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创设民营银行热情居高不下 业内称提前应对倒闭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11月04日 17:40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4日讯,民间资本对创设民营银行热情居高不下,从今年7月5日到10月30日,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局预核准。数字激增的背后其风险传闻也不绝于耳。多位业内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利率市场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小银行大范围倒闭不可避免,如何应对这一可能出现的风险是金融转型和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民营银行倒闭不是妄言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在“2013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最先受到冲击的会是中小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他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多数国家会经历利率快速上升和利差大幅度缩小,中小银行大范围倒闭的一个过程。这个风险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很可能会面对的风险,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倒闭的现象很可能出现。如何承受这样的风险是业内值得思虑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中小银行倒闭是市场使然,也是国际上的经验之谈,绝不是妄言。长久以来,银监会一直不给民营银行发放牌照也是出于对金融体系风险的控制,不过,民营银行的成长趋势不可阻挡。”业内高层告诉大智慧通讯社。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高层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民营银行探索的是“小微之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和融资能力不足,贷款风险相对较高。大银行不愿意贷,小银行则靠这块业务来生存,不良贷款率的提高自然加速资产质量的恶化,量变引起质变,长此以往,一些经营能力弱、资本能力不足的银行势必终会倒闭,这是国际上民营银行发展的历史规律。

  “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企业贷款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平均水平的近四倍。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部分地区贷款风险有上升趋势。这对于正努力探索小微之路的商业银行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预警,更别说是地方性的民营银行,这从近年小贷公司的兴起与倒闭的原型就足以预料。”上述银行高层说。

  “民营银行的意义在于商业模式和制度的创新。”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大智慧通讯社,“但是,其发展在风险控制、资本监管、跨区经营、存款拓展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瓶颈。特别是在未来银行破产制度建立之后,小型金融机构在拓展存款上天然的难以与大中型银行竞争。”

  金麟称,基于上述瓶颈,业务模式缺乏创新的民营银行将很难有效突围。但希望在于,如果能够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中,依循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民营银行则有很大的希望快速做强。

  风险来源仍在于小微企业贷款

  随着存款利率上浮10%政策的放宽和贷款利率下浮限制的取消,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已经近在咫尺。

  “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加上存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就完全实现了。不过,民营银行牌照下发前,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存款保险制度会先一步出笼。”业内人士称。

  一家外资行的高层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民营银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不受政府干预,这是其相比国有银行的优势所在。但这一优势的发挥是以健全的信用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前提的。纵观境内外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其失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市场准入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健全、特权集团介入、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企业贷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率,势必累及资产质量的呈现,严重者导致民营银行的破产。

  提及民营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中国现阶段最有竞争力,最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风险最小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区段。这类产业和产业区段中企业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以及中小型企业居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长久以来在国际上就是一个“痼疾”,在中国尤其是。

  多家城商行的高层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均表示,中小企业融资真的很难,该业务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传统的业务模式,借贷方要提供报表以供审批,这也是银行把握信用风险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过这种方式根本行不通。因为他们的财务报表往往不规范。同时小微企业财务报表局面并不能改善,每家银行根据自己的情况只能适时做出调整。

  “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加之,中国银行业上半年又受到了流动性危机的滋扰,而中小企业又是民营银行的核心业务,在处理这层风险体系上,我们需更加谨慎。因此,民营银行必须有退出机制,但由谁来执行银行的破产清算,由谁来出示“黄牌”?如何在破产程序中保证广大储户的利益?如何才能够防止把民营银行的风险集中到中央银行?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在民营银行成立前就应有所防范。”上述外资行人士称。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