网站还推荐房地产投资信托,期限1—10年,预期年化收益10%—15%,投资金额3万起。李某却表示,“暂时没有产品发售,碰上合适的产品随时发售,可以及时关注。”

  交谈过程中,这家号称提供综合理财服务的机构向记者推荐的只有债权投资,换言之也就是借贷服务。

  在对多家投资机构调查中,产品高回报、低风险,成为推销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说辞。可是,相关机构对于产品收益、风险控制的承诺,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尚存不少疑虑。

  比如,鑫普瑞投资理财经理介绍,期限1个月、3个月产品,资金用于银行业资金拆借。记者了解到,根据5日公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1月期利率为3.8065%,3月期为3.8347%,该利率对银行间资金拆借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这样的利率水平,银行不可能提供更高的利率拆借资金,上述产品5.5%、6.5%的收益水平从何而来?”省城一位银行业人士接受记者咨询时,对这家机构产品盈利性表示怀疑。

  对于几家投资机构有关风险防范的承诺,具有资产管理经验的银行业人士也提出了疑虑。比如,上述机构投资指纹锁、饮料生产线的理财产品,省城银行业人士就分析称,从这些产品的介绍来看,这些投资项目多集中在外地,投资人难以对项目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了解,投资机构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

  调查中,这些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提供“多重风险防控措施”,其中,提供100%的股权质押成为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假设投资项目一旦出现风险,上述公司属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差,即便提供股权质押也难以变现,这种风险防范措施的保障有限。”省城银行业人士称。

  该人士同时提醒,由于对投资项目缺少了解,投资者对于投资机构提供的担保合同、资产抵押证明等手续文件,应该设法多方核实,确保真实有效。

  第三方理财游走监管边缘

  存款不赚钱,炒股不赚钱,买基金不赚钱,如今,许多市民普遍感觉投资无门,为了对抗通胀,很多人迫切寻找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财富集团、投资公司、理财顾问中心打着“第三方理财”的旗号趁机兴起。

  不过,这些投资机构已经跳出了“只卖规划不卖产品”的传统定义,它们不只代销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还推出了自己的投资产品。这些机构新辟了理财通道的同时,其投资能力和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天打300多个电话,反反复复就一句话‘我是××理财的,我这里有个理财项目……’”一位曾经在某财富集团担任过电话营销的女孩就抱怨说,“张口就让人投资几十万,很多人都认为是骗子”。

  接触过此类投资机构的市民曹磊说,负责接客户的理财师,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年轻人,很多人缺少基本的金融知识,还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把资金交给他们打理,哪能放心啊”。

  有经济学者也曾指出,对于帮助客户进行资产管理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有可能因信用或投资能力不佳而让投资者受到损失。更应注意的是,很多理财机构其实就是地下私募,由于不像公募基金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机制,投资人的利益也难以获得稳妥的保障。

  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第三方理财在界定和规范上属于法律真空,配套的监管手段、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备,法律规范之路还比较漫长,这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与银行、信托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