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银行 > 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  > 正文

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自贸区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12月05日 10:13  新浪财经微博

  新浪财经讯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13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出席会议并表示,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经济贸易发展滋生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吸引了金融机构的聚集,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钱文挥: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和大家一起讨论金融改革大背景下的银行业的发展问题。

  今天我想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上海自贸区,围绕这样一个主题来谈谈我们的金融改革的再出发的问题。今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挂牌。12月2日中央银行也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见》,以服务实体经济,便利跨境投资和贸易为指导思想,坚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我感到,作为一种制度的创新,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自由贸易的试验区,同时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承载着为中国金融改革探路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从国际的经验来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金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金融和贸易本来就密不可分,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经济贸易发展滋生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吸引了金融机构的聚集,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纵观全球,有不少城市兼具自由贸易区和金融中心的双重功能,这其中以香港和新加坡最为典型。香港对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没什么管制,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一般货币不受进口配额和其他许可证规定所限。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除汽车、石油产品、烟酒以外对其他的产品不征收关税,来自岸外公司的红利收入免征所得税。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同时,香港和新加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的措施。香港的金融货币市场是最开放的市场之一,资金可以自由流通及调度,本地银行和外国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外汇市场完全开放。从新加坡来看,积极鼓励离岸经济发展。这一系列举措都吸引大量金融机构的聚集,并由此推动香港和新加坡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使其成为闻名遐尔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让我们把视野转向国内,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金融领域的改革也备受关注。当前,我相信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那就是为配合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金融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改革进入“深水区”,努力和阻力越来越大,风险也更大。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尽管是最后一步,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影响将更加直接,更加深入,也更加广泛。再比如伴随资本和账户开放的跨境资本流动,往往对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平衡好改革红利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而上海自贸区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我认为在自贸区进行金融改革创新的实验,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一条能够使改革红利和金融稳定两者兼得的有效改革路径。

  二、上海自贸区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商业银行不仅应该看到自贸区的各类业务机遇,正如自贸区是我国整体金融改革的实验场,商业银行也将其视为推动自身改革创新的实验平台,借机加快推动经营管理转型。具体来看,自贸区为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模式转变和内部管理转型三个方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以下三个领域的创新颇为引人瞩目,一个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空间广阔,央行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并允许跨境人民币融资,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尤其是在跨境人民币融资方面采取了清淡模式,大大拓宽了创新的空间;二是离岸金融业务大有可为,从国际经验来看,自贸区建设对发展离岸金融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银行获取离岸金融资格可以在区内开展离岸本外币业务,特别是试点离岸人民币业务,将进一步丰富银行业务范围,带动整体国际业务和客户走出去服务的提升;三是利率市场化相关产品创新获得突破。开展大额可转让单的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相关产品的创新,有利于银行扩大资金来源,预计未来有相关的产品陆续放行。

  业务模式转变方面,自贸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跨境、跨业和中间化的特点,这将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推动中间业务发展,进而转变业务模式。自贸区旨在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加之在区内试点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和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进一步催生了从传统的存贷款结算业务到财富管理、咨询顾问,跨境资金收付,跨境投融资等全方位、一体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自贸区内的银行业务将更多的是以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个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结算清算以及咨询顾问等创新型的中间业务为主,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辅。此外,理解国务院出台的总体方案,监管改革也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先、事后的监管,并强调监管协调和综合监管,监管革试验的意义十分重大,将为商业银行模式转变提供机遇。

  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来看,自贸区作为内部管理转型“练兵场”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货币自由兑换,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自贸区内的银行将面临全新的外部经营环境。再加上对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和推动业务模式转变的需要,都对银行的内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迫切需要推进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型,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平台,抓住机会,着力提升区内分行的授信管理、激励考核、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管理转型提供经验借鉴。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区内试点利率市场化的机会,对其存贷款定价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并进行评估、检验,还可以借助区内提供多样化风险对冲手段的机会,积极尝试利用各种衍生品来对冲利率、汇率波动风险,借机提升主动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

  当然,上海自贸区给中资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诸多挑战,更少的管制,更多的自由,给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将带来更强的竞争对手,以及更为复杂的风险因素,如何守住风险底线将是一种考验。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世界一流银行的进驻,将会加剧上海自贸区银行业的竞争,在一个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中,商业银行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等风险管理的课题。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我们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过程当中,金融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希望借助今天的主题改革再出发,也希望在自贸区这块改革试验田上获得收入。谢谢大家!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