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融资压力短期不容小觑 纾困地方债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5月02日 15:18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2日电 (记者杨溢仁 王鹤)在各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当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高峰却同期来临,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地方政府如何解决融资、再融资需求和举债风险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必须及早解决的重大课题。

  融资压力短期不容小觑

  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必然需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而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其中2012年、2013年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合计占2010年底债务余额的28%左右。

  地方经济发展有惯性,过去铺开的摊子不可能一下子紧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融资及再融资压力巨大。

  “现阶段地方债务的风险仍在于其融资状况的恶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认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向银行大量借钱,给银行造成了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违约,银行并不能够像对待民营企业或者产权明晰的企业那样,扣留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来冲销这类风险。”

  最近,包括惠誉、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就以“中国经济转型可能面临的波动以及不断积聚的地方债务风险”为由,先后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

  当前地方债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层的高度重视。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业界呼吁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地方政府应对再融资压力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城投公司等平台进行“借新偿旧”,中央政府也试图用代发地方债的方式给予帮扶。但不管通过何种方式举债,若对目前地方政府总体负债情况心中无数,那么制定解决方案就如“盲人摸象”。

  由此,从长远来看,业内专家普遍呼吁,应编制权威的地方资产负债表。

  “如果不对整体债务进行梳理和清算,那么政府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挑战,这也不利于顶层制度设计。”一位券商高管建议,“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以便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亦公开表示,搞清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首要工作。只有把债务规模搞清楚,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市政债符合全球主流趋势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造需要依靠拓展融资规模来实现。而西方国家当时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就是发行市政债。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市政债期限一般比较长,三十年或五十年,逐渐用财政结余来还款,这是比较合理的。“我国现在没有市政债,也不允许政府负债,虽然管理层也在想办法,以前是通过一些国有企业融资,现在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这些平台贷款就是地方政府的负债。最终还是需要一种长期的融资安排来替代,那就是市政债。”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早在今年初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提出,市政债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融资工具 。

  据了解,从历史上看,市政债和城市化进程关系十分密切。显然,与银行贷款比,市政债是在金融市场上的公开融资行为,需要披露信息和获得相应的发债评级,债券价格可以及时反映地方财力的稳健状况,既面临较强的市场约束,也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通过改善当地信用状况降低融资成本。而与一般公司债相比,市政债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授权公营机构发行,还会面临相应的财政纪律约束。

  “市政债的发行需要推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安国俊称,“之前的融资平台风险,实际上就是缺乏融资途径。但是,如果为其开了一个光明的‘前门’,就可以把隐性风险慢慢消化掉。中国未来还是应该以市政债的方式来解决地方融资的根本问题,这也符合全球化的趋势。”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