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闫锐鸣
一直以来,关于转基因大豆流入消费者餐桌的话题被媒体频繁提起,但究竟真相如何却从未清晰。
为了解整个大豆制品链条上的转基因标识情况,《消费者报道》送检了包括大豆、蛋白质粉、豆奶粉、豆浆及豆腐等五类9种豆制品。
根据广州市质量监督研究院的检测结果,除两款豆腐样品检出大豆转基因成分CP4-EPSPS外(详见《转基因标识乱象一:华润万家两款豆腐含转基因大豆成分但未标识》),其余七款产品均未检出转基因大豆成分(参见附表)。
从检测结果来看,转基因大豆的使用已经超出农业部转基因标识“目录”5类17项的限定范围。
豆腐、豆浆难与转基因“绝缘”
转基因大豆被用于豆腐、豆浆制品中已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早在2011年,香港消委会一项针对市面销售的50款豆浆测试发现,有半数声称“有机”或“非基因改造大豆制造”的产品检出微量转基因大豆成分。其中4款的转基因大豆成分足以被定量,含量为0.2%至1.1%。在这4款被定量的样本中,两款豆浆附有“非基因改造”的标识。香港消委会就此建议特区政府制定强制标识的法规。
《消费者报道》记者从香港消委会了解到,由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制订的《基因改造食物自愿标签指引》并不建议企业使用“不含基因改造成分”或类似反向标识。业若想用标签来表明任何食物配料来自非基因改造来源(含有少于5%的基因改造成分),则须具备有关证明文件以支持有关的声明。
然而,由于中国内地并没有强制企业提供证明,国内市场上那些声称或标识“非转基因”的各类豆制品,可信度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反向标识无证明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了解到,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加工的企业均需要向监管部门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的申请。被列入清单的可查企业,大多为油脂工厂。
“与进口转基因大豆相比,中国自产非转基因大豆虽然脂肪含量低,但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非常适合于生产大豆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常务副会长卫祥云的这番话意图将国产大豆与用作榨油的转基因大豆区分开来。
当转基因的质疑声蔓延至大豆食用链上端的大豆分离蛋白时,两家知名保健食品巨头安利和汤臣倍健都在其明星产品——蛋白质粉的包装上加注了“非转基因”标识。
“汤臣倍健蛋白质粉在包装上明确标示了‘非转基因’字眼,是为让关注该产品的公众得以清楚了解相关原料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汤臣倍健品牌负责人陈道嫦向记者表示,其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大豆会要求供应商出具非转基因证明。不过其未就证明报告信息做进一步的公开。
“无法自证”的酱油
在调查大豆食用链过程中,记者发现进口大豆榨油后剩余的豆粕“去向”成为可疑点之一。有豆制品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些企业可能使用转基因大豆或豆粕制作酱油。
但此次《消费者报道》送检产品中并不包括酱油,原因在于,在本刊接触的多家检测机构中,没有检测机构愿意接受这项业务。
记者就此咨询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目前国内的多种检测标准,并没有针对酱油适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因为酱油本身没有植物组织存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基因片段已经被破坏,有效片段很少,所以无法检测。
另外一家检测机构告诉记者:“目前基本没有企业送检成品酱油,一般会带着原材料大豆进行检测,但这种情况也很少。”
记者就大豆原料来源询问知名酱油品牌海天与珠江桥。两家企业都表示,其使用的大豆原料都经过检测认可,但不便向公众公布。
不过,曾经负责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深圳市场转基因大豆阳性率项目的负责人邓平建却表示,目前国内检测转基因成分的研究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实检测酱油技术上没难度,就看国家法规需不需要。
而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国家关于转基因标识的法规,已陷入了某种执行中的困境,对此,本刊将继续进行后续报道。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