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菲特的两难抉择(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05:09  《数字商业时代》

  刚拿到“减重奖品”的时候,苏茜的态度还是小心翼翼的,她不敢去花卡里的一分钱,她怕父亲赖账不给钱还需要她自己为衣服付款,但是慢慢地,苏茜意识到这并不是父亲的玩笑,一切是真的!她正式进入了自己的疯狂消费月,频频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场里,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这样肆无忌惮地消费。不过每次回到家里,经过餐桌时,苏茜都把消费单据卷了起来,自己也不敢面对近乎疯狂的购买结果。换来的结局是,每天当苏茜的丈夫艾伦回家时,看到妻子大包小包的衣服,都会惊讶得大叫上帝。30天后,苏茜得到了这一个月疯狂购物的结果,这一个月她总共花掉了4.7万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苏茜也有点紧张了。“也许爸爸看到这一切后他会郁闷得想死!”深知父亲个性的女儿这样说道,所以苏茜也不得不去寻找援兵。在巴菲特面前,妻子苏珊的确很有说服力,但是苏茜知道当面对涉及金钱的话题时,搬动哪位救兵对她来说更有帮助——这个人就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和巴菲特三个子女的相处过程中,凯瑟琳并不认识彼得,更谈不上了解;而霍伊总是认为凯瑟琳这个《华盛顿邮报》的CEO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对象,他在她家里的时候,要么害怕自己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要么害怕打破她家的东西;只有苏茜向凯瑟琳伸出了友谊的双手,两个人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当苏茜给凯瑟琳打电话,述说这个由减肥引发的故事时,凯瑟琳答应如果需要,她肯定会帮忙!

  不过也许苏茜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她和父亲是有言在先的,巴菲特最终还是付了这份4.7万美元的账单,虽然表现得很客气也很和善,不过之后巴菲特把自己的朋友们叫在一起,大书特书心中的不满:“如果你们的太太花掉这么多钱,你们会怎么想?”男人们的回答当然都向着巴菲特,认为这样一笔大单有点过火,但是女士们的答案却出乎巴菲特的意料,这些贤内助们认为巴菲特不应该从自己的朋友身上找安慰,其实巴菲特是应该庆幸的,要知道4.7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言外之意是苏茜还可能玩得更疯!

  也许是从苏茜事件上得到了教训,当巴菲特与儿子霍伊打赌时,他选择了霍伊缴纳农场收入比例的高低作为赌注。这个赌约依然和体重有关,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农场收入比例。巴菲特认为儿子最适合的重量应该不超过182.5磅,如果高于这个数字,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比例定在了26%,而低于182.5磅这个体重,份额也相应减少到22%。用霍伊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的体重检测手段,我自己并不介意他这么做,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对我的关心,我并不在意缴纳份额的多少,但我知道,就算是交22%的租金,父亲也是赢家,他从我这里拿到的支票也比任何人都多!”的确,不管最后怎样,巴菲特也不是输家,要么得到一个减重成功的儿子,要么得到更多的利润分成,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作风,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所说的那样:“巴菲特是双赢政策的大师,如果这笔买卖不会给他带来好处,他是肯定不会插手的!”

  遭遇学者质疑

  人们很难用常理来衡量巴菲特的成功,但是盛名之下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成了一个品牌,一个类似于“美国顶好牌花生酱”的商业品牌。不可避免的,他也因此成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些学者希望向人们证实巴菲特的成功不过是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没有必要为这样一个人而花时间和精力去捉摸,更不值得人们去崇拜。

  这些学者们试图证明那些费尽心力想比一般人出色的“成功者”不过是若干一般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们只找到了一部分证据。套用数学中命题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说,他们只找到了充分条件,没有阐述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很多在华尔街股市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驳斥市场假说理论的案例,股票交易的确存在违反市场规则的特例,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些案例的数量正在呈现减少的趋势,所以如果要对这些日益减少的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分析家必须要有一颗强壮的心来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局面,还要考虑研究的长期性,毕竟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即便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支持者们也不允许任何特例和个案的出现,但对于他们来说,巴菲特本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随着他的名气与日俱增,这位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商人已经成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发展最大的障碍。在这些学者眼中,巴菲特就是一个蒙着眼睛在深藏冰山的大海里航行的水手,要想成功穿越这片冰山,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巴菲特肯定会触礁,注定会失败!于是那些“随机漫步”理论的推崇者们——包括麻省理工大学的萨缪尔森、芝加哥大学的法玛、罗切斯特大学的迈克·詹森、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人——开始把巴菲特当做一个难题来进行研究。他究竟是千载难逢的天才?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事件?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巴菲特很多做法都是反常规的,就像一个发育迟缓的少年一样根本不需要人们对此进行研究,于是嘲笑巴菲特的声音也开始蔓延开来。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波顿·麦基尔,他在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总结论,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对巴菲特的不屑:“无论是谁打破市场的运作规则,充其量都不过是一只幸运的猴子。”猴子能将飞镖投在靶上完全是因为它的运气,而在麦基尔眼中,巴菲特也同样如此。

  猴子扔飞镖的比喻没有让巴菲特难堪,他反而在办公室里放了一个用《华尔街日报》报纸做成的镖靶当做娱乐。有效市场理论没有打垮巴菲特,同样没有对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无论巴菲特还是他的好朋友芒格,那些学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都不只是他们各自专业的带头人,拿到了“巫师专业”的学位证书,而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更是让巴菲特他们觉得可笑,教的全都是那些根本无法被证实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学者们的做法冒犯了巴菲特缜密的理性思维,也在质疑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