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 正文

乐视的“本命年”危机:会像德隆一样大崩盘吗?

http://www.sina.com.cn  2016年11月14日 16:37  财经国家周刊公众号

  对于今天的乐视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理念输出和理想渲染过后,“结果”和“数字”才是本命年危机中的乐视唯一靠得住的“红腰带”。

  11月10日,是乐视12周岁的生日。

  很多年以后,这家以亢奋和激进闻名的公司,或许会忘了蛋糕的滋味,但他们准会记得,他们满怀期待迎来的第七个“宝宝”互联网金融业务,却为这场本命年的盛宴,带来了12年来最难熬的一周。

  11月2日,乐视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乐视“七大子生态”的最后一项被隆重推出,然而,“第三方支付牌照”缺失问题引发的质疑,直接导致当天午后乐视网股价暴跌7.49%,市值蒸发近66亿元。并在24小时之内,迅速发酵衍生出“乐视欠供应商一百多亿”、“已经被拒绝供货”、“缓发员工工资”等负面传闻。

  所幸,乐视生日前一天,两件大事冲淡了一周以来的风波,其一是9日上午的投资者交流会,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贾跃亭亲自出面回应投资者的质疑;另一件是乐视2017资源推介会,几大子业务拉来广告金主讲解营销合作模式和内容布局。

  雪上加霜的是,10日当天,一起事隔两年开庭审理的受贿案又将乐视带向话题中心,证监会投保局原局长李量被指控为乐视网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而李量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法庭将择日宣判。

  这场突然爆发、持续近十天之久的麻烦还在继续,这是触了本命年的“霉头”吗?

  一、丢了“红腰带”?

  民谣有言,“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本命年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故常被称作“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而本命年要系“红腰带”的习俗就是为了化解灾祸。

  乐视,恰恰被卡在了这道“槛儿”上。

  放在商业领域,“槛儿”反映的其实是某一段时间内未能化解的矛盾累积,在过去一段时间,乐视热衷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大胆自信、“蒙眼狂奔”的形象,它唯一的“红腰带”似乎就是让人云里雾里的话语体系。

  要知道,乐视是一个十分重视“措辞”的公司,在话语体系上,一直有一套完整的“外交”语术——“生态化反”、“跨界化反”、“开放闭环”,尽管贾跃亭和其他乐视高管曾多次在重要场合讲解乐视的“生态”战略,但外界几乎从未真正听懂过。因此,一个结果是,外界对乐视的支持还是反对基本取决于对贾跃亭的认同还是不信任。

  这样的好处是,在所有对于乐视“判断”的言论中,几乎只能听到“会成功”或者“看不懂”两种说法,鲜有明确的“必败论”,因为你对一样并不了解的事物,很难全盘否定。

  最近几次,这个“红腰带”渐渐失去了魔力。

  以最新导火索为例,尽管中行出身的乐视金融CEO王永利详细阐释了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乐视“第七大子生态”的重要地位,并公布了乐视金融的五年规划,但资本市场已经厌倦了为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买单。

  毕竟,投资人还是要靠数字说话,要取得回报。

  事实上,这场信任危机从乐视美国发布会就已经开始,那场事故的导火索是乐视的汽车业务。

  已投入百亿资金的汽车业务,量产计划一再拖延,从今年4月20日乐视超级汽车第一次亮相,到时隔半年后的美国发布会上由于意外临时从伦敦空运来的概念车,以及推至明年六月的量产时间,引发了外界对乐视汽车的质疑,直接导致发布会后上市公司乐视网的股价下跌。

  而这样一个前景模糊的业务,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被贾跃亭提为乐视资本结构中的一个独立体系,与上市公司乐视网、非上市公司体系LeEco Global(乐视生态全球)并驾齐驱,更加深了外界的怀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七大子生态”建成之日成了一个关键转折点,让焦点一下集中在了之前遗留下来的每个缺口上,将一向采取主动进攻姿态的乐视陷入了被动的危机。

  二、沉默与反思

  回顾整场危机,最让人意外的是,在2日股价暴跌当天,乐视并未迅速给出明确解释。第二天,也只简单发布声明,称此类传闻为“不负责任的抹黑造谣”,且上市公司乐视网并未发出任何公告。

  一直到四天后的11月6日,贾跃亭才发出内部信,反思“组织与资金面临的极大挑战”,算是正面回应的开始。又过了两天后的晚上,乐视网才正式发布公告,回应之前的种种传闻,给足了流言蔓延的充分酝酿期。

  这似乎有些反常,一向以“快”著称的乐视,怎么突然“反应这么慢”?

  投资者大会上,贾跃亭给出了答案——为了进行“战略节奏调整”,”乐视开了三天的反思会“,这其中暗示出多重信息。

  首先,三天的反思会,必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侧面反映了事情的严重和贾跃亭的重视。而“战略节奏调整”这一新名词,大概就是反思会的结果。

  于是,9日当天乐视的两场大会,从贾跃亭到各路高管,着重强调的一个词,是“战略节奏调整”,而不是“战略调整”,两字之差,差别重大。

  这表明乐视不否定自己做过的决定,如贾跃亭所说,“价值观、方法论绝对不能变,依然是战略决定组织”,而“节奏过快”正是外界最担忧的一点,有所坚持的反思,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当然,有质疑认为,投资者大会上,面对中信股东关于“资金问题到底怎么解决”的问题,贾跃亭并未给出具体方案,似乎只是在绕开话题。

  事实上,贾跃亭对乐视融资能力的批判性思考已经有所暗示,“外界都说乐视融资能力太强了,但是恰恰最薄弱的是资本部。我的股权融资更多的是靠质押、债权融资或者很多依赖个人的担保。所以融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

  因此,解决资金链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调整薄弱的“资本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贾跃亭有向股东解释,“在组织的能力的打造上会稍微放一些时间”,暗示希望给予耐心和支持,但这一次,一向喜欢愿景在前、行动在后的乐视却没有让股东空等,当天同时举办的“资源推介会”上,乐视全部子业务登台阐述,开始吸引广告主的注意。

  有接近乐视的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资源推介会的策划方正是“资本部”,而非一向主持各种发布会的“公关部”,这在乐视内部是一个并不常出现的部门,甚至有乐视内部人士表示,“平时都没听过”。

  贾跃亭在前面解释问题根源种种,各路业务在后面迅速采取措施补救,相互配合。这或许就是贾跃亭所谓“战略节奏调整”的开始。

  当然,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乐视积累的危机不是一次检讨、一场资源推介会所能解决,在乐视面前,还有更多实际问题。

  三、会像德隆一样大崩盘吗?

  在乐视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中,摆在首位的是关于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

  在谈到变革的方向时,贾跃亭说,“原来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6到12个月内把(美国)模式引到中国,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生态战略将会提前近一年进入到第二阶段,其中就包括了Content Open Eco(内容开放业务)这件事”。

  这似乎意味着,在中国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的乐视,试图通过移植美国的商业模式来找到盈利点。

  然而,美国的商业模式是否真的适用于中国?

  电视业务是个很好的例子,与中国受政策限制较多的情况不太一样,美国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以内容为例,乐视智能终端全球产研供总裁、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美国的内容版权格局已经相对稳定,价格也都非常高,因为在那儿是一个完全的付费市场,我们要想进去要找到一种新的模式,否则你进去别人根本不搭理你。”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模式还刚刚开始探索,何时、如何能够移植进中国,都是一件未可知的事情。况且,乐视也才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不足一个月而已。

  当然,在考虑盈利模式之前,乐视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尽管“七大子生态”已全部完成,然而,哪个都无法让人完全信服。

  在内容、手机、体育、大屏、汽车、互联网和云以及互联网金融中,除了强大的内容及初见成效的大屏生态,其他环节都有明显的硬伤。

  分别来看,萌芽期的汽车和“无证上岗”的金融业务,一直饱受诟病;还未形成规模的云业务,在技术上刚刚有了初步积累,正在面临来自大公司的挑战;出货量排到几大硬件子业务之首的手机,正面临供应链危机;乐视体育一直靠砸钱构筑版权帝国,然而,今年10月,在交了5000万的“学费”后,乐视体育与国安9个月的合作从僵局走向破裂,让人怀疑这种砸钱策略是否靠谱。

  2016年,乐视超级电视出货目标是700万台,手机出货目标是1500万部。

  这对于一家布局硬件才短短几年的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目前,在互联网电视领域,乐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互联网手机领域,乐视也凭借“买内容送硬件”的负利策略突飞猛进。

  然而,这样的数字却依然构筑在乐视所付出的高昂成本的基础上,而由于规模的缺乏,成本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每个板块资金需求都很大。

  同时,规模缺乏也使得生态间无法很好协同,处于相对割裂状态,而真正的生态是一个有机概念,不能人为割裂,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价值应该无间循环,共享资源,并有极高的平台集约性。

  在这种情况下,乐视只有把各项业务扎深扎实,并将各个生态有机衔接起来,这种突飞猛进的业务扩张才能更有意义。

  除此之外,乐视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公司过于倚重贾跃亭一人,贾跃亭成了公司的精神支柱和战略导师,甚至,成了危机时刻的最大公关。

  在乐视的前两次危机中,世人目睹了贾跃亭的两次公开哽咽。

  去年4月14日,刚刚经历了一场胸腺瘤手术并走出一场敏感事件质疑的贾跃亭,在采访环节有些哽咽;而今年的4月20日汽车发布时,贾跃亭再次泪湿眼眶、百感交集。

  贾跃亭的哽咽固然传递出创业公司的艰难,但也为乐视刻意渲染了一种悲情气氛,围观者喜恶参半。

  这一次,贾跃亭先是在全员信中“自愿永远只领取公司1元年薪”,而后在投资者大会上,贾跃亭又称,“我一家8口,现在只是住在一个不到200平的房子里面。我希望把所有的资金、精力投入到乐视生态之中”。

  诚然这一切都是事实,但是这种宣传手段,却导致贾跃亭的个人意志力在整个乐视体系中太过突出,以至于乐视看起来像是贾跃亭的梦想,无形中弱化了它的商业合理性。

  正如前德隆执行总裁虞涤新所说,在这波资金链危机中,“乐视最大的潜在风险就是贾跃亭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丧失”。

  一旦贾跃亭的话语地位下降,整个乐视将会陷入迷茫。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段时间,贾跃亭和他的乐视拥有足够大的格局,并为商业带来诸多创新。

  举个例子,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当马云提出互联网将实现从IT(信息科技)到DT(数据科技)的转变,从以“我“为中心到以“别人”为中心,从“尝试控制”到“增强人的能力”,实际并没有脱离一种技术范畴。

  而贾跃亭提出的ET(生态时代),强调从产品经济转为服务经济,用一种系统化的思维,试图整合一个水平分工过度的碎片化的市场,这在越来越同质化的商业时代,不失为一股清流。

  并且,即使在重重质疑下,乐视依旧保持着突飞猛进的攻势,就在刚刚,双十一的下午,贾跃亭发布微博晒出了京东平台的电视销售榜单,显示乐视TV高居榜首,达到2—5名(海信、TCL、创维、康佳)累计总和。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议题,“乐视会像当年德隆一样大崩盘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个或许有说服力的答案,是曾亲身经历过德隆崩盘全过程的虞涤新所给出的解释,“贾跃亭应该可以躲过这一劫,乐视也不会崩盘。因为信任贾跃亭的投资人已然被绑上战车,他身边的各种投资人都必须支持他,给他输血,让他更多地盈利。”

  但是,要多久才能渡过这轮并不太好解决的危机?答案还是未知。对于今天的乐视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理念输出和理想渲染过后,“结果”和“数字”才是本命年危机中的乐视唯一靠得住的“红腰带”。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