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4日 16:55 《财经天下》周刊 

  文字|谭松珩

  仅仅在金融市场上加杠杆,而实体经济并没有加杠杆,并不会让牛市转向,这头牛将顽强且温和地让投资者们继续享受上涨;而如果实体经济也在加杠杆,问题可就严重多了:当泡沫破裂时,牛市将就此终结。

  最近股市的疯涨疯跌,让各种新进股市或没进股市的同学们有些惊慌失措,有说这是监管层刻意打压场外高杠杆融资;也有说这是国际资本趁着A股杠杆较高来做空,打金融战的;不过要我说,归根到底,股市这样高波动性、快牛快熊迅速转换,都是高杠杆带来的脆弱性导致的。

  那么同学们肯定会问,高杠杆会不会导致牛市终结,甚至经济崩溃呢?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什么是杠杆以及不同类型的杠杆对经济的影响讲起。

  小谭手里拿着20万元,想要投资一个小餐馆。他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个店每年可以赚6万元,他的投资回报率是30%,还不错。不过,小谭还可以从亲朋好友那里再借20万元,同时开两家店(如果他拥有管理两家店的能力),那么每年他就可以从两家店里赚到12万元,他现在的投资收益率就变成了12/20=60%,算是非常可观了。

  这就是财务杠杆。说白了,就是借钱——借钱买房、借钱炒股票、借钱开餐馆,这些行为的共同点就是用少量本金撬动巨大、昂贵的资产——恰好就像物理学中的杠杆那样,用很小的力就能够撬动巨大的物体。

  经济学家们一般都会倾向于从使用杠杆的主体来进行分类。我们常常听某某经济学家分析说,我国现在是政府和企业加杠杆、居民不加杠杆云云,实际上就是以主体来进行分类的。今天我要说的是以被撬动的客体进行分类的——加杠杆由此被分为两类:实体经济加杠杆和金融市场加杠杆——如果你借了钱是买房、买车、开办企业,这就叫做实体经济加杠杆;而如果你借钱是炒股票或是炒期货,这就叫做金融市场加杠杆。

  从风险管理角度说,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金融市场加杠杆时有一个相对活跃的市场控制风险——当你借钱买的股票下跌到一定点位时,借款人会强行平仓以保证资金安全,这叫做市场风险;而实体经济加杠杆则缺乏这样的市场,使得借款人的风险控制措施极为缺乏,除了处理抵押物,基本没有别的办法了,这叫做信用风险。

  在1980年代,美国由于长年累月的通胀和股票熊市,扩大再生产变得极其昂贵,收购公司则变得极其便宜。在政府主导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杠杆收购狂潮拉开序幕——德崇证券的米尔肯成为了垃圾债券之王:他为企业提供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过桥贷款等资金安排,让竞争对手或公司管理层有足够资金来收购公司的股票。这一类加杠杆来投资股票市场的行为,自然属于金融市场加杠杆。加杠杆推动股市暴走,直至1987年音乐戛然而止。1986年底SEC调查博伊斯基、次年调查米尔肯,终于让垃圾债券市场门可罗雀,断了推动股市暴走的资金来源——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暴跌近20%,无数人悲观地认为牛市已经结束了。

  还是美国。为了摆脱互联网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美联储大幅降息,释放流动性以刺激房地产发展——它也确实做到了:在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和低利率环境的推波助澜下,美国普通人玩起了“贷款买房-优惠利率到期前高价卖房-卖房后再度贷款买房避税”的资本游戏。房子越盖越多,房价越来越高,而普通人的财务杠杆也越来越大,这是实体经济加杠杆。2006年底到顶之后,房价高位盘整半年,终于下跌,最终也引起了贷款人的违约行为——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房价不涨、卖不掉,于是贷款人违约、银行低价处理抵押房产,推动房价继续下跌,更多人违约,更多房产被打折处理——金融机构终于撑不住了:贝尔斯登以低价被收购、雷曼兄弟倒闭,而美股则再度暴跌,无数人悲观地认为牛市结束了。

  一个是金融市场加杠杆,一个是实体经济加杠杆,泡沫破裂时都导致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那么两者结局如何?是不是股市都由此步入熊市?答案是“不”。1987年10月股灾,美股大跌20%后,11月续跌8%,到当年12月出现了反弹迹象:这头牛不光没被打死,还将股市顶向了前所未有的高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股市上涨了超过400%,并在2000年逐渐达到顶峰。而2007年次贷危机逐渐爆发后,这头牛则已经被熊给撕裂了,短短一年间,美股下跌了超过50%。

  所以结论很明显——仅仅在金融市场上加杠杆,而实体经济并没有加杠杆(意味着经济本就比较差),并不会让牛市转向,这头牛将顽强且温和地让投资者们继续享受上涨;而如果实体经济也在加杠杆(意味着经济逐渐走入滞涨),问题可就严重多了:当泡沫破裂时,牛市将就此终结。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