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初监管层严查配资开始,牛市的舞曲戛然而止,一个日成交量逾2万亿、流动性最强的市场突然陷入流动性黑洞,恐慌加剧断崖式下跌,形成巨大的市场断 层和价格缺口,数十万亿市值灰飞烟灭。而站立在地球顶之巅的投资者,毫无防范地从狂欢中醒来,并坠入了永恒的黑夜。 与此同时,6月7日开始,央行双降开启救市之路。
  • 2015.6.27央行宣布降准降息拉开救市帷幕

    【救市动作】央行在2015年6月27日宣布定向降准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七年来首次双降,虽然央行降准降准早有预期,可选择的时点在A股暴跌之后,仍被视为拉开了救市的序幕。

     

    【分析】央行祭出降准和降息大招在情绪面上稳定市场信心。同时降息降准,历史上并不多见,逻辑是社会流动性总体并不紧张,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降准,突出了政策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政策支持。

    反思

    反思:宣布双降后的6月29日交易日,A股盘中暴跌7%,完全不买央妈的帐。不能将双降单向地理解为维稳股市,双降主要还是为刺激实体经济。2016年以来,央行未直接使用降准降息等工具。而是选用“MLF+逆回购”的模式成为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重要手段。

  • 2015.6.29证监会一日之内连发两文安抚市场情绪

    【救市动作】6月29日,证监会紧急安抚市场:两融强平规模小,融资有增长空间。6月29日晚间,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养老金入市征求意见稿。养老金来了!6月29日,保险公司净申购公募基金数十亿元,主因认定牛市尚未结束。险资来了!6月29日深夜,证监会罕见表态:股价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发展。

     

    【分析】6月29日,证监会一日之内连发两文安抚市场情绪。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晚间表示,近期股市的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希望市场参与主体增强信心,理性看待市场,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反思

    反思:随着证监会对市场的安抚,一股神秘力量拉升权重板块,沪指收于4000点上方,汇金疑似出手,怒砸100亿申购四大蓝筹ETF,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股市向下趋势。现在的证监会不再过多直接干预股市,多次表态让股市恢复其本来功能,加强监管。

  • 2015.6.30基金业协会倡议私募“把握良机”

    【救市动作】6月3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30日发布倡议书,提醒投资者要客观理性认识股市运行规律,积极把握投资良机。6月30日,基金业协会倡议私募“把握投资良机”;13位私募大佬集体唱多。6月30日,国泰君安上调折算率并降低融资保证金。

     

    【分析】随着多重利好消息的发酵,6月30日这一天,沪指巨震10%后收涨5%,创六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反思

    反思:这一天的A股市场可谓久旱逢甘霖,迎来全场五折的壮观场面,据说这一天大妈们在营业部集体欢唱国歌“起来,起来!”。这一天,大家都以为国家的72小时黄金救援获得了成功。然而革命尚未成功!

     

  • 2015.7.1交易所下调交易费用 证监会放松两融限制

    【救市动作】7月1日晚间,深沪交易所宣布下调市场交易费用。而大跌发生时,证监会放松两融限制,由券商与客户自行协商解决。7月1日深夜,证监会接连放招: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展期、券商可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将强制平仓作为唯一处理方式、证券资产低于50万可继续融资融券、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从7月1日起,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公告不断,显产业资金信心。

     

    【分析】救市政策密集出台的主要原因是,7月1日沪指盘中突然跳水,连续失手4200、4100两大整数关口,所有板块全线翻绿。

    反思

    反思:可以看出,管理层连续的政策利好并没有止住股市继续下泄,反而使得股市反弹一小步,暴跌一大步,密集利好并不能支撑住泡沫化严重的股市。

  • 2015.7.2人民日报等官媒发声力挺股市

    【救市动作】7月2日,人民日报凌晨发微博“股市,今天见”、上证报头条“众志成城稳定市场预期”。7月2日,证监会:依法查处恶意做空者。7月2日,浙江20家上市公司呼吁:共同维护资本市场。7月2日,李克强: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7月2日,周小川: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7月2日,响应救市,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上调部分股票折算率。

     

    【分析】救市继续升级,李克强总理、周小川行长、官媒、上市公司等齐发声只为让疯狂暴跌的股市能够理性些。

    反思

    反思:资本市场就是金钱博弈的市场,股市的大幅上涨必然是资金推动上去的,去年高杠杆加速热钱进入股市,留下股灾隐患,这或许源于监管疏漏,或是源于机制缺失,总之有效控制融资、杠杆等必然是我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一步。

  • 2015.7.3上交所和深交所暂停IPO

    【救市动作】7月3日,央行主管报纸暗示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恶意做空。7月3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将大幅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240亿元增至1000亿元。7月3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增资意在扩大业务规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7月3日,证监会提示减少ipo数量;在国务院直接干预下,上交所和深交所共28家企业暂缓ipo,并退还已申购资金。7月3日,证监会表示中央汇金公司已入市操作,买股救市。

     

    【分析】在市场不断呼吁暂停IPO来救市时,该利好如期而至,在市场继续下砸的过程中,能想到的救市政策接踵而至。

    反思

    反思:证监会继续发声、IPO也暂停了,汇金也正式入市买股了……但是面对兵败如山倒的股市时,真的有用么,回过头来看,至少短期之内并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 2015.7.4-7.5央行:给予证金无上限流动性支持

    【救市动作】7月4日,25家公募基金表态,将积极申购偏股型基金。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宣布出资购买不低于1200亿元蓝筹股。7月5日,央行宣布给予证金公司无上限的流动性支持,证监会确认中央汇金已买入开放型基金指数etf。中金所限制期货开仓,特别是限制恶意开空仓。

     

    【分析】证金公司大幅增资,并通过资金杠杆放大,意味着证金公司可以向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反思

    反思:救市平准基金不可能永远干预下去,必然要择机退出,但由于救市过早、高位被套,意味着救市平准基金退出较难,要等较长时间。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两市至少有1226只股票有证金公司、中央汇金或外管局旗下实体介入,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43.29%;其中证金汇金持有数占流通股2%及以上的股票有666只。

  • 2015.7.8证监会:大股东及董监高半年内不得减持

    【救市动作】7月7日 两市停牌公司总数在1000家左右,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7月8日 证监会要求大股东及董监高半年内不得减持。央行表示将为证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持。证金公司已向21家证券公司提供2600亿元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

     

    【分析】股市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从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股市彻底失去了流动性,炒股十年的老股民都迷茫到不知该如何操作,股市在重重利好干预下却仿佛走到了一个死胡同。

    反思

    反思:目前来看,减持规定已起到一定的效果,出台该项政策后上市公司主动增持,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承诺不减持”,向市场传递其对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对稳定股价的诉求。但是中国股市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存在明显不足,包括增减持、退市、监管等机制还不完善,股灾让领导层看到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2015.7.9起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

    【救市动作】7月9日 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至此大规模维稳政策告一段落。7月30日起,超过40个异常账户遭限制交易或口头警告,其中包括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美国Citadel拥有的国信期货司度贸易账户。

     

    【分析】这段时间政策不断升级,护市意图越发明显,可市场却出乎意料地一次又一次不买账,非但不回涨,反而一次次以更大的跌幅打脸救市政策。国家机器正式严打恶意做空了

    反思

    反思:“A股保卫战”正酣,除了财经口的各大部委,公安部加入战团。会同证监会排查近期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显示监管部门要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动作。经过一轮惨烈的去杠杆和流动性短暂危机之后,A股上演了惊天大逆转的好戏,两市逾1200只个股封上涨停,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在轰炸式利好的攻击下终于有所缓解。

     

  • 7月初至8月末证金救市资金至少1.5万亿

    【救市动作】证金公司以类似“平准基金”的身份大量购股。从7月初入市至8月14日证监会宣布“一般不入市操作”,用于救市的资金总额至少为1.5万亿元。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9月30日,在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共现身1365家上市公司,占据a股49%,其中沪市561只、深市主板233只、中小板354只、创业板217只,购买量占a股流通股总量的7%左右。

     

    【分析】这轮股灾止跌,证金救市资金的不断介入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股灾末期人们恐慌情绪的稳定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反思

    反思:国家队资金暴力进入股市,效果显著,但是“国家队”救市资金终将会有离开的一天。虽然证金公司表示,今后若干年,中国证金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但是进则有用退则无声,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