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们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并在养老制度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就此,人社部社保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支持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认为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出。全国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孙洁认为,如果延长缴费年限必须提高计发标准。每多一年,至少应多计发5%。(10月20日《京华时报》)
反对
不能总“捏软柿子”
或许是因为公众的强烈反对,延长退休暂时没有列入此次会议的讨论范畴,代之以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这一折中的方案。相对于延长退休,延长缴费年限影响更小,更容易操作。目前,养老保险设计的最低年限是15年,从我国开始全面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算起,差不多已经18年,即将退休的群体缴费年限都高于此最低年限。同时,很多人二十几岁就参加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年限不止15年,很多人的工龄都可达到二三十年,实际缴费年限会远远超出15年。此外,与延长退休年龄多缴费晚领退休金相比,即便是退休时缴费没有达到延长的规定年限,边缴费边领退休金,“失小头”可以“得大头”。
然而,不管是延长退休年龄还是延长缴费年限,都是试图从增收减支的角度,填补社保资金的窟窿,缓解账户支付的压力。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养老制度,存在公平性与福利性两大差别,让普通退休人员产生相对剥夺感。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时的替代率可达80%至90%,而普通企业职工的替代率则低于50%,保障成长有很大的差别;二是养老征缴的多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由公共财政承担部分,甚至公务员无须缴纳统筹,养老身份背后的公平感也没有得到应有弥合。并且,他们的养老金并不参与社保统筹,使得养老金盘子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供血来源。同时,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仅为10%左右,福利的成色弱,且增长幅度低于财政收入的涨幅,公共财政在社保中的托底功能得不到相应的体现。
不从根本扭转养老公平性与福利性的差别,任何向退休人员分摊负担的改革措施,注定只会让弱者更弱、强者更强。延长退休如此,延长缴费年限更是如此。养老改革不能总“捏软柿子”,拿弱势的权益开刀。
房清江
赞成
缴费比“延长退休”进步
养老改革方案,牵动亿万人心,随着多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在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这两个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也就意味着之前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延迟退休”方案已经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公众也不用担心像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所建议的那样,退休后依靠“男耕女织”来养老了。
从这个角度说,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从“延长退休”到“延长缴费”,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更加符合公众的利益,民意的期待。而只有符合多数人利益,也满足多数人期待的改革方案,才能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减少现实阻力,顺利落地。其实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延长退休”还是“延长缴费”,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目前政府养老金账户“余额不足”的问题,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退休人员“断粮”的隐患。
虽然“延长退休”和“延长缴费”,从本质上说都是让公众为了自己明天的养老保障“多掏钱”,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却一方面决定了其现实可操作性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公众在心理接受意愿上的不同。试想一下,同样是为了保证自己“老有所依”,是让你在年富力强,工作能力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时候多缴几年养老保险合适,还是等你年老体衰,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了,还不得不延迟退休,再拼命熬上几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合适?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当然了,尽管“延长缴费”对百姓的心理刺激作用相对要小,但和现在的缴费年限相比,毕竟还是延长了,还是让百姓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钱,部分百姓心理上有抵触情绪也可以理解。那么为了降低部分民众的这种心理抵触情绪,就必须采取某种“补偿机制”。
苑广阔
建议
财政应为养老缺口兜底
我国养老金缺口巨大,养老方案设计者们等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没有哪个方案能够赢得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赞同。不论是延长退休年龄还是最低缴费年限,本质上都是与民争利。
就最低缴费年限而言,中国目前实行的是15年,确实不算长。放在国际上横向比,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发达国家,对于年龄较大的企业职工,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保障,可以最大限度让他们工作到退休;在中国,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员工能够一直工作到退休(犯错或犯罪被开除的除外),在一般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上班的职工,男职工到50岁、女职工到4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可以工作到退休的并不多。如果延长最低缴费年限,这些人在有工作时如果缴费年限不够,就要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继续缴纳。而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养老保险,必须和医疗保险捆绑缴纳,对没有工作、经济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一年下来是笔不小的开支。
养老金之所以存在巨大缺口,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养老金存在历史欠账;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压缩行政经费、增加财政投入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此外,养老金历史欠账大部分来自于国企,用国企分红支持社保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养老方案设计者如果老是把眼睛盯在普通劳动者的口袋上,而不是强化政府责任,很可能走进一条死胡同。说一千道一万,财政承担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兜底责任,理应出资弥补养老金历史缺口,让绝大多数人从中受益而非受损,真正让社保起到社会“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谢庆富
延伸
恳请专家知民情达民意
近年来,专家频出雷语,一抓一大把:“强奸陪酒女危害小”、“公务员工资奖金提升80%-100%比较合理”、“成人喝三聚氰胺没事,人类排毒能力强大”……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这些专家在公众眼里只是“砖家”,遭遇板砖无数。专家只有说表达民意的话,才符合专家身份,才能得到公众认可,恳请专家们像孙洁教授学习。
孙洁教授在养老问题上的观点,道出了公众的心声。而且,孙洁教授的理由充分实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让人信服——原有标准太低了,如果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必须提高原标准;考虑到物价增长和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超过3%等因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超15年后,每多一年至少应在原有应得养老金的基础上多计发5%。因为参保者和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费收益如果每年还没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那明显就是负增长,大家还不如拿这些钱去买收益更高的保本理财产品了……反观有的专家,信口开河,口说无凭,最典型的就是那位提出“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观点的专家,被人笑话成中国将“返古”,重新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由于一些专家没有流动道德血液,没有社会责任感,9月13日《人民日报》以“房价会超80万每平方米?”为由头,对“雷语专家”进行了狠批。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专家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威望和影响力,决定了他们不能信口雌黄。正如《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指出:声望与责任的天平总是守恒的,声望越高,责任越重。一个总喊“狼来了”、缺少严谨判断和公正评论支撑的专家,往往只会被公众笑话,最后落得毫无权威可言。
专家也是人,也会说错话。对于说错话的专家,社会理应给以包容和宽容。但对于死不认错、死不悔改、不说人话的专家,公众当然会群起而攻之。古人云:“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恳请专家们珍惜声誉,莫再吓人——要么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潜心治学,要么像孙洁教授一样知民情、懂民意、说民情。
毛开云
■三言两语
●先并轨,再谈延缴年限。
——王萍
●缴费人的反对意见被理直气壮地无视了。
——袁裕来
●养老金缺口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过程及其逻辑,不应成为少数研究者垄断的研究成果,而应成为公共信息。这样就会给政府和民众都戴上了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紧箍咒。
——潘莹斌
●一想到要延长养老金缴纳年数我就难过,企业支付比例降低,工资又要降了。
——潘冰
●别把农民忘掉。
——杨光
●高增长、高税收、高积累,百姓的新三高。
——胡思思
●中国老百姓一辈子养着全世界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临了临了还要在养老问题上被算计一把。
——孟非
●你说交通拥堵,给你限号了。你说私家车太多,给你摇号了。你说油不合格污染空气,给你把油价涨了。你说房价太高买不起,给你征税20%了。你说出租车不好打,给你把钱涨了!你说养老负担重,给你延迟退休了!你说!你再说一句试试?
——丁忠明
●“专家”建议取消3天以上长假,“专家”建议以房养老,“专家”建议延长退休年龄,“专家”建议收取交通拥堵费,“专家”建议我们迟点拿退休金去做义工,61名专家建议把有安全风险的转基因水稻端上中国人的餐桌,我建议取消“专家”!
——王风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