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学人9月26日封面文章:为金融创新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11:52  新浪财经
上图为《经济学人》9月26日封面图片
上图为《经济学人》9月26日封面图片

  本期《经济学人》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日渐流行的移动通信与银行汇兑业务结合的服务模式。它对那些缺乏正规邮政和银行设施的边远地区帮助极大。然而,要想让此金融创新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开,移动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监管者都还需进一步努力。

  曾是富有雅皮士玩具的移动电话在短短数年内已变成世上最穷人群的经济潜力。移动通信弥补了交通状况不佳,邮政低效等基础设施不足的缺憾,使信息能自由流通,让市场效率提高,充分释放出人们的创业精神。所有这些都对经济增长带来直接影响:据世界银行推算,典型发展中国家内,每百人多拥有10部移动电话可推动GDP增长0.8%。最新研究发现,全球有40亿部以上手机在使用,其中四分之三在发展中国家,甚至非洲每10人就有4部手机。

  在手机如此普及情形下出现了新商机,即让现金能像文本文件一样迅速流动的移动货币(mobilemoney)业务。在发展中国家,街角零售店是人们购买现金充值卡的地方。移动货币服务让小零售商起到像银行分支机构的作用。这些店主收取了买卡人的现金后,通过发送特定文本信息给购卡人的移动货币账户充值。之后,购卡人就可通过特定文本信息,将现金转给其他注册用户。后者可通过自己地区的街角零售亭提取现金。购卡者也可向未注册的用户汇现金,他们在收到有密码的文本信息后便可以此为据提现金。

  至今最成功的此业务是由肯尼亚的Safaricom电信公司2007年发起的M-PESA服务项目。目前它已有近700万用户,而该国3800万总人口中有手机的人数达1830万。M-PESA最先起源于在城市打工,并要将收入汇回家乡的年轻男性中。现在M-PESA已可用于支付从学费到出租车的各种服务费用。类似作法在菲律宾和南非也很流行。

  将移动货币业务扩展到一些更穷,特别是非洲和亚洲的国家能对当地带来巨大影响。此服务更快捷、价格更低廉,它比邮政、银行或通过长途车司机转交现金方式汇款更安全。边远地区收款者也无需花很长时间乘车跑到最近银行去取款,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生产。据近期研究结果发现,自开始推广移动银行(mobilebanking)后,使用M-PESA的肯尼亚家庭收入增加了5-30%。

  移动货币业务也为缺乏储蓄账户、信贷和保险服务的数十亿人群奠定了今后面对正规金融服务的基石。尽管由于监管原因M-PESA账户不付利息,但该服务仍被人们用作储蓄账户。有了如此救急、且数目并不多的储蓄现金,可让穷人们不必再为应付突如其来的像治病等急事而出售牲畜,或让孩子辍学。移动银行也比以养牛和收藏黄金等储藏财富的方式更安全,比社区储蓄计划,或将存款单藏在家中来得安全。马尔代夫2004年遭遇海啸时,许多人损失了储蓄,该国希望从明年引入普通移动银行业务。

  因劣质金融衍生产品成为使信贷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金融创新的名声当前不佳。但移动货币业务和其他可能帮助穷国的创新想法,却提供了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总是坏事的有用提示。

  当移动银行可带来如此多好处时,人们感到的困惑是为何它难以在更广范围上推广。目前,影响它大范围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因它们担心移动银行经营者会吞掉自己的市场份额,以及监管者担心移动货币业务会被金融诈骗和非法洗钱滥用。在众多国家,移动货币业务被禁止是因经营商没有银行业务许可证,以及街角零售店环境不能满足正规银行营业部的严格标准。也有移动货币服务在像坦桑尼亚这样一些国家设立后难以为继的情形。

  但最近出现了更多有希望的迹象。肯尼亚的成功例子已展现了移动货币业务潜力,它带来的好处已被广泛赞誉。受到启迪的监管者也不再坚持认为此服务需要满足正规银行的更严格规定。一些银行同时也不再视移动货币业务为威胁,而是将其看成机会,有的甚至与经营移动货币业务的商家合作。一些移动电话公司已在仔细研究肯尼亚的经验,以了解如何建立和营销一套成功的移动货币业务。非洲最大移动货币业务运营商MTN已与银行合作,在乌干达开辟了移动货币业务。从目前情况看经营情况正常。MTN在向非洲大陆推广前,还在努力完善在乌干达的服务。

  任何地方的银行和监管者都应注意。银行不应游说来阻止这种创新,应将其视为一种充分利用电信业务的巨大零售网络和强有力的品牌来发展新客户的大好机会。银行与移动货币经营商间的紧密结合有助于让监管者放心。前两者自己也应更有灵活性,继续改善服务。对于洗钱的担忧可通过设置移动货币业务上限和最大账户余额的办法来解决。

  移动货币业务代表了在发展中国家开启的,由移动通信引领的第二波灿烂商机。经营商们、银行和监管者应抓住此机会。(皖东)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