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管理 > 正文

施正荣梦断光伏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5月08日 17:22  《新财经》

  《新财经》记者 赖智慧

  从科学家到中国首富,施正荣只用了5年时间;他带领的无锡尚德从辉煌到败落,也不过8年时间。创业13年,施正荣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极速坠落。

  50岁知天命,但施正荣50岁迎来的是悲情厄?运。

  随着他的光伏帝国无锡尚德今年3月20日宣布破产重整,作为董事长的施正荣被董事会罢免,并卷入“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诸多是非漩涡。

  过去数年,记者曾三次接触过施正荣,每一次都见证着他事业的变化和光伏行业的变迁。

  第一次是2007年,施正荣的光伏事业如日中天,对光伏前景侃侃而谈;第二次是2009年,光伏行业步入寒冬,施正荣正经历事业的第一个低谷;第三次是2011年年底,施正荣在北京参加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的“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满脸愁容的他站在人群中接受媒体采访,语气中已少了往日的坚定。

  从科学家到中国首富,施正荣只用了5年时间;他带领的无锡尚德从辉煌到败落,也不过8年时间。创业13年,施正荣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极速坠落。

  从科学家到首富

  2000年,当施正荣怀揣40万美元回国创业的时候,一定没有料到,5年时间就让自己实现了从科学家到中国首富的完美转身,并成为中国光伏行业领袖。更想不到的是,13年后,他会以惨淡的结局收场。

  回国前,施正荣留学澳大利亚,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他个人持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让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当时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施正荣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在澳洲的两年薪水外,带回来的就是他个人持有的十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不过对于当时技术短缺的国内光伏业来说,这些技术是弥足珍贵的创业资本。

  施正荣的一腔热血最终融化在长达210页的商业计划书里。回国后的施正荣辗转中国各地,不停地游说与演讲,直到遇见无锡市有关部门,双方一拍即合。2001年5月,尚德宣告成立,生产太阳能发电组件。

  2002年,当施正荣建成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时,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4年的总和,并将中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水平提高了15年。

  随后的两年,是尚德持续扩产的两年,也是太阳能行业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两年。据统计,世界光伏发电规模从1995年的80万兆瓦增加到2004年的1194万兆瓦,增长了15倍,其中仅2004年的增长率就高达?60%。

  2004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以“火热的太阳能”为题,发布了行业报告,称太阳能行业在“咝咝发热”,并认为“尽管它正在升空,但一点也不像泡沫,而是一个坚实可靠的投资目标”。

  彼时的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给予施正荣快速发展的空间。2004年,无锡尚德产值翻了10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已位居世界第十。

  2005年,尚德在无锡市委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年底,尚德从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募集8000万美元,创下2005年私募之最。到2005年9月,尚德的生产能力再向上攀升两位数,但其销售几乎都在中国以外的市场。

  2005年12月14日,施正荣带领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中国首家内地民营企业赴美IPO(首次公开募股)直接登陆纽交所的先河,并创下内地民营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首次融资最高额的纪录。

  2006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担任无锡尚德董事长兼CEO的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内地新的首富。

  

  从辉煌到败落

  用5年时间就成为中国首富,施正荣的成功也大大刺激了中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而尚德上市的头两年,也迎来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7年,记者采访施正荣时,美国上市归来的他如同一名征服海外资本市场的英雄,对光伏的前景充满信心。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位榜样的带动下,带着大量资本进入光伏市场淘金,国内光伏市场的热度令人吃惊。

  据Solarbuzz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市场,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35%。到了2008年,总共有10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规模达到20亿美元。施正荣因此被称为光伏产业的“催化剂”。

  光伏业界一直有“拥硅为王”的说法,在此前数年的暴利时代,作为光伏产业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持续飙涨,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得硅者得天下”奉为铁律。而当时供不应求的状况让所有的光伏企业开始追逐光伏产品的原料晶硅,晶硅的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变得不可思议起来。

  面对疯狂上涨的硅料价格,施正荣坐不住了。他找到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的MEMC公司。凭着上市和借贷获得的雄厚资金,施正荣与MEMC约定,在未来10年以每公斤80?100美元的价格,向尚德提供价值60亿美元的硅片。

  2007年,尽管尚德在非晶硅薄膜电池方面的技术路线和量产化方面尚未成熟,施正荣仍然力排众议,宣布在上海投产薄膜电池生产基地。施正荣认为,多晶硅价格10年内不会跌破100美元。但是,硅料的价格跟施正荣开了个巨大的玩笑,从500美元一下子下降到50美元,然后又从50美元下降到20多美元。

  2008年冬天开始,光伏行业发生巨变。长期依靠欧美高额补贴维持增长的模式遭遇挑战,“囤积原材料”成了压倒施正荣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07年第四季度道琼斯指数开始下跌时,尚德的股价依然强劲冲高,由35美元上涨至接近90美元,但2008年开始,其股价跌幅远远超过大盘,一度跌至5美元。尚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43%,但其毛利率却由2007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9%。

  2008年11月下旬,尚德发出预亏公告,施正荣开始带领尚德减产、裁员,并且缓聘2000名新员工,却依然未能力挽狂澜。

  由于投产就能挣钱,带来GDP,政府和银行都大力支持当地光伏业。2009年年初,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了2亿美元的贷款,尚德的银行贷款从2005年年末的0.56亿美元攀升至2011年年底的17亿美元,暴增近30倍。

  一窝蜂式的投资使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遍地开花的光伏产业让光伏产品价格暴跌,价格战愈演愈烈,不断有企业曝出让人惊诧的跳楼价。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80%?90%都要依赖对欧美市场的需求。而越来越低的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让美欧等国家对中国展开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009年,施正荣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政策寄予期望。“短期来看,光伏产业要发展,还是得依靠政策”,他甚至专门写信给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以感谢其对新能源的支持,并表达对美国市场的期望。

  接受记者采访时,施正荣刚从宁夏回来,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500兆瓦的发电项目。“我最近出差都在西部。西部地区的领导们也都意识到,要想经济更快地发展,就需要靠他们的资源,阳光正是最大的资源。”

  

  50岁迎来厄运

  施正荣最终并没有盼来拯救自己事业的阳光。自2011年开始,施正荣和尚德真正迎来了危难时刻。

  2011年11月底,“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和施正荣等国内光伏“大佬”罕见地并肩共坐。当时美国太阳能板制造商提起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让他们彻夜难眠。

  发布会结束后,施正荣站在人声鼎沸的会场中接受媒体记者的追问,满脸愁容,语调极低,尽管施正荣那时仍表示对行业有信心,但往日的坚定和信心已然不再。

  那一刻,让人有恍然如梦之感。数年前,施正荣在会场被媒体包围的场面也一再上演,但那时的施正荣是英雄和偶像,是行业的领袖,媒体的追问中充满期待与向往。而这一次,人群中不再有激奋,更多的是怜惜和安慰。

  而这一年,正是尚德成立十周年。

  十年一觉光伏梦。但尚德这一年先后传出令人震惊的负面事件,先是与美国硅片大佬MEMC公司解约并赔偿2亿美元,之后是全年净亏损10亿美元,紧随而来的是裁员和多位高管离职。

  施正荣本人也不断被曝出关联交易和GSF基金反担保欺诈的丑闻,海外投资者和公众纷纷质疑。施正荣通过亚洲硅业、辉煌硅业等公司的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尚德电力数十亿元的利益输送到自己名下的资产中。

  甚至有媒体曝出,2012年国开行曾经提出让施正荣以个人资产担保,为尚德争取新的贷款,以挽救危机中的尚德,但这一提议被施正荣拒绝。

  2012年8月15日晚,尚德电力宣布,施正荣卸任CEO。2013年3月4日晚间,尚德电力对外宣布,施正荣辞去董事长职务。与此同时,尚德电力内部开始了对施正荣涉嫌关联交易的内部调查,而废除其董事长之职也是为了便于调查进行。

  施正荣的败落,有行业的因素,也有性格的因素。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也有着深刻的警醒作?用。

  这些年,包括尚德电力在内的中国太阳能军团,集体走了一条急速扩张的路线。而明眼人早已看出,光伏产业无论是市场还是原料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的光伏企业试图依靠扩大产能来化解两头在外的尴尬,结果却发现,庞大的产能不是财富,而是包?袱。

  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施正荣笑称,“还是想做个教授”。现在,他也许可以实现这一愿望了。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