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西安斥资百亿平地造湖惹争议 面积比西湖大两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4日 23:37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9月12日,临近秋收,在距离西安市郊西南方向不到20公里的路边上,立着几幅巨大的西安昆明池项目意向效果图,不远处一组工人正在搭建门头、门架,“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的牌子已经基本装好。

  透过大片玉米地,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块十余亩大小的平整空地,按照西安市政府的计划,8年内,以此为起点将逐步建成一个拥有10.4平方公里水面的人工湖,这大约是西湖面积的两倍。

  这个最大的人工湖胜景建设并非一时心血来潮,“造湖的一个大背景是这几年秦岭生态环境提升较大,山区余脉水量很多,加上将来引汉济渭工程从陕南调水,这些湖可以成为蓄水库。”陕西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张宝通称。

  事实上,西安目前规划中最大的四座人工湖均为引汉济渭工程西安输水南线上的平原水库:昆明池——斗门水库、仪祉湖——沣河沣惠渠渠首水库、天桥湖——涝河天桥水库、太平湖——太平河入沣河口水库。

  引汉济渭是为了饮水,还是为了造湖?西安的百亿造湖冲动随即引发争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争议之下,实现造湖所需的取水、用地、资金等诸多要素仍悬而未决。

  “借道”引汉济渭

  不久前,西安提出“八水润西安”战略,计划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资600亿元进行水系生态建设,保护、改造、提升和新建5个引水、7个湿地、10个河系、28座湖池。目前,28座湖中已经建成了13个,如果全部建成,湖水总面积将超5个西湖。

  今年5月,西安市拟制定的《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规定,城市水景观、人工湖泊、娱乐性、观赏性、湿地等环境用水必须优先使用再生水。

  “西安这么庞大的造湖计划最大问题可能是水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道。

  据了解,目前在用水方面兜底西安造湖计划的主要是秦岭山区水和引汉济渭工程调水。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计划,引汉济渭调水主要是为受水区生活和工业用途供水,兼顾改善生态,而这里的生态主要是指渭河治理。

  不仅如此,按照陕西省目前的计划,未来引汉济渭调水将采用水权出让等方式分配。“现在与陕西的用水协议还没有签,但如果直接使用引汉济渭调过来的水造湖,估计西安用不起。”陕西省水利厅相关人士称。

  对此,西安方面的破解之道是将人工湖处理为调蓄水库。“引汉济渭工程引水量大,输水距离长,为提高供水保证率和调度灵活性,必须在沿路建设一批调蓄水库,我们现在已向水利厅提出了相关方案。”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

  “设计容量是渭河的1.5倍的关中配水管网正在兴建当中,调水成本很大,将来调过来的水大部分会通过这些管网供水,除了渭河改造,现在原则上还是尽量少进河道,这样就避免暴露在外白白蒸发。”参加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基础研究工作的专家这样介绍。

  冲动下的商业逻辑

  “挖一个湖,不单单是喝水、浇地的水利问题,还涉及环境、景观、宜居,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我建议将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大唐曲江旅游景观区建设纳入治水的整体规划中。”8月底,在西安市水务局主办的“八水润西安”规划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提供了这样的引水思路。

  事实上,水和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价值早已落入西安政府视线。去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前,投资20亿元建设的广运潭生态景区周边房价居高不下,“作为地产商,支持政府搞基础建设是有必要的,虽然我们投入了一些资金,但回报也很大。比如我们在西安浐灞的房子开始是每平米3000元,到世园会时楼王可以卖到每平米1.5万元。”参与西安浐灞生态区建设的一位开发商在西安的一次地产论坛上这样总结道。

  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建了湖,周边的地价成倍增长,就可卖地赚钱,这种逻辑在西安尤以“曲江模式”最为典型。

  据资深业内人士介绍,此种模式的大致操作流程是:先由管委会将成片的国有土地开发权以土地划拨的方式交给下设的发展公司,再由规划部门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设计包装,包括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实施步骤等都一一进行细化,通过统一策划、规划和统一造势引进社会资本,然后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即大量联合入区投资的开发商)进行建设改造,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后带动周边地价上升,政府再通过出让土地收益,接着进一步吸引投资。

  在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的计划中,水系面积相当于10个曲江水系,根据已经上报的《西安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规划》,“十二五”期间的总投资将超200亿元人民币,巨大投资下,这种运营手法势必登峰造极。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