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经济学人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3月22日上午消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周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三重挑战。中国要化危机为动力,大力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等方面的改革。
张玉台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欧美发达经济体处于漩涡的中心,金融体系的严重危机与实体经济衰退交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三重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处于周期性的回调下行通道;三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导致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出口依存度超过30%的发展中大国,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的严重打击。2008年11月以后,中国出口连续几个月出现了负增长,并向相关行业迅速扩散,造成了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政策。2008年7月,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防过热、防通胀及时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并且在去年11月份进一步调整为防止经济速度过快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张玉台说,近期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势头正在初步缓解。我们初步测算,两年4万亿投资的刺激方案将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约1.5%-1.9%,加上实际减税5000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同时,我们更应注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当务之急。张玉台说:“即使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在8%上下略有波动,仍然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谈到中国政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张玉台表示,中国政府将大力改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就业培训与失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中国政府强调将短期刺激计划与长期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大力支持技术进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和地震灾后重建等民生工程。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加大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张玉台强调,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不仅不能放慢改革的步伐,相反要化危机为动力,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体制环境。今年,中国将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将从国情出发,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这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破解保增长的难题,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监视的体制基础。”
在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方面,张玉台认为中国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倡导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首先,建立国际合作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十分重要。其次,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符合各国的切身利益。尽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政府仍然相继向主要贸易伙伴派出了贸易采购和投资团,用具体行动向各级社会展示了维护自由贸易的决心。第三,中国将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制定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实现对外贸易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国际社会应该携起手来,推动改革不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推进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共同构建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的新格局。
张玉台说:“我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从近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优势条件没有改变,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条件。中国金融体系稳健,财政收入多年快速增长,赤字水平比较低,外汇储备充裕。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消费升级持续活跃的阶段。国内需求潜力巨大,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并且在中长期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张玉台表示:“3月的北京虽然乍暖还寒,但是北京的春天已经来临。”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