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永群
隶属长江中下游的安徽,虽没有江西、湖北等省旱情严重,但上游补水不足,加之长期没有有效降水,守着长江、淮河境内流过,也只能眼看着省内水库、河流渐渐耗干。眼下又值沿江、江淮地区夏收夏种之际,水稻产区出现了等水插秧现象,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旱情急转直下。
雨情、水情推动旱情愈演愈烈
“这次夏旱实际上是去冬今春干旱的延续,消耗的水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蓄水量锐减,中型水库蓄水比常年同期少三成,塘坝蓄水量占正常蓄水量的9%,小型水库蓄水只有正常蓄水量的16%,266座小型水库干涸,淮河以南小型塘坝基本干涸。全省有269条小型河流断流。马鞍山市石臼湖干涸。”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 2011年以来安徽降雨异常偏少,部分地区创历史最低值,由此造成河道水位偏低,部分小河流断流;河湖库塘蓄水锐减,部分小水库、塘坝干涸。
安徽省防指提供的数据显示,雨情方面,今年1月1日至5月29日各区域平均降雨量为:全省1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较1978年、1994年和2001年分别偏少三成、五成和四成。其中淮北125毫米、大别山区196毫米、江淮之间162毫米、沿江江南239毫米、皖南山区29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四至六成。除大别山区外,淮南以南地区降雨偏少为1952年以来第1位,重现期达60年一遇。淮河以南地区与历史典型干旱年份1978年相比,偏少三至五成;比1994年偏少二至五成;比2001年偏少二至四成。
由于来水不足,5月30日,长江安庆至马鞍山段水位比常年同期低4.00至2.30米,比1978年同期低3.2至2.0米,比1994年同期低3.0至2.1米。受三峡放水影响,安徽段长江干流水位有所上升,但近日又开始回落。安徽境内另一大河流淮河,总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二成。
担负着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重任的湖泊水库方面,截至5月28日,安徽省内的武昌湖、菜籽湖、破罡湖、白荡湖和升金湖的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少八成。全省100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二成;比1994年同期少二成。其中江淮之间部分中型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少五至七成。有10座中型水库蓄水不足200万立方米,接近死水位。
首保饮水,全力抗旱
“如果仍无明显降雨,江河和水库水位持续下降,人畜饮水困难将进一步加剧。”纪冰说。
截至5月27日,安徽全省共有22.44万农村人口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巢湖、宣城、马鞍山、芜湖、安庆、池州等市部分县区。
造成饮水困难的原因,纪冰给予了解释。一是已建部分供水工程水源为地表水的,由于江河水位偏低,部分水库达到死库容,取水口无法正常取水。二是部分山区、丘陵区平时饮水靠山泉。目前长时间无雨,山泉干涸,造成饮水困难。三是部分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尚未覆盖,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群众日常使用的手压井打不出水。
农业方面,安徽省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安徽全省水稻栽插面积预计3143万亩,其中淮河以南2730万亩,淮河以北413万亩。已完成早稻栽插400万亩,一季稻栽插约440万亩,尚有2300万亩一季稻待栽插。
对于需水量,纪冰进行了分析,按照水稻泡田定额120立方米/亩测算,现有水源可基本保证1870万亩一季稻栽插用水;由于工程失修、渠道淤塞、河流、湖泊水位低、河湖库塘蓄水少等原因,通过应急修复提水设备、架机翻水、清淤渠道等措施,可解决丘陵区的200万亩水稻用水困难问题,但地处山丘高岗地的230万亩将严重缺水,难以栽插。
“在地小麦5月30日前后将进入全面收割期,6月5日后麦茬地水稻栽插进入用水高峰,已栽的800多万亩水稻随着气温的升高需要抗旱保苗,待栽的麦茬田需抗旱泡田,下一阶段需水量大,需水时段集中,无论是供水量还是水利工程输配水能力都明显不足,农业用水将出现紧张局面。与此同时,前期已经解决的22.44万人临时性饮水的供水难度更大,新的困难又在出现。如果到6月10日前仍无明显降雨,部分山丘高岗地农田将无水栽插。”纪冰说。
5月29日,安徽省防指对淮河以南地区启动《安徽省抗旱预案》Ⅲ级响应,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力抗旱保夏种,并要求各地要有抗大旱、长期抗旱的思想。目前,安徽累计有225.7万人投入抗旱,投入抗旱资金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