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海南:守着菜园吃高价菜 摊位费致菜价居高不下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3月20日 08:07  法制日报微博
菜农看着一片片处理不掉的蔬菜一脸愁苦。 菜农看着一片片处理不掉的蔬菜一脸愁苦。

  调查动机

  作为全国冬季瓜菜的“菜园子”,海南每年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供应两三百万吨反季节性冬季瓜菜,但连续几年频发的瓜菜滞销情况,刺痛着海南菜农的神经。一边是蔬菜烂在地里菜农痛心,一边是当地百姓不得不吃高价菜。原因何在?《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特别调查

  本报记者吴晓锋邢东伟

  连续半个多月来,海南的尖椒、茄子、佛手瓜、圣女果、南瓜等蔬菜出现大丰收却滞销和收购价格暴跌的情况,不少农户被迫将菜贱卖,或任其烂在地里。然而,海口、三亚当地菜价却进入了“4元时代”,岛内城里人面临守着“菜园子”吃高价菜的尴尬。

  这一“老大难”问题,连续几年都是海南省“两会”的热门民生话题,始终没有改观。

  作为全国的蔬果“菜篮子”基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上述现象暴露了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打造一个行之有效的流通信息体系迫在眉睫。

  瓜菜滞销烂在地里愁煞菜农

  “一瓶矿泉水都卖一元,一斤瓜才5分,连人工费和搬运费都付不了,更别说保本了。”海口市永兴镇雷虎村农民吴家裕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他们家种了3亩佛手瓜,一亩地的成本约是1500元,但三亩佛手瓜只卖了五六百元,今年彻底没了收成。

  与吴家裕一样,永兴镇建羊山村农民林玉欢种了6亩佛手瓜,2011年的价格还1元一斤,可今年价格不好,跌到了0.05元一斤。他们也不想再施肥管理了,宁可扔在地里,都比花人力管理和采摘要强。林玉欢说,春节前,许多瓜农都等着卖瓜筹钱过年,但今年的行情太糟糕了,恐怕农民一年的心血都白费了。

  海口市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陈奕蛟主任告诉记者,佛手瓜每年的上市周期是春节前后。从2012年12月1日起,佛手瓜的收购价格最高达到1.4元一斤,但从今年1月25日开始,由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佛手瓜降到了现在的0.05元一斤,而且很难找到收购商收购,菜农非常着急。

  不仅是海口的佛手瓜无销路,海南省乐东县的茄子收购价也由去年最好时的每斤3元降至0.25元左右,琼海市尖椒收购价每斤不到0.4元,陵水县的圣女果收购价每斤1.2元。如此低廉的收购价格仍然鲜有人收购,这让不少菜农血本无归,痛心地看着蔬菜烂在地里。

  摊位费成高菜价幕后“黑手”

  3月4日,记者走访海口多家农贸市场发现,水果摊上的圣女果,基本在3元至7元一斤。常在海口坡博市场里买菜的张女士称,近段时间来,蔬菜的价格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茄子比原来还涨了5毛钱,都要2元一斤。在海口龙昆南农贸市场海南本地的小尖椒,卖3元一斤。在海口的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鲜见3元一斤以下的蔬菜。

  被海口、三亚等地市民视为“福音”的平价菜店,也是举步维艰。平价菜店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有基地自己生产蔬菜,直接供应平价店,省略中间加价环节。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海口的平价店大多面临着基地供菜不足,大多数蔬菜都依靠从批发市场进货,并且平价蔬菜品种和数量不多,与农贸市场价格差别很小。

  更让人纳闷的是,经数千里运至北京、郑州等地的海南瓜菜零售价格,也低于同类瓜菜在海南当地的零售价。据海南省农业部门对海南瓜果菜全国重点市场价格信息监测显示,3月6日,产自海南的青尖椒在海口龙华市场为每公斤4.6元,而在郑州刘庄市场为每公斤2.6元,哈尔滨哈达市场为每公斤2.5元,上海江桥市场为每公斤2.3元。

  海南省政协委员张艳指出,农贸市场里的摊位费较高成为高菜价的幕后“黑手”。她算了一笔账,以一个摊位价格是每月2800元来计算,加上工商管理费60元/月,卫生费20元/月,摊主到批发市场拿到蔬菜后,一般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对半加价,因此,每斤要净赚0.4元到0.5元才能勉强支撑。海口有的农贸市场摊位费贵过商业街黄金旺铺,再加上运费、人工费等流通环节,这就导致了蔬菜进入农贸市场价格飙升。农贸市场菜价居高不下,各大超市自然不会降价。

  盲目跟风造成“菜贱伤农”

  海南省政协委员、省物价局副局长董德标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常年蔬菜基地是保证海南本地人吃菜的关键,可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不种叶菜供应本岛市场,而是种植供应出岛的冬季瓜菜。

  据海南农业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全省2010年、2011年、2012年瓜菜产量分别为356万吨、408万吨、452万吨,而冬季瓜菜出岛量分别是288万吨、290万吨、321万吨,均在70%以上。“归根结底,就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力度不够,应重视和狠抓常年蔬菜基地建设。”董德标说,冬季瓜菜种植利润较高,这使得各市县政府忽视供应本地市场的常年蔬菜基地的建设,转向冬季瓜菜生产的投入,这是导致本地叶菜供应不足,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菜农看到去年冬季反季节瓜菜出岛利润高,才跟风去种。”海南省农业厅的工作人员说,海南作为全国冬季瓜菜供应基地,恰好遭遇国内其他省份冬季大棚蔬菜面积扩大,本地产的瓜菜能够供应当地需求,这对海南瓜菜销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现在到收成的时候,外销困难就造成价格低迷,盲目跟风造成“菜贱伤农”。同时,也耽误了供应海南本地叶菜的种植,导致海南本地菜供应不足。

  破解难题亟待健全保障机制

  “海南瓜菜出现卖难问题反映了目前农产品市场反应机制不健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相关调控措施乏力,无法在关键时候提前引导菜农销售瓜菜。而菜农又缺乏市场运作能力,频频陷入卖难困局。相关部门应对现有农产品流通资源进行整合、完善、提高,构建起通畅高效的物流管道和长期稳定的商流链条。

  海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陈睐认为,地方需要依托产地集配中心,建立起商业收储机制,科学安排收、储、出的时间点与周期,调节鲜活农产品上市时间,防止集中上市导致卖难问题发生,保证生产淡季市场供应,确保市场平稳。

  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长夏锋表示,海南早就实行了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省、市(县)长负责制,海南瓜菜,从田间种植到全国老百姓的餐桌上,要经过“产、运、储、销”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职能部门分管;在“产、运、储、销”环节上,这些职能部门是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或扶持措施的,并有大量的资金补贴。这些政策和补贴具体落实得怎么样,需要有监督。

  业内人士称,根源就出在诸如“补贴政策出台后,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个别扶持政策本身存在补贴对象不明,补贴资金被层层潜规则,使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流通环节上,运销商和菜贩子卡价、抬价,牟取最大利润”等问题上。

  “想做好菜篮子工程,相关部门必须要成立一个落实政策的管控部门。”夏锋说,通过督导跟踪检查,切实把国家补贴落到实处,防止企业只拿补贴,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违规行为;此外,还要大力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走第三方和供应链的模式,努力把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下来。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童伟华认为,相关部门都等瓜菜价格、销售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救火式”的被动调控,只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必须要从长远考虑,建立健全各种农业保障设施和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逐项落实才能破解这个“怪圈”。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