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华社回应:我国货币不存在严重超发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3月12日 08:48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逼近百万亿,我货币供应量世界第一

  新华社回应:我国货币环境总体适度 不存在货币严重超发

  本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春节因素导致2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环比大幅下降。央行3月10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时,2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倍。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到如今逼近100万亿,十多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5倍,货币是否超发再引争议。

  “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近年来一系列流行词似乎为货币超发作了一个注脚。财经专栏作家余丰慧曾撰文指出,如果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跟随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万亿的货币总量就完全足够,但现在货币总量已远远高出。货币超发冲击物价、推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

  新华社回应

  不宜将M2占GDP之比偏高与货币超发画等号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量已近百万亿元,M2与GDP之比接近190%,有人据此得出“中国货币严重超发、潜在通胀风险较大”的结论。事实上,M2占GDP之比这一概念并不能有效衡量货币超发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着实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首先,M2与GDP之比这一说法本身不科学,不能真实反映货币超发程度以及通胀压力。众所周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用一个时点的存量和一个时期的流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并无意义。

  其次,对M2存量与M2/GDP比值进行跨国比较,亦无太大意义。

  另外,企业融资以贷款为主、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为主的国家,M2/GDP通常偏高;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M2/GDP通常偏低。我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储蓄率高。

  最后,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最终标准是物价水平。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2%、CPI年均上涨2.3%,属于“高增长、低通胀”搭配,表明我国的货币环境总体上是适度的。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