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管理 >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逝世 > 正文
胡冀燕
我想在这里代表因病不能前来的于光远先生讲几句话,回忆董辅礽老师和于老之间的友谊。
于光远先生和董辅礽先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他们都是我国理论界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勇于冲锋陷阵的先行者。他们在各自的理论探索中得出的结论常常不约而同,因此他们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在一次次政治运动中,他们因先知先觉、思想超前而被误解、遭遇挫折困难时,彼此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危难之时更见真情。他们在为人处事的操守方面,有着共同的不变的准则——正道直行、守身为大。
1997年在董老师70周岁时,于老曾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他是一位年轻的老经济学家》。于老在这篇文章里回顾了他和董老师相交、相处、相知、相扶的大事小情。于老在文章中写道:“他在工作和政治生活中一贯正道直行。历史上如此,在这些年对待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态度也是如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对经济问题发表了许多看法,提出了许多主张,都是以一个正直、勇敢的科学工作者的态度,根据他所掌握的实际资料和经济科学理论,实事求是地提出的。而且只要他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就不顾中伤和攻击,坚持自己的看法,从不见风使舵,不随声附和,更不在某种压力下屈服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近十年来他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委员会的副主任。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作为经济专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民代表。”
2004年,7月5日,在董辅礽先生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把自己的封笔之作《守身为大》发到我的信箱里,要我转给于老。他在邮件中写道:“谢谢于老、你和其他同志关心。我的情况不大好,最近气短,缺氧。今天在医院13小时,做了五种检查,看明天CT结果。于老85岁,我遥祝他,健康,超过100岁。我曾写一篇《守身为大》的文章,内谈到于老的学术节操。”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于老得知董老师病了,亲自跑到协和医院去看望他的情景。那天他们在一起没有谈董老师的病,谈的是他们共同关心的经济学问题。
于老准备离开时,董老师对于老说:“您放心,我会像您一样对待疾病,不会被它吓到,等我从美国回来,再去看您。”
从董老师的病房出来,于老的表情特别凝重,我看到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对我说:“厉以宁告诉我,老董的病情不好。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当时对董老师的病治愈还抱有希望。没想到几个月后,董老师真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临走时,董老师把我拉到一边说:“小胡,于老在学术研究上如果经费有困难,我会交代我的学生们支持他,你可以去找他们。”他的这番话当时令我非常感动。
这些年,董老师的学生们对于老的学术研究的确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我在这里代表于老再一次对董老师及其学生们对于老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是有精神的,那些高尚的人,他们的精神是不死的,他们会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他们的精神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董辅礽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学术贡献永留青史,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他永远在我们中间。■
(作者系于光远秘书。本文整理自胡冀燕代表于光远在8月4日“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战略机遇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纪念董辅礽先生诞辰85周年”会场所作致辞,经授权刊登。柯白玮编辑,工作邮箱kebaiwei@wxjt.com.cn。)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