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没有人知道未来如何,但它一定不是唱片的模样

http://www.sina.com.cn  2015年05月19日 14:35  《财经天下》周刊

  音乐产业是第一个被互联网深度改变的行业。曾经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walkman和便携式CD播放器如今只有在怀旧时才会被提及。作为音乐最重要的载体,磁带和CD也在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围绕着整个产业的昔日巨头们纷纷衰落。包括五大唱片公司,也包括硬件制造商如索尼这样曾经领一时风潮的公司。

   1999年,美国唱片业的收入是146亿美元;2013年则为69.96亿美元。也是在1999年,包括华纳、百代和索尼在内的五大唱片公司将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告上法庭。Napster面对的问题也是悬挂在很多互联网音乐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版权。传统音乐行业的人士指责互联网只是在纵容盗版音乐。互联网在传播上的高效让盗版也更加高效。不能从音乐产品中获得收益,又会进一步降低人们创作音乐的热情。

   从降低音乐创作人激励的角度讲,音乐产业投诉P2P网络音乐分享或许没错。不过,历史上也有证据表明,音乐产业向来喜欢把销售额的下降归罪于新技术。唱片公司最初对磁带技术也进行了抵制。1981年,唱片销量下降11.4%,整个行业都认为只有禁止或管制这项技术,才能解决行业问题。而凯捷安永公司则认为,这要归咎于唱片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停滞。2002年,唱片行业收入下降了6.7%,CD销量下降了8.9%——今天来看其实也还好了,因为今天已经没人关心到底这个行业的收入到底下滑多少。在音乐产业看来,网络音乐公司当然是罪魁祸首。

   在21世纪初,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也进入了这个行业。乔布斯创造出了史蒂芬·列维所称的“完美之物”——iPod。iPod是一个革新性的硬盘音乐播放器。它取代了此前的便携式CD播放器,成为人们随身携带音乐播放器的首选,而且,正像苹果此前和此后的几乎所有产品一样,它创造了一种潮流。但是乔布斯想要的更多,他开发了一种名为iTunes的音乐播放软件。在iTunes上,人们可以下载音乐。但乔布斯要求必须是正版的。他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可以在iTunes音乐商店中出售正版音乐,但是单首单首的,而不是整张唱片。或许在乔布斯看来,出售整张唱片,也有捆绑销售的嫌疑。歌曲定价也很低,99美分。音乐公司很生气。但谈判对象是有着“现实扭曲力场”的乔布斯。而且,音乐公司在面对互联网音乐分享公司的攻击时,似乎并没有太多方法。至少,乔布斯的iTunes音乐商店付费下载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于是,一些唱片公司答应了。

   2003年推出iTunes音乐商店时,乔布斯介绍了Napster和它的后继者Kazaa,但是指出这些免费服务不可靠,质量差,而且“这是偷窃行为”。而用iTunes,下载的音乐音质又好、速度又快,还是正版的。音乐行业这才找到了模糊的出口:在线销售音乐。2013年,数字音乐收入占据了美国整体唱片收入的64%。除了下载收入之外,流媒体音乐收入达到14亿美元,超过整个行业收入的五分之一。当然,这已经不是唱片业的黄金时代。

   音乐产业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毕竟,苹果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用苹果的iTunes。更何况,在这个系统之外,还有大量的免费的音乐下载资源,尤其在一些不太尊重版权的国家,比如中国。那些想要从音乐行业的重塑中淘金的企业家们,必须想出更加聪明的方法。

   比如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摩登天空。它由曾经的摇滚乐队主唱沈黎晖创办,曾是中国独立音乐最重要的厂牌之一。如今我们知道它更多是因为在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大城市举办的草莓音乐节。沈黎晖将草莓音乐节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线下社区,除了售票之外,还有各种潮流品牌的纷纷入驻。

   本期封面涉及的艺人TFBoys和同其相关的公司音悦台则持有另外一种看法。在音悦台的创始人和CEO张斗看来,未来的音乐产业应该围绕艺人而非围绕音乐运转。他举的一个例子是,在日本,2013年专辑销量超过2亿张,90%是艺人的粉丝购买的,他们购买这些唱片,是为了表达对偶像的支持;同样,艺人做演唱会,会刻意压低票价,演出是为了回报粉丝们对偶像的支持,而不是赚钱。

   作为第一个被互联网深度改变的行业,音乐产业的变化自然对其他行业具有启发意义。作为一本关注创意、创新和变化的杂志,我们也会继续关注音乐产业发生的故事,希望能从中发现对其他受到互联网冲击的行业的启示——这些行业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媒体业。

  ——李翔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