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林斯潘因美国金融危机广遭炮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16:02  《环球财经》杂志

  自从美国房地产开始泡沫化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功过就被人拿出来清算。经济学者不分派别批评他任内维持低利率,信贷成本低廉,导致美国房市扩张不停,房价飙高。许多经济学者指出,如果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时(1987年至2006年),能够对衍生性商品交易多加管理,当前金融风暴也许可以缓和甚或避免。

  多年来,格林斯潘一直主张放任市场力量推进衍生性交易,大力反对国会或华尔街检视这种雄心勃勃的美国发明物。他2003年告诉联邦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说,“衍生性商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让风险从不应承担风险的人身上,转移给愿意并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人身上”,至于有人主张加强管制,“我们认为这将会是个错误。”时至今日,全世界被卷入一场金融大风暴,格林斯潘也形容这次危机是“百年仅见”,但他对衍生性商品交易的信念仍旧未动摇。他说,问题不在于这种交易契约失败,而在于运用他们的人贪得无厌。

  但许多经济学者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研究金融监理问题的帕特诺伊教授指出:“很显然,衍生性商品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格林斯潘是倡议放宽管制衍生性商品的急先锋。”

  衍生性商品二十年前在金融市场上还很不起眼,而到了2002年,规模已增长到106万亿美元,现在更达531万亿美元。从股票、债券及外汇等基础金融市场衍生出来的这种商品,原设计是用来缓和投资损失,或称“风险对冲”(hedge)。比方说,有些契约能保护权证持有人规避抵押证券亏损。不过这种契约之标的资产价值评估不易,会增加不确定性,反而扩大风险。在更大规模上,衍生性金融商品这种交易契约可让金融机构承担更复杂的风险,例如发行更多抵押债券或公司债。这些契约可以交易,藉此进一步降低风险,但一旦出了问题,也会造成更多人涉险。

  在1990年代即有人指出,衍生性金融商品已变得规模太大,交织纠结,难以了解,因而要求联邦当局加强监理,以保护金融体系。不过当年格林斯潘不管是与联邦官员开会,赴国会山庄作证或发表演说,总是寄望华尔街本着善意进行自律,并击退要求管制衍生性商品的声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