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管理 > 正文

女富豪征婚撕掉标签比找个好老公都难

  征婚女富豪被媒体“围观”。   征婚女富豪被媒体“围观”。

  本报记者 寇润涛

  6月25日,“蜀女富豪诚征男主人”活动在成都启动。参加征婚的女富豪说,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至少跟优秀的应征者有相识机会。

  操作此次富豪征婚的婚介猎头公司总经理蒋琳认为,富豪本来就是一个被贴上标签的阶层,一旦贴上这个“富豪”标签,他们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和“钱”、“炫富”这样的词句联系起来。

  10年来,中国富豪征婚引发广泛争议的背后,逐渐清晰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男女富豪高调征婚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如果花钱能找个好伴侣,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花多少钱都值。但由此引发的喧嚣,却一次又一次撕裂这个“标签化”社会对立的情绪。

  傍富婆、吃软饭的少

  条件好的应征者多

  7月4日,成都市区细雨蒙蒙。在武侯区一座高层写字楼内,林庆翔收起雨伞,走进电梯,按下了第十层的按钮。

  他要去的地方,是一家名为凤求凰猎头婚介的公司。从6月25日开始,这家婚介公司组织了一项女富豪征婚活动。征婚的37位女富豪,资产过千万的29名,资产过亿的8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80%,最大的49岁,最小的26岁,70%的女富豪是离异者。

  林庆翔正是其中一名应征者。

  “我可不是来傍富婆的……”介绍自己情况时,林庆翔特意强调。

  这样的“明确表态”,让“凤求凰”总经理蒋琳有些意外,“本以为会有很多想傍富婆、吃软饭的,但现实情况大不相同。”

  蒋琳说,从目前报名情况看,应征男士条件大都不错,有一半以上属于富人阶层,开家族企业、做生意的不少。

  30岁的林庆翔属于这一类,他是成都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一直跟父母做生意。来到“凤求凰”时,他手里拿着能证明自己拥有千万资产的房产证、行车证等复印件。

  家庭条件优越的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伴侣。追林庆翔的女孩也不少,但他就是不敢在身边找。

  与林庆翔相比,那些月薪在两三千元左右,职业是教师、白领的,被蒋琳归为“条件普通的应征者”,他们大约占到三分之一。

  根据女富豪对年龄、性格、长相等的要求,“凤求凰”将按照五十选一的比例对报名者进行第一轮筛选;随后剩下的这些应征者资料被送到女富豪手中,由她们再次挑选。最终,由女富豪确定和谁见面。

  “我们知道她们要找的是哪类人。”蒋琳说,所以,最初的选择权掌握在婚介手里。

  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

  在成都街头巷尾,这次“富婆找老公”成了摆龙门阵的热门话题,38岁的的哥陈穗禾说:“有钱的男人找老婆,有钱的女人找老公,如果没有钱,谁敢乱翘鼻子?”

  第一个敢“翘鼻子”的富豪出现在2003年,是来自广东的一个亿万富豪。他首先选择在当时中国最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南方周末》上投放整版广告征婚。这一“反差”让那些习惯于阅读严肃深度报道的南周读者很不习惯。自那时起,全国各地富豪征婚现象屡次出现。

  “这边来一条龙,那边来一条凤。”2005年9月,一位男富豪在全国各城市报刊和网络上刊登征婚广告,他说,“把广告弄得富贵一点儿,不然能叫富豪征婚吗?”

  这位富豪认为,喜欢钱,是人性中再正常不过的部分了,完全不应该受到什么谴责。在广告中,他要求应征女孩“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也不在乎给人留下以财富来诱惑女孩的“铜臭味”印象。

  早期征婚的男富豪以暴发户居多,在蒋琳的印象中,“他们兜里揣着钱,趾高气扬,张口就对我说,‘我就是要找极品!’”

  要求应征者是处女也是一个必要条件。在面试“考官”中,相面师是一个重要角色。这意味着在他们把关下,塌鼻梁、颧骨过高或眼下有痣的女性就会被刷下来。而这次女富豪征婚中,同样有人要求应征者要有“旺妻相”。

  “富豪征婚,不管男女,他们都不喜欢被标签化,但就‘面相’这一要求而言,恰恰是富豪给自己贴的标签。”蒋琳说,作为生意人,富豪们非常看重财运。即使备受诟病,“看面相”这一关也是不可或缺。

  “啥都怕,就不怕花钱!”

  “富豪有的是钱,找对象还难?恰恰相反,由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在真正寻找伴侣时其实很难!”成都金钻婚姻服务会所负责人孙洪建一言点出了富豪财富背后的“痛楚”。

  2009年12月,孙洪建的婚姻服务会所成立。这个会所门槛相当高,不但要求入会的单身男女有高学历,而且入会费最低28999元,最高的甚至50万元。

  “掏50万元到婚介找个老婆,到底值不值?”三年前,这家高端婚介会所经媒体报道后,一时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甚至质疑,连孙洪建一度也怀疑自己的决定。

  但是,现实让他很快坚定了信心。“当这些人中龙凤找到我,说明这些人对找伴侣是比较迟钝的,否则不会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孙洪建说,多数通过婚介征婚的富豪是因没时间谈恋爱而耽误了婚姻。

  这些富豪找到孙洪建后,往往不忘说一句,“尽快帮我把这个事给办了,特急!”

  “金钻”会所的会员中有一位建筑行业老板。2009年,这位老板先交了3.2万元入会费后,在婚介所婚姻分析师建议下,与护士刘小姐配对成功。“虽然交了高昂的入会费,但我认为很值得,很幸福!”这个老板说。

  “他们啥都怕,就不怕花钱!”蒋琳对这些感情饥渴的富豪了如指掌。一位富豪曾给蒋琳打了个比方,“买辆奔驰车,开10年报废。如果花一两百万就能找到一个好老婆,这个钱花得肯定值。”

  在这一点上,男女富豪的观念是一致的——如果花钱能找个好伴侣,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花多少钱都值。蒋琳说,这就是富豪征婚的真实逻辑。物有所值是商人的固有思维,但在外界看来,这却是整个社会婚恋资源都围着“财富”这个主题进行配置的“力证”。

  追求精英

  比找“吃软饭”的更难

  在“凤求凰”婚介猎头公司及淘男网精心合作下,此次“蜀女富豪诚征男主人”活动赢得了征婚富豪女的认可。

  “经历过婚姻失败才明白,有钱不代表幸福,我希望未来的老公品质优秀、素质高……”不少女富豪私下里给蒋琳留言说。

  做无线互联网方面零售生意的林嘉(化名)是参加征婚的女富豪之一,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她和前夫矛盾越来越多,三年前两人离异,“价值观相差太大。”

  林嘉希望自己的另一半“高高在上”,有责任感,“强强联手”是最好的结合。她说:“中国最受欢迎的实战型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就是我所欣赏的类型。”

  但这个要求让蒋琳感到棘手,“如果单纯找个吃软饭的,倒是容易了,但她们还要求对方责任心强、个人素质高,这个难度就大了。”蒋琳说。

  这也是女富豪征婚和男富豪征婚的不同之处。有人担心,在择偶的梯度效应之下,即男向下找,女向上找,即便是女富豪,也难免成为剩女。

  广汉橡胶厂老板千金小陈今年28岁,在征婚的女富豪中属于年龄小的。她留学归国后,父亲希望她以后能接管家族生意。因此,小陈提出男方要有责任心、正直、善良,“最重要的是宽容。”

  这种“富豪追求精英”的组合方式,在以往男富豪征婚中少见。蒋琳说,如果是男富豪征婚,很少会有女富豪应征的。这次女富豪征婚,这么多男富豪前来应征,表面上看是“门当户对”,但正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成长背景的相似性,才能促使他们有相似的价值观,双方才能谈得来。

  林庆翔在应征时,也考虑到这一点。这些女富豪在事业上的成功,正是证明了她们的优秀,而他也不在乎找个太强的另一半。“最关键的是,我要找的那个人,我要看对眼,她的内心最重要。这不是什么有钱人的游戏。”

  在这一点上,“富二代”林庆翔和其他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登高一呼”后的神秘低调

  此次活动主办方凤求凰婚介猎头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一直致力发展高端婚介市场。

  “2000年之前,中国富豪人数少,70%的征婚富豪都是暴发户。”蒋琳说,市场经济下,人们起初对金钱的观念处在原始阶段,不少人都为能“傍大款”而自豪。

  而现在,富豪征婚的“面试官”,还多了“才智顾问”、“情感顾问”,心理和性格分析师,这说明富豪征婚时,更看重对方的个人素质和内涵,这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只是他们多花了钱,得到了更多优质服务而已。”蒋琳说。

  “如果不把自己张扬出来,如果不登高一呼,如何应征者如云呢?”林嘉说,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至少跟优秀的应征者有个相识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仇富心态日盛,“一旦以‘富豪’为标签,她们的一举一动也必然会引起社会争议,想躲都躲不了。”蒋琳说。

  说起富豪征婚,网友“伍波”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认为,现代的富豪征婚,无异于古代的皇帝选妃,富人振臂一呼,美人应者如云,这个社会最现实。

  因此,在向社会高调发出征婚信息后,富豪们尽力低调,出钱却不愿露面。

  曾经有媒体想让蒋琳联系一位女富豪当面采访,但女富豪坚持不见面,蒋琳说:“她们有钱,但她们怕露富。”

  2003年,那位自称身家过亿的35岁离异富豪在全国16家媒体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耗资近百万元,却同样要求回复方式仅限于邮寄和电子邮件两种,谢绝电话联系及登门造访。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分析,富豪们在主动与被动标签自己的同时,又极力为自己去标签化,“他们不愿被人看成是不同于普通人的白富美、高富帅。”

  “既希望找到真爱,获得美满的婚姻;又带有富人固有的怕露富的防范心态去寻找另一半。”胡光伟说,这反映了富豪征婚的矛盾、割裂心态。

  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关注富豪征婚?

  对比中外婚恋,国外富豪高调征婚往往会引起社会受众的嗤之以鼻。

  2000年,美国FOX电视台做了一期《谁要嫁给百万富翁》的节目,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在数千万观众的目光中,从50名应征女士中选了一位女护士为妻。

  然而,此事招来许多女权团体的激烈反对,她们认为电视媒体以金钱的名义为富豪征婚是对婚姻神圣性的一种公开歪曲。不少人认为《谁要嫁给百万富翁》宣扬的只会是“她赢得他的钱,他赢得自己的战利品,而这一交易与爱无关”。

  2011年4月,韩国一名年收入超过一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万元)的公务员看了中国电影《非诚勿扰》后受到启发,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征婚。

  “你是在炫耀吗?”掺杂着嘲讽意味的电话和短信,令这位富有的公务员身心俱疲。

  千万、亿万富豪在公共媒体上自报身家征婚,在外国看来百思不得其解,却在中国屡次上演。

  截至7月4日,“蜀女富豪诚征男主人”活动应征者人数已达3000余人,且每天在网络报名平台淘男网上的报名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而参加征婚的女富豪仅由6月底的36名增加到37名,男女比例大约为81:1。

  胡光伟说,就目前的社会分析,富豪阶层仍处于既有精英阶层,因为富豪们利用了处于社会顶端的那个“核心价值”,再通过征婚这种与各个阶层价值观紧密相连的“媒介”,给大众制造了一个“标准答案”。

  那么,富豪征婚何时才不至于引起巨大关注,而只是被看作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呢?

  胡光伟认为,当一个打破既有精英体系、树立多元标准的现实世界,一个独立、自由、生机勃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中建立起来时,人的活动和情感不再倾向于通往一个金字塔尖,富豪征婚才不会像现在一样受社会关注。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