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美股评论:超级回报基本都是扯

2014年06月02日 21:4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读:投资通讯专家、MarketWatch专栏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撰文介绍了各种不同资产的长期表现情况,指出几乎没有投资顾问能够持续超越大盘,建议投资者理智对待自己的预期,脚踏实地去投资。

  以下即赫伯特的评论文章全文:

  5月间的Las Vegas Money Show上,一款名为“最佳选择软件”(Best Choice Software)的产品拼命想要获得所有顾问的注意力。

  在推销视频当中,软件的发行者,一家佛罗里达Bradenton的公司大肆吹嘘,有一位用户使用这款交易软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当中,将一千美元炒到了二三十万美元”——折算下来,这相当于年回报率25000%甚至更高。

  公司创始人德克尔(Sunny Decker)接受采访时倒是澄清说,这种量级的回报在他们公司的客户当中,不见得就是典型情况。

  这次拉斯维加斯展会上,我也是发言人之一。并不出乎预料的是,我发现在这里,几乎没有谁对我所描述的数字感兴趣——现实角度说来,可以接受的长期回报也就是年平均10%到12%。

  其实,就是我所说的数字,也算是够慷慨了。1929年1月到现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平均上涨速度是9.4%。相比之下风险较高的小型股票群体,倒是给出了两位数的回报,但同期内地成绩其实也只有11.9%。

  毋庸赘言,这些回报数字反映的是大量股票共同点表现,如果你能够机敏地选择到正确的个股,或者是把握好进入和离开市场的时机,理论上说完全可能获得更好的表现的。

  问题在于,这种可能性基本上也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多年来,不知道多少次研究都发现,那些想要超越大盘的理财顾问们,其绝大多数的长期表现都落后于大盘,哪怕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高手,年平均表现也比指数基金好不出几个百分点。

  《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200份投资通讯就是一个例子。过去二十年间,这些通讯中表现最好的投资模型是约翰逊(Marc Johnson)Investment Reporter通讯的“平均风险”组合,年平均回报率超过标普500指数6.6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个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数字了,但即便如此,距离很多投资者所乐意接受的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共同基金行业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理柏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股票共同基金近二十年回报率的比较当中,T. Rowe Price 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 Fund(PRMTX)胜出,年平均回报率超过标普500指数6.1个百分点。

  哪怕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长期投资者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65年至今的年平均表现也只比标普500指数好出9.9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位巴菲特,不久前在他伯克希尔(BRK.B)公司的年会上还发出了警告,说他未来的表现可能不会有过去那么出色。

  不要忘记,我们前面所介绍的那些,都已经是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所能够指望的最高水准了,而一位典型投资顾问的表现要糟糕得多。比如我追踪的投资通讯表现中值年平均落后标普500指数1.3个百分点,美股基金中值落后0.3个百分点……

  当然,如果单单是短期内,我们确实可能听到比前述好得多的回报数字。问题在于,飞得再高的火箭,最终不可避免地还是要落回到地面上。当一位顾问向你许诺巨大的回报时,你几乎立刻就可以肯定,要么是这位顾问在误导你,要么是他本人被自己辉煌的短期表现误导了,后者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你最合理的反应已经不言自明了——别理他。

  既然绝大多数股票投资顾问的表现都落后于大盘本身,那么要投资美股,显然最安全的选择还是基于大盘的指数基金。

  那么,美股之外的其他资产门类呢?遗憾的是,这些资产的历史表现数据也是大致如此。1929年至今,长期美国国债的年平均回报率为5.5%,长期企业债券略好一点,也不过6%。

  商品的数据无法回溯到1929年,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体现1959年至今所有公开交易商品期货合约表现的指数。整体而言,这一指数那时到现在的历史表现和美国股票极为相似。

  当然,虽然最终的回报相似,但是商品和股票价格变化的趋势却不相同,这就意味着商品可以在外面的投资组合当中扮演一个有价值的角色,让其更加多元化。

  海外股票共同基金的数据也无法回溯到1929年,但是理柏公司可以告诉我们,在过去二十年间,海外股票基金年平均表现的中值确实落后相应市场本身2个百分点。

  和商品类似,海外股票与美国股票之间关联没那么密切,因此也可用于多元化。

  萨琴格(Mark Salzinger)的No-Load Fund Investor通讯也是我所追踪的顾问中近二十年表现最佳者之一。他的建议是,投资者应该将50%资金投入大型美股,10%投入小型美股,10%投入海外股票,其余投入投资等级美国债券。

  至于商品,萨琴格建议还是避开为好。不过,如果你相信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可怕的恶性通货膨胀周期”,那么就可以考虑减持股票,将相应的份额转给商品,最高可以到20%。(子衿)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山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邪教成员
  • 体育意大利名单:米兰3将 里贝里恐无缘世界杯
  • 娱乐小虎队师姐自杀 遗言:人家叫我这么做
  • 财经杭州东莞“房价备案”被指变相限降
  • 科技微软小冰遭微信封杀:被指违规
  • 博客丹麦女神为何迅速征服中国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清组图:俄罗斯高考生紧张的双手抱头
  • 王海滨:核心地带的房地产有多坚挺?
  • 融冰之旅: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
  • 陶冬:欧洲再放水 日本收入仍蹒跚
  • 谢作诗:替农业部驳中国粮食威胁论
  • 苏培科:A股市场信心去哪了?
  • 蓝猫:股市的局部火花在闪耀
  • 李锦:国企员工持股可以缓行
  • 慕容小散:为什么是房地产?天问!
  • 罗天昊: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
  • 洪榕:中国股市全面走牛的最后希望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