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
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教师
37年前,俞敏洪还是江苏江阴农村的“优秀手扶拖拉机手”和“插秧能手”;22年前,从北大辞去教职,创办新东方,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2年前,接手耿丹学院,成为一所独立学院的理事长;1年前,他又踏入风险投资领域,从此又多了一重天使投资人的身份。
三十多年时间,从农民到老师,再到企业家、教育家,他的头衔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每一次,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身份时,他的答案明确而笃定——老师。如果有怀疑的眼神,他会反问,我做了一辈子老师,还能做什么呢?
和俞敏洪当年一起打拼的老友们也坚定地认为,老俞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教师。
10月21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台上讲话。
俞敏洪在台下坐着。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李源潮说:“哦,俞老师,我也要叫他俞老师,因为很久以前他就是青年人的导师,我们是在一条战线上的。”
俞老师,是俞敏洪最喜欢的身份,没有之一。
酒桌上的“洪哥”
老俞最近很忙。10月23日,在中关村新东方总部九楼的贵宾室里,俞敏洪显得有些疲惫。从两年前开始,新东方不再是他唯一的工作。耿丹学院和创业创新,也成了两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在去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很快,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
俞敏洪也被卷入其中。
一边,他要飞往全国各地参加创业论坛和创业案例分享会,做青年创业导师。另一边,他要兼顾好刚成立不久的洪泰基金,从五六千份商业计划书中,找出靠谱的,做天使投资。
“我干了!洪哥!”俞敏洪最享受的,是和年轻创业者一起喝酒的时刻——三四两白酒下肚,原本拘谨的年轻人,借着酒气和俞敏洪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十几个代沟都给填平了。这时候,老俞不是“老俞”,而是“洪哥”。
小时候跟着父亲上街喝早酒,几毛钱一壶酒两个鸡头,爷俩往街边一坐,看人来人往。不知不觉就练就了一身好酒量。
酒过三巡,俞敏洪总能保持清醒,看着年轻人在酒精作用下踌躇满志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他相信酒桌文化。年轻人一喝高,没大没小,真性情暴露,靠不靠谱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他当投资人之后学会的。
励志,是他的习惯,酒桌上也不例外。俞敏洪说,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时时鼓励别人,也鼓励自己。
今年4月15日,北京沙尘暴肆虐。当晚,俞敏洪正好在和一群创业者喝酒聊天。借着沙尘暴,他跟创业者说:“沙尘暴的气势,很有创业者的因素在里面,那是一种颠覆和破坏,但在这种颠覆和破坏之后,创业者们应该更加期待澄明的天空和美丽的阳光出现。”
创业者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那天夜里,俞敏洪在大风中出去散步,树梢风声呼啸而过,天空星星闪烁。第二天,果然是个碧蓝澄明的日子。
知识分子情怀
俞敏洪有时感慨:现在的创业者是幸福的,有政策有资金有导师。22年前,他什么也没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出国留学热潮中,俞敏洪从北大西语系毕业了。全班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剩下的那个,就是俞敏洪。他也希望能像同学们一样,出国,读书,做一名知识分子。
但出国需要一大笔钱。1985年,俞敏洪在北大留校任教后,每个月的工资120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美国大学四年的学费,他要工作222年才能赚够。出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之后的故事已经被重复了太多遍:他在外兼职,被北大处分,而后辞职创业。刚起步的新东方,只是一家夫妻店,最早一批学生,也只有13个。谁也不会想到,22年后,新东方每年培训的学生会达到300万。
那时候,俞敏洪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出国留学,只是实现初心的一种路径。
但1995年上半年,命运拐了一个弯。当时,他的英文词汇量已经近4万——差不多相当于一本《朗文中阶英汉双解词典》,他拿到了好几个心仪大学的offer,也赚够了去美国读书的钱。但突然发现,走不了了。
他走到中关村二小10平米、漏风漏雨的屋子里,看着熟悉的讲台,充满活力的学生,感觉到了另一种人生价值。“当时学生们需要我,我也觉得自己对他们很有用。”对当时的他来说,帮助千千万万个学生圆留学梦,比自己出国读书,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他也做了理智的考量——出国读书,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但如果把新东方看成一门生意,一旦错过时机,可能永远都做不起来了。
没想到,这一干,就干到了今天。
回想起20年前命运的转折,他眼里闪过了一丝失落。“虽然我现在保持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和知识分子说上话,但我不可能写出像胡适、梁实秋这些学者那种水平的东西。”他提高音调自嘲,“我只能瞎写一些有关励志的东西”。
新东方的一位中层员工却觉得,老俞的知识分子情怀一直都在。她说,老俞经常跟员工强调要读书,每个人一年要读20本书。有时候在外面碰到他,他也会问“最近读了什么书”,慢慢地,大家都会养成读书的意识。
老俞自己也读。一个多月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武汉回北京的飞机上,碰到了俞敏洪。聊天得知,老俞是去参加金融博物馆的一个读书会的。他随身带着一本书,一个多小时的航程,看了一路。
朴素的教书匠
俞敏洪从来不后悔没做成知识分子。
他设想过如果没有新东方,生活可能的形态——带着老婆孩子,住在按揭的房子里,和他的大学同学们一样,在国内或国外的大学里当博导。
历史上,教书匠从来不会和“财富”联系在一起。但是,新东方却把教书匠打扮成了让人目瞪口呆的模样。
曾被新东方老师津津乐道的一个段子是,上世纪90年代有段时间,新东方的工资都是发现金,每个月要背着麻袋去领,这让老师倍儿有面子。
2006年,新东方上市。2006年年底,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按照当时的股票收盘价,俞敏洪的身价相当于27亿人民币。如果把这些钱装订成朗文词典那么厚的书,可以开一家小型书店——藏书至少上万本。
不过,财富并没有给这个教书匠带来多少改变。二十多年来,他总是穿着牛仔裤和T恤,和在北大教书时没什么两样,朴素得和围绕在他跟前的学生一样。
物质生活上的改变是肯定的。至少,在做培训刚刚开始挣钱时,俞敏洪一家终于可以吃上六七块钱一斤的活鱼了,而之前,都是吃两块钱一斤的死鱼。他至今记得妻子下班回家发现鱼汤是用活鱼做的时刻,那种喜悦的心情。
俞敏洪一年要举办180场励志讲座。这意味着,几乎每隔一天,就会有一场他的讲座。现在,这是他连接自己和学生的方式。
新东方公共关系主管谷田回忆说,今年5月,她和俞老师一起做“梦想之旅”的全国巡讲,俞老师专门抽出半个月时间待在东北三省,一天开两到三场讲座,从初中到高中。“他还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谷田说。
前段时间,雅思大面积取消中国考生成绩。老俞痛心疾首,抨击个别培训教育机构弄虚作假的营销手段,同时要求所有新东方人把心思用到提高教学质量上。
为解决学生在国外的住行问题,老俞投资了“异乡好居”,他认为,中国家长和学生会特别关注境外留学时期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块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
四个月前,俞敏洪接手两年的耿丹学院要迎接新生了。老俞专门抽出时间,在2000份录取通知书上,一一签上自己的名字。顺道,他拍图发了微博。
很快,微博上炸开了锅。新生感慨:“一生值得回忆的大学和你手写的通知书浓浓的人情味”;已经毕业的学生组队跑来留言,问俞老师能不能补一张;围观的网友表示羡慕嫉妒恨,嗯,这是别人家的校长。
耿丹的一位学生回忆,今年7月份,学生们希望学校能装上空调,在微博上一直@俞老师,不到5天,学校就把空调拉来装上了。
创办一所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大学,是老俞一直以来的梦想。耿丹学院,嫁接了这个梦想。他希望十年二十年后,耿丹能成为他想象中的私立大学,培养出有自由精神和独立意志的学生。
“不错”的诗人
《梦在青春在》里有篇文章说,俞敏洪是个平时向往躺在草地上看书,下雨天打伞听雨声,晚上看月亮数星星的中年男人。
在北大的五年,他写过600首诗歌,还办过三期短命的诗刊。那时候,他觉得写诗是他寻找心灵的旅程。创办新东方以后,他把这段心灵旅程的痕迹,全烧了。
他说,这辈子最后悔的是,没有成为一名诗人。“如果我坚持写诗,现在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诗人”。
这种诗意,来自18年江阴农村的经历。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对家乡和故土有着浓重的依赖,对大地也有着更加深沉的热爱。他跟外国作家说,如果遇到困难,他也会顺其“自然”,去“自然”中寻找答案。
在2001年新东方合伙人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他跑到青城山上,伴着山峦溪流,听着山林鸟语,七八两枸杞酒下肚,顿生豪气,再恼人的事情,也会瞬间有了决断。
也是在同一年,他在北京昌平给新东方的寒假班老师做培训。傍晚,一缕阳光斜刺进来,照在他脸上,他突然望着窗外,旁若无人地说:“好美啊”。一句慨叹,让十来个老师莫名其妙。但就在那一刻,好像所有的纷扰有了明显的分界,那个记挂着新东方发展大计的校长消失了,站在老师们面前的,是“诗人”俞敏洪。
直到现在,俞敏洪一直坚持着早起去公园散步或跑步的习惯。在路上捡到一片红得透明的枫叶,看到几只从泥土里爬出来的蜗牛,甚至是一棵柿子树,他都觉得是一件好玩美妙的事情。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他在散步的路上捡到了一片红叶。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发在了朋友圈。
这首叫做《红叶》的诗是这么写的:
我是一片通体透明的树叶
从生到死
一直在天地间
唱着自己不悲不喜的歌谣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得怎么样了?
俞敏洪:希望成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后来歪打正着地成了一个还算有良心的企业家。比较庆幸的是,还能和知识分子说上话。
2 新京报:在最艰难的时刻,让你继续坚持的原动力是什么?
俞敏洪:做新东方,是我坚持得比较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它的动力在于,通过新东方,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孩子成长起来。
3 新京报: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俞敏洪:很多后悔的事情,不能公开说。可以公开说的,当初写诗没有坚持下去,如果当初坚持到今天,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诗人。
4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最奢侈的是什么?
俞敏洪:可以一个人轻轻松松地吃一碗兰州拉面,或者到北大的未名湖边散步。
新京报记者 张维 北京报道
(原标题:俞敏洪:我本应是一个不错的诗人)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