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一季度GDP增长11.5%左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 05:5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家信息中心5日在中国证券报独家发布的报告称,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同比增长11.5%。同时物价总水平进入上升通道,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可能上涨2.5%左右。

  报告称,由于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以及工业品库存回补等因素,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回升,将达到11.5%左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通胀预期明显回升,预计一季度CPI和PPI可能分别上涨2.5%和5.5%。央行等部门可更多运用各种数量型政策工具,防止信贷需求过度膨胀,改变流动性过分宽松的局面。

  报告建议,应落实完善已出台的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调控房价,严格抑制投机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报告全文

  刺激政策继续显效 库存回补推动增长

  ——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2009年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2009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执行力度、宏观经济回升以及资产价格上涨均超过预期。政府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政策激活了住房、汽车等中期消费热点,外贸进出口虽大幅下降,但保住了市场份额。此外,居民消费物价年底前由负转正,通胀预期明显增强。

  经济增速逐季回升,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2009年,我国实现GDP总量335353亿元,按年平均汇率6.8311计算,约为4.9万亿美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7%,超额完成“保8”任务。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6.2%、7.9%、9.1%和10.7%,呈现出逐季回升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0.6:46.8:42.6。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刺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加码,地方投资积极性使实际新开工投资规模大大超过4万亿原计划,也带动了新增贷款大大突破5万亿的预期计划。政策刺激力度超预期迅速扭转了经济下滑趋势,并带动全年经济增长超预期。与此同时,房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超预期上升,带来了通胀预期的显著增强。

  工业生产快速回升,企业效益逐步改善

  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快速回升。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增幅较上年低1.9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9.7%和11.5%。工业生产呈现逐月快速回升的态势,特别是重工业加速回升,轻重工业增速差扩大。重工业增速由前两个月的2.7%大幅回升至12月的21.4%,轻工业增速则由前两个月的6.5%回升至12月的12.1%。其中,在11月份重工业生产增速比轻工业生产增速快9.6个百分点,创1998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11月份利润增速大幅转正。2009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较前5和前8个月的增速分别提高30.7和18.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在11月份实现大幅正增长。

  国内需求高速增长,国外需求大幅减弱

  政策带动投资高速增长。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9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0.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3.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9个百分点,为1990年开始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统计以来最高实际增速。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92.3%,显著高于1978-2008年36.7%左右的平均贡献率水平,对GDP的拉动为8.0个百分点,形成“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应对危机政策刺激下的非正常应激运行状态。

  政策激活住房、汽车等中期消费热点。2009年全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5.5%,实际同比增长16.9%,创1985年以来年度最高水平。在扩大消费政策的刺激下,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大幅升温,均出现超出预期的井喷式增长。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2009年全国汽车销售高达1364.48万辆,成为全球新车第一消费大国,同比增长46%,其中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3%。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为4.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52.5%,略高于2008年45.7%的贡献率水平,也高于1978年以来45%左右的平均贡献率水平。

  外贸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年底增速由负转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2009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4.2%。2009年一季度形势最为严峻,5月份以后,进出口降幅开始减缓,12月份外需进一步好转暖,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我国国内需求增长强劲,进口在11月份增长26.7%,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2月份增速高达55.9%。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44.8%,显著低于1978-2008年8%左右的平均贡献率水平,对GDP拉动为-3.9个百分点。

  年底前物价由负转正,房价快速上涨

  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CPI)同比增速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12月份在北方地区数十年来最寒冷天气导致蔬菜等食品价格飙升的带动下上涨1.9%,主要是食品上涨了5.3%,拉动了CPI上涨1.74个百分点,居住支出价格上涨1.5%,拉动CPI上涨0.21个百分点,这两项加在一起是1.95%。全年CPI累计下降0.7%。2009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在连续11个月下降后,12月份首次转为上涨1.7%,全年PPI累计下降5.4%,不过,PPI环比自4月份起连续9个月正增长。

  房地产价格大幅飙涨。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同比房价自6月份转正后加速上涨。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11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比上一轮房地产价格高涨时期的2007年高20.8%。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2007年下半年的高点,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接近或超过2007年的高点。

  一季度我国GDP有望增长11.5%

  一季度我国经济将呈现出继续回升趋势,初步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约11.5%左右。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

  一季度,推动工业生产的积极因素主要有:(1)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基钦周期的短周期再库存化阶段,特别是强烈通胀预期使得能源原材料库存回补需求大增,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2009年住房、汽车市场火爆拉动钢铁、建材、化工以及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3)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企稳回升使得外需有所恢复,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有望稳步增加。(4)去年同期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工业急剧下滑的低基数因素,使得一季度工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特征。(5)2010年1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8%,虽然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但该指数已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0.5%和59.9%,均连续12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增长显著,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当然,2009年闰二月,较今年工作日多一天,此外,数十年罕见的寒冷天气导致北方部分地区取暖用气紧张,大雪影响电煤运输进而使得个别地区电力出现紧张,因而极端天气将对部分工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随着工业品库存的逐步回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将延续去年四季度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7.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加快

  一季度推动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政策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消费刺激政策大部分得到延续,并不断完善和加大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与上年初以“投资”为抓手遏制经济下滑不同,今年消费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着力点。(2)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有助于消费水平提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远高于1979-2008年30年均7.2%的增速,农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5%,高于1979-2008年平均每年7.1%的增速。目前,劳动力市场由危机后一度农民工返乡潮变成“招工难”,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劳动力供应紧张,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3)一季度汽车、家电等消费热点市场仍然活跃,有助于带动消费增长。(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保续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提高退休金以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有助于改善收入预期,提升居民消费信心。(5)与上年同期负增长不同,消费品价格的回升会推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

  抑制消费的因素主要有:(1)“家电下乡”等政策效应衰减影响农村消费增长。(2)进入冬季以来寒冷天气导致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特别是食品开支增加会挤出中低收入群体的其他商品消费。(3)近期股市低迷、针对房价的调控政策等导致居民财富效应降低,并影响居民消费信心。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8%左右,考虑到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速较上年同期略有放缓。

  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调

  一季度有利于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前期新开工项目非常多,后续在建投资规模较大。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7.2%。(2)年初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很高,各地都想赶在刺激政策退出前加大投资规模,特别是许多地方以国家级区域规划的名义加快投资步伐。2009年,珠江三角洲、海西经济区、深圳综改试验区、江苏沿海、横琴岛、关中―天水、辽宁沿海、长吉图、黄河三角洲等九个区域发展规划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3)近年来一季度贷款规模都比其他各季度大,特别是宽松政策惯性有助于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规模。2003年以来的最近七年,新增贷款规模均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征,一季度平均新增贷款规模占全年总新增贷款的比例为35.8%,特别是2009年占比高达47.8%。今年也不例外,一季度新增贷款估计在3万亿元左右,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40%左右。(4)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增强投资积极性。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以及价格水平的止跌上涨,企业利润由上年初的大幅下挫逐步转为快速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前两个月同比下降37.3%,而到11月份同比大涨72.8%,1-11月累计同比增长7.8%。

  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投资调控政策做出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2009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1-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比1-11月回落1.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已持续几个月小幅下行。(2)中央投资增量减少。尽管4万亿投资计划中1.18万亿中央投资分两年实施,但从增量来看今年明显下降,特别是与去年初快节奏下拨中央投资相比,今年初将会放慢步伐。(3)尽管新增贷款规模仍然较大,但从增量来看有所放缓,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增速将会明显下降。从政策方向来看,将严控新上项目贷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贷款。同时,为了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央行决定自1月18日起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窗口指导、央票发行以及规范二套房贷、土地出让金首付提高到50%等政策都在收紧流动性,特别是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从严将对地方项目有所约束。2009年后期,地方项目投资增速开始回落。1-12月份,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2%,比1-11月回落达1.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2.5%左右,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外贸出口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推动外贸出口好转的因素主要有:(1)世界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运行仍处于基钦周期中的库存回补阶段。大部分国家在回补库存的要求下,将进一步增加产品采购规模,国际商品市场表现趋于活跃,全球贸易增长将有所恢复。同时,各国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去年同期世界经济处于最困难阶段等因素,使得一季度世界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2)2010年继续坚持稳外需、保份额的外贸政策。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3)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仅升值1.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目前,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较大,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巩固外贸出口回稳趋势,维护国内企业利益,我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将继续维护汇率基本稳定。(4)基数因素将推高一季度进出口增速。去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大幅下降了19.7%,进口降幅更是高达30.9%,较低的基期因素将推高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速。

  不利于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各国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深受其害。美国对中国的轮胎、铜版纸及钢丝层板等产品,欧洲对中国的钢铁制品、葡萄糖酸钠和铝质车轮等产品实施了贸易制裁,印度等国对中国产品展开贸易救济调查,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在一季度逐步体现出来,所涉及相关产品的出口乃至行业的发展将遭遇重大打击。(2)世界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仍是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增长,难以强劲复苏。同时,欧美国家在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影响下,短期内过度消费的模式受到了较大打击,居民个人储蓄率出现快速回升,对进口需求减弱。

  综上所述,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特别是进口将出现大幅恢复性增长,预计一季度出口额将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额增长32%左右,贸易顺差将达到43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31%左右。

  物价总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一季度,推动物价回升的主要因素有:(1)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大量流动性成为物价上涨的基础。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9.59万亿元,接近调控目标5万亿元的一倍,M1、M2期末值同比增长32.4%和27.7%。货币乘数由国际金融危机之初的3.8左右回升至目前的4.4,基本接近2001-2008年4.5的平均水平。(2)数十年来最寒冷的天气使得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升,同时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带来食品价格的稳步回升。(3)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稳步上行以及热钱流入等因素会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4)200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五升三降,每吨汽柴油出厂价累计上调1520元和1390元,分别上调了27.2%和28%;下半年以来,国家上调电价、各地普遍上调水价等。政府公共产品价格的上调对今年物价形成一定推动作用。(5)翘尾因素成为推动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测算,由于2009年基数带来的一季度CPI翘尾因素为0.9个百分点,1-3月分别为0.8、0.8和1.1个百分点。一季度PPI翘尾因素为4.3个百分点,1-3月分别为3.7、4.5和4.8个百分点。

  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1)目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仍然明显大于总需求,工农产品供给充分,特别是工业领域普遍存在复杂的产能过剩问题,总体供求关系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2)食品历来是我国物价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目前国内粮食供给有保证,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国内粮食连续六年丰收,粮食供给形势大为改善,国家储备粮库充裕。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亿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2009年中储粮收购的粮食和油料数量创下新高,全年中储粮收购各类政策性粮食和油料8937万吨,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8%。生猪供给同样充足,2009年末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4%。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左右。

  如何认识一季度的经济高增长?一要清醒认识经济回升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我国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我国经济运行刚刚开始从危机冲击后的应激运行状态向正常运行状态过渡阶段,还没有进入政府刺激政策退出后仍然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正常运行状态。二要清醒认识历史基数低对短期数据的重要影响。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6.2%,2010年一季度GDP增长11.5%左右,似乎超过了中国9.8%的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但即使政策力度不作出调整,2010年后面的三个季度会因基数抬高而呈现增速回落,一季度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三要看到库存回补对经济回升的短期影响。由库存调整引起的三年左右一轮的最短经济周期波动(基钦周期)历史统计规律证明,典型的去库存化引起的经济下滑约四个季度,库存回补推动的经济回升也约长四个季度,另外四个季度是过渡阶段。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的全球库存回补将有利于2010年二季度之前四个季度的经济回升,但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短期指标将不如前面四个季度那样亮丽。

  2010年一季度主要指标预测表(单位:亿元,%)

  指标 2009年四季度 2009年全年 2010年一季度

  实际 实际 预测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GDP 117536 10.7 335353 8.7 75507 1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7.9 - 11.0 - 17.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9789 23.3 224846 30.1 34317 22.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60962 24.8 194139 30.5 28863 22.5

  房地产投资 11182 12.7 36232 16.1 6100 25.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5667 16.5 125343 15.5 34631 17.8

  出口(亿美元) 3550 0.1 12017 -16 2848 16.0

  进口(亿美元) 2944 23.2 10056 -11.2 2418 32.0

  外贸顺差(亿美元) 606 -47.7 1961 -34.2 430.0 -3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7 0.7 99.3 -0.7 102.5 2.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7.9 -2.1 94.6 -5.4 105.5 5.5

  M0(万亿元、期末值) 3.82 11.8 3.8 11.8 3.78 12.0

  M1(万亿元、期末值) 22.0 32.4 22.0 32.4 22.8 29.0

  M2(万亿元、期末值) 60.6 27.7 60.6 27.7 66.3 25.0

  注:1.GDP、三次产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可比价格,绝对值为现价。

  2.其余指标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