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11的变形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23:33  《数字商业时代》

  采访·撰文/张沙莎 摄影/张维良

  7-11在中国市场上,或许已不仅仅会对本土中小型超市形成威胁,中式餐饮业也应该有危机感了。

  你的早餐在哪里吃的?

  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如今,有相当多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新选择,那就是便利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在进行商务部“早餐工程”调研中,就发现了这一有趣现象。

  “便利店在‘早餐工程’中是不是将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目前还没有结论。但是,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早餐能否成为便利店新的收益来源,应引起大家的思考。”协会秘书长裴亮说。据了解,在目前提供早餐的便利店中,以7-11为盛,其在广州、上海、北京、台湾的门店均有提供,北京的7-11,更是大多数白领的早餐首选之地。

  实际上,对于7-11而言,叫卖的不仅仅是早餐。几乎哪个用餐时段,店内都是客满为患。“因为7-11做得规范,口味也好,安全又卫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越做越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教授李飞认为,与街边小店相比,7-11的快餐食品具有较大的优势,如此叫卖也就不足为怪了。

  便利店也要排队?

  “早上8点至9点,有带着睡意来买包子的,有意气风发来买‘好炖’的,当看到一拨接一拨的顾客端着热豆浆从7-11出去时,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在北京海淀区某7-11便利店上班的小李说,自己需要每天早上6点前将店面准备工作做好。

  如果把7-11所坚持的24小时全天候营业时间拆分一下,不难发现,7-11的黄金时间是在白天的12个小时内,而黄金中的黄金,则是早午晚三个用餐时段。当记者12点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商圈的一家7-11时,店内已堆起了近三十人,全部集中在快餐区和收银区,选购货架商品的顾客寥寥无几。

  “我们店员的数量是固定的,按理说,3人负责一个百平方米的小店也是可以应付的了。但每到午饭、晚饭时间,我们真的是分身乏术,两个收银台全部开启,3名店员悉数上阵,每个收银台前仍会堆积四五个人,所以只能聘请小时工来负责盛快餐。别看只是盛菜,他们也很辛苦。”

  据小李介绍,7-11聘请的小时工每天只在有快餐销售期间工作,一天加起来也不过4个小时,但却绝不亚于一个办公室员工一下午的工作量。

  “饭菜由配货中心送来原料,我们自己做;包子是半成品,我们自己蒸;豆浆、粥也是我们自己煮,最后一道工序出自我们之手,保证了顾客的食用卫生与安全。”

  据了解,7-11的快餐菜品,每周二更换一次,每顿供应八个菜。一般来说,菜品端上柜台半个小时左右就会见底,往往是刚把八个菜炒出来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得再重新炒一轮新的,基本上每个菜都要炒上两三轮才行。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顾客由于来晚了而买不到餐。

  “鲶鱼”都在威胁谁?

  7-11原是美国一个众所周知的便利店品牌,后被日本的主要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引入国内。典型的7-11便利店非常小,场地面积平均仅100平方米左右,但就是这样的门店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达3000多种。

  作为京城第一家销售中式快餐的海外小型便利商店,7-11不但自身经营取得了突破,更是引发了便利商店卖快餐的风潮。继7-11之后,物美集团等国内本土便利商店纷纷推出快餐业务,沃尔玛等洋连锁巨头也在店内设置了专卖包子、油条、煎饼、馒头等中式快餐的柜台。

  一时间,便利店快餐与消费者开始了亲密接触,尤其是白领群体的喜爱。

  “早餐营养,午餐品种丰富,食物看上去很干净,味道可口,价格可爱。买了快餐或‘好炖’外,我一般还要点沙拉。”由于居住小区和单位楼下都有7-11,长期在此就餐的王洋表示,“便利商店的快餐省事、方便,好吃又实惠,完全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

  裴亮表示:“便利店提供速食的现象已经基本普遍,只是比重不同而已。相信传统饭店和超市应该感受到压力了。”

  7-11在中国市场上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或许已不仅仅是会对本土中小型超市形成威胁,中式餐饮业也应该有危机感了。“从趋势来看,将来餐饮的快餐会转向便利店,或者说正餐一部分餐桌替代品会从超市流走。”裴亮对便利店快餐的发展充满了乐观。

  “卖盒饭的”好不好?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日配品和快餐类的食品是与消费者更加匹配的商品类别,相比日用商品,即食即饮商品比较有刚性,又便利,更能体现便利店的特色。

  “一般情况下,日用品会在缺货或是只剩下一两件的情况下选择进货,而即食即饮商品,我们却每天都需要上货。紫菜包饭、饭团、三明治这些颇受欢迎的日配食品,夜里会送来六七箱货,然而这一夜的存货根本支撑不到第二天的中午,有时在上午10点左右就卖光了。”小李说,7-11店内即食即饮商品最为畅销,“快餐加上日配食品占到了销售额的80%。”

  然而,当快餐销售成为7-11的主要创收手段之后,自然也会衍生出新的问题。7-11就是卖盒饭的?对于一向以全球最大便利连锁店形象示人的7-11来讲,或许这是意想不到的一个问题。

  对此,李飞表示无需过度担心:“快餐并不是7-11的全部,7-11还有许多为其树立商业形象的商品。从商品结构上说,在有打造店铺形象的商品做保证的基础下,快餐只是为便利店贡献销售额和利润的手段而已。”毕竟,从2005年开出首店即在当个财政年度亏损2100万元后,7-11在内地市场的经营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开始实现较好盈利的预期。

  事实证明,便利店卖快餐是个不错的 选择。“快餐这种产品流动性比较大,就像餐厅高翻桌率,所以快餐占铺面不是很大,却可以为整个店做出很大的贡献。做出的贡献高,商品结构调整自然就会更重视,实现良性循环。”李飞认为,“只要能满足顾客需求,还有好的绩效,就要认为它是好的。”

  “目前北京的便利店市场并没有饱和。有的地方不需要,但是有店,而有的地方需要的却还没有店,或者是有店却没有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李飞说,7-11下一步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不过,就目前来说,7-11本身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完全体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