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物流业发展关键在搞好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0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张岚

   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1天时间,刘武携带着他的议案,奔赴北京。刘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也是广东物流行业协会的会长。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之一、宝供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他记得,四年前的9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广东为“十一五”规划做调研,当刘武向温总理递送名片时,总理还向在旁的工作人员幽默地介绍说这就是刘武,他的名字倒过来就是物流,他们的公司是中国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三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成为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去年,他呼吁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东成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探索发展物流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这样,“一方面支持广东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帮助兄弟省份更好地发展。”

   这一次,他的议案内容有所改变。“我将重点提三个政策层面的建议以促使行业企业的发展。”刘告诉本报记者,这三点包括:财税、金融和产业规划。显然,金融危机之下,物流企业自身的生存状况更值得迫切的关注。

   只是他一直呼吁的“只有大物流才能促进大流通,只有大流通才能促进经济大发展”的理念,却一直没有改变。

   “物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血液”

   《21世纪》:最近,物流业出乎意料地挤进了十大振兴规划的最后一班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刘武: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恰逢其时,将改善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而杂、小而差等多方面问题。我们知道,之所以出台这些规划,是因为这些行业本身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又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19.5%,但同比还是回落了6.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非常大。物流业以唯一的一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身份,搭上最后一班车,是因为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血液,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尤其是一些地区,比如广东的物流业有着与生产制造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如果物流业没有得到发展、振兴,那么我想另外九大产业的振兴,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21世纪》:当前,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武:其实我们国内大部分物流企业还存在散、弱、小的特点。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很多地方政府对物流的特点、功能认识不清,不知道物流的价值。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仓储、运输、装卸理解成物流,这是不全面的。现代物流很讲究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一种如何运用现代的技术、观念、手段来规划、设计物流体系,从而使物流体系能够高效的、低成本的良性的来运行。仓储、运输、装卸等等这些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已。

   另外,我们的物流网络尚未健全。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尚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之外,用何种工具来运输可以降低成本、物流的仓库信息平台、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广、区位条件等等,这些都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光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不够的。

   《21世纪》:对于这个刚通过审批的振兴规划,还需要细节的出台。你打算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对这个规划的细节做哪些方面的建议呢?

   刘武:规划的细节关键是要有可操作性。在这次人大会议上,我也准备就这个规划细节做出一些建议。比如,现在最重要的是物流体系要建立起来:要根据重点规划做好物流枢纽、节点建设;为物流企业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另外在一些农村建设大宗商品的流通工程。

   比如物流枢纽、节点的建设,目前,铁路、公路、航空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比如说铁路的集装箱就适应不了海运的集装箱,这样就会造成效力的低下,成本的增大,商品的损耗。那么物流枢纽节点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在最近出台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再如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设施功能的一个支点,通过搭建以邮电通讯及网络为主的信息平台,可以逐步把网络技术建设应用于物流业。在《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但是,目前除了少数的龙头企业之外,广东乃至全国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

   《21世纪》:从扶持物流企业的角度,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你在议案中将有什么建议?

   刘武:届时,我将会提出三点政策层面的建议。

   一、税收政策方面,对物流企业的企业技术投入,比如以抵扣所得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对技术研发进行投资。目前,我们物流企业一方面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下降、企业需求减少,没有业务下造成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面临着沉重的税负,重复性纳税、多环节征税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性,因此在税务方面我想应该给予企业更多的实质性的支持,同时又可以促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针对融资机构扶持物流企业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开发应收账款抵押、仓储物品抵押等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融资;

   三、产业层面,做好一些规划,无论在通道建设还是科研机构和服务,都要进行一体化规划,以免出现重复建设。

   谨防“大珠三角”物流搞重复建设

   《21世纪》:应该说,物流不仅在行业产业上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涉及的地区也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区域间的合作。比如,《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其中物流业是一个重点合作领域。你在物流行业的区域合作上,有什么建议呢?

   刘武:其实我想在物流行业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做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

   比如说到大珠三角的合作,香港作为地区性物流枢纽,不仅为广东迅速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了运输、采购、配送等基础服务,而且也提供了国际网络运营以及高增值的服务;而广东的物流业因为成本低,熟悉报关、会计、税务等内地的制度规则优势,已经逐步同香港的物流业形成互补优势。不过,由于制度、体制、海关、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粤港澳合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两地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协调与衔接。

   目前大珠三角拥有5大机场、未来有3个发展成千万箱级的货柜港,这些设施如果不能协调好,不但会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而且也会造成区内恶性竞争。由于粤港两地集输运能力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因此,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香港与珠三角港口具有相同的腹地,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规划和引导,要求港口及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统一、协调发展,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

   其实,粤港澳在物流合作中存在互补性,比如在各地区之间的港口的对外业务有一个分工,如,某个港口重点负责某个区域的业务,港口相互之间可以作为对方的补给港,另外,也可以在供给链上的不同环节上做一个分工,这是功能上对区域内各港口的一个定位,以避免在港口的业务中面面俱到却没有一个强项的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各港口可以共同形成一个协调机制,来完善彼此的分工。

   《21世纪》:除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的身份外,作为广东物流行业协会的会长,你对广东物流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刘武:广东已经有较好的物流产业基础,优越的区域条件决定了这里是一个合适发展物流业的地方。最近几年,广东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非常快速,除了铁路发展得比较晚、还存在扩展的空间外,公路、水运都发展得很快。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基本可以满足物流业的发展的。

   不过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未来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营业总里程的2.56%,主要铁路干线以及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船舶平均吨位规模小,内核运输船舶多为100~300吨级,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纲要提出要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那么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需要的。

   我在去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就建议要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东成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探索发展物流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

   今年我虽然不会在我的议案中作为重点来提出,但是我还是会做这样的呼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